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15年,时任永州司马的柳宗元奉昭回京,他携一家老少乘船北上,计划由湘江入洞庭,然后登岸乘车走驿道直达长安。
民间传说柳宗元北上时曾到过株洲的大京。
柳宗元一行首先来到残梅村宰相坪,只见村前村后尽是梅树,梅花灿如繁星,梅香盈溢四野。和其他村庄不同的是,残梅村的牌楼上高悬着一把楠竹做的扫帚,这让柳宗元不由自主地想起了有关冧相的传说。冧大入朝为官后,曾打算把家眷迁往京城,因其母喜爱大京的青山秀水不愿离开,冧大便让妻子留在老家奉养母亲,过起了与家人两地分居的生活,直至官拜宰相辅佐皇上日理万机,大胆鼎故革新增强国力,使韩国忝列“战国七雄”之一,被朝臣们誉为忠孝两全的贤相。
天长日久,冧相思乡情切,积郁成疾。他的孝心感动了太白金星,仙翁赠了他一把竹帚代马,让他晚上乘帚回到千里之外的家乡与母亲妻儿团聚,翌晨再骑帚返回京城,使之做到国事家事两不误。由于返乡频繁,不料秘密被母亲发现,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何况是骑个扫帚在天上飞来飞去哪有不掉落的道理?于是冧母就将那把竹扫帚烧了。冧大无法即日返京,不免又忧又惧,不久就郁郁而终。冧相生前酷爱梅花,其妻儿就在房前屋后遍植梅树,后世故有宰相坪与残梅村之称。
柳宗元造访宰相坪不是因为这段传说而动情,而是因为冧相是一位致力于革新的名臣而仰慕。
柳宗元才高八斗,与王安石、苏轼等人同为“唐宋八大家”,他21岁进士及第,官拜监察御史里行,成为王叔文革新派的中坚力量。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十年间他寄情山水,潜心创作,写了大量著名的游记、散文、诗词,为他日后成为文坛泰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次奉昭回京,途经建宁,他怎能不借此机会凭悼一下心中的偶像呢?
参观完宰相坪,柳宗元抬头一望,只见对面山上有一古寺金光闪烁,钟鼓齐鸣。经打听,得知寺名金轮寺,初名报恩寺,始建于隋大业3年,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他见时间还早,遂与柳元直奔金轮寺而去。
登寺近看远眺,真个山青、水秀、寺灵。其山名婆仙岭,奇峰逶迤,古树参天,花草繁茂,百鸟啾鸣,乃湘中之山水胜地。其水清泉叮当,星罗棋布的山塘碧波荡漾,蜿延曲折的小河聚气藏风,实为福泽祥瑞不可多得的风水宝地;其寺梵宫琼楼,鳞次栉比,云雾袅袅,清幽神圣,圆通宝殿高24米,殿中供奉的千手观音像高18米,系千年古樟精雕而成,真个“求财得财,求子得子”,善男信女道布四方。
得知游客乃举国闻名的大文豪,金轮寺方丈再三恳求柳宗元留下墨宝,为寺珍藏。传说柳宗元还挥毫写下了“皈依不识四邑山,六代风流水石关。梦想比丘住天竺,分明天府落人间。三年行脚亲斋供,十里回头便往返。一日为仙因不死,耳边长欲挂金环。”的七言律诗。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至今1400多年过去,这则民间故事给株洲大京增添了一抹人文情怀。
自余为僇人,居是州,恒惴栗。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觉而起,起而归;以为凡是州之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因坐法华西亭,望西山,始指异之。遂命仆人过湘江,缘染溪,斫榛莽,焚茅茷,穷山之高而止。攀援而登,箕踞而遨,则凡数州之土壤,皆在衽席之下。其高下之势,岈然洼然,若垤若穴,尺寸千里,攒蹙累积,莫得遁隐。萦青缭白,外与天际,四望如一。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与培塿为类。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引觞满酌,颓然就醉,不知日之入。苍然暮色,自远而至,至无所见,而犹不欲归。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是岁,元和四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