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的“四为”治学之道

柳宗元的“四为”治学之道

  柳宗元,字子厚,号河东,又称“柳柳州”,是中唐时期的杰出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从为学、为文、为师、为人等“四为”视角简析柳宗元的治学之道,可为我们增强学习本领提供重要启迪。

  为学:“利于人,备于事”

  柳宗元在《时令论》中提出,“圣人之道,不穷异以为神,不引天以为高,利于人,备于事,如斯而已矣。”利于人和事,是柳宗元治学的要旨,章士钊就曾用“有益于世”来评价柳宗元。

  抱负宏大。他抨击“学而为己”“决科求仕”观念,立志“延孔子之光烛于后来”。他传道利民,“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为务”。贬谪中“行则膝颤,坐则髀痹”,但他穷且益坚,“虽万受摈弃,不更乎其内”,写就《永州八记》等佳作。

  突破创新。他以批判革新为治学风气,《天对》回答了屈原《天问》中的170余个疑问,《天说》批驳了韩愈的天命论,发展了朴素辩证法和朴素唯物论。毛泽东称赞说,“屈原写过《天问》,过了一千年才有柳宗元写《天对》,胆子很大”,“柳宗元是一位唯物主义哲学家,见之于他的《天说》,这篇哲学论著提出了‘天与人交相胜’的论点反对天命论”。

  爱憎分明。他任柳州刺史时,针对两税法运行乱象,“定经界,核名实”,清查土地数量和贫富户口,切实按贫富差异纳税。他对弱者深切同情,为“手刃父仇,束身归罪”的徐元庆鸣不平,驳斥谏臣陈子昂“诛之而旌其闾”的荒唐见解,认定“达理闻道”不应治罪。柳宗元赞赏吴武陵的文采,却毫不客气地批评其宿命论的观点。

  为文:“文者以明道”

  柳宗元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里总结,“始吾幼且少,为文章,以辞为工。及长,乃知文者以明道”。这既反映了他的写作态度,又折射出其写作技巧。

  改进写作态度。一方面,目的从“以辞为工”转变为“明道”,更为注重阐明道理,正所谓“凡为文,以神志为主”。另一方面,重心从形式演进为内容,改变重句式而轻内容的歪风,不再一味苛求形式及文辞,避免在学术上误入歧途。

  提升写作技巧。柳宗元注重“羽翼夫道”,考究方法。比如,规避“轻心”“怠心”“昏气”“矜气”,使文章深厚、严谨、清晰、谦敬;讲求“抑”“扬”“疏”“廉”“激”“固”,让文章含蓄、明快、通达、精简、清雅、庄重。着重“取道之原”,深汲精髓。譬如,借鉴《尚书》的质朴、《诗经》的情理永恒、《三礼》的内容合理、《春秋》的褒贬、《易经》对趋势的把握,阐明思想应当源于五经等儒家经典和尧舜孔子等儒道本原。侧重“旁推交通”,知一万毕。他遵循儒学思想,又兼习百家之言,力推融会贯通。例如,学习《谷梁传》的气势、《孟子》《荀子》的通畅、《庄子》《老子》的视野、《国语》的趣韵、《离骚》的幽深和《史记》的简洁。

  为师:“不敢为人师”

  柳宗元在十多篇论著里阐述了师道,如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明确表态“不敢为人师”。这固然有他自身的深层考虑,但也映射出其对师道的深刻感知。

  重视师道。他痛心疾首于“由魏、晋氏以下,人益不事师”的师道衰微现象,认为反对从师的人就像“邑犬群吠”。他自称,以前在长安时,每天有时会有几十个后辈学者到他家门前求教。韩愈在《柳子厚墓志铭》中记载,“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可见,柳宗元所培育的后辈学者数量多、效果好。

  力戒虚名。柳宗元提议“拒为师弟子名,而不敢当其礼者也”,坚守“取其实而去其名”“去其名,全其实”。这充分显示出他对避师之名而就师之实的期待。由此可知,他排斥老师学生的名义,不愿接受学生的尊师礼节;更关注的是能否尽为师之实、给学生带来实际的帮助。

  遵循规律。他提倡“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种树诀窍,凸显因势利导、因材施教。柳宗元倡议“交以为师”“苟自择之,取某事,去某事,则可矣”,彰显出对亦师亦友的希冀、对学生主体性的推崇。他强调日积月累,做实做深做透文献的搜集、整理、比较和综合,以量的积累换取质的提升。

  为人:“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

  柳宗元在《报袁君陈秀才避师名书》中写道,“大都文以行为本,在先诚其中”,力主人品决定文品,将德行特别是真诚视为文学修养的根本。

  端正心态。柳宗元告诫秀才“慎勿怪、勿杂、勿务速显”,也就是慎重对待,不贪图怪异、不杂乱无章、不急于扬名。由此看来,他将一以贯之的内心净化和实践历练作为学问之基。

  持续学习。尽管柳宗元“少精敏,无不通达”,但仍非常重视学习。他指出,“圣人之道,学焉而必至”,表达了学习圣人之道并学成的决心。他绘制了由六经到《论语》《孟子》,再到《左传》《国语》《庄子》《楚辞》,最后到《谷梁传》《史记》等的学习图谱,供后辈学者熏陶思想、陶冶情操。

  知行合一。他期望妻弟杨诲之“圆其外而方其中”,并表示“恒中者轴”。“方”即车箱,“圆”为车轮,“轴”是平衡用的车轴。“轴”牵制“方”“圆”,而“中”则是备受各家认可的“大中之道”。这些映射出知行关系,涵盖内在境界和外在处事方略:在认知上“方其中”,在践行中“圆其外”,二者有机统一于“大中之道”。

  来源:学习时报20200422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种柳戏题

唐代 柳宗元

柳州柳刺史,种柳柳江边。
谈笑为故事,推移成昔年。
垂阴当覆地,耸干会参天。
好作思人树,惭无惠化传。

跂乌词

唐代 柳宗元

城上日出群乌飞,鸦鸦争赴朝阳枝。
刷毛伸羽和且乐,尔独落魄今为何?
无乃慕高近白日,三足妒尔令尔疾?
无乃饥啼走路旁,贪鲜攫肉人所伤?
翘肖独足下丛薄,口衔低枝始能越。
还顾泥涂备蝼蚁,仰看栋梁防燕雀。
左右六翮利如刀,踊身失势不得高。
支离无趾犹自免,努力低飞逃后患。

省试观庆云图诗

唐代 柳宗元

设色既成象,卿云示国都。九天开秘祉,百辟赞嘉谟。
抱日依龙衮,非烟近御炉。高标连汗漫,迥望接虚无。
裂素荣光发,舒华瑞色敷。恒将配尧德,垂庆代河图。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吐谷浑

唐代 柳宗元

吐谷浑盛强,背西海以夸。岁侵扰我疆,退匿险且遐。
帝谓侵武师,往征靖皇家。烈烈旆其旗,熊虎杂龙蛇。
王旅千万人,衔枚默无哗。束刃逾山徼,张翼纵漠沙。
一举刈膻腥,尸骸积如麻。除恶务本根,况敢遗萌芽。
洋洋西海水,威命穷天涯。系虏来王都,犒乐穷休嘉。
登高望还师,竟野如春华。行者靡不归,亲戚讙要遮。
凯旋献清庙,万国思无邪。

乐府杂曲。鼓吹铙歌。靖本邦

唐代 柳宗元

本邦伊晋,惟时不靖。根柢之摇,枝叶攸病。
守臣不任,勩于神圣。惟钺之兴,翦焉则定。
洪惟我理,式和以敬。群顽既夷,庶绩咸正。
皇谟载大,惟人之庆。

善谑驿和刘梦得酹淳于先生

唐代 柳宗元

水上鹄已去,亭中鸟又鸣。辞因使楚重,名为救齐成。
荒垄遽千古,羽觞难再倾。刘伶今日意,异代是同声。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