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人生就是起起落落落落

  “二王八司马”是个比较奇葩的政治团体,因为这个名字本身就带有挫折和失败的意味。与其他团体相比,“二王八司马”的知名度并不算高,可是里面却不乏历史上的著名人物,比如大文豪柳宗元、刘禹锡,能让韩愈作传的陈谏,史学家凌准等人。

  这个团体如同昙花一样,绽放之后便迅速凋谢,退出主角的舞台。不过在数十年后,他们也曾有过机会。不过为何没有东山再起,或许从两个文豪的身上可以看出一二。

  元和十年

  “二王八司马”是唐顺宗时期一群革新派的官僚士大夫,以王叔文为首。可是由于改革力度较大,碰触了当时很多既得利益团体的蛋糕,而遭到顽固势力的反对。

  同时王叔文也是“NO ZUO NO DIE”的命,骤登高位之后有些飘飘然,四处得罪人。把一些原本同情并不抵触改革的实权派也推到了对立面。

  更要命的是,他们选错了支持对象,竟然想要扶持一个皇子,将太子从储君的位置上拉下马,结果却没有成功。新皇帝登基后马上进行清算,王叔文被贬为渝州司户,后被赐死;王伾被贬为开州司马,不久病死;剩下以柳宗元、刘禹锡等八人都被下放到边远州府任司马一职,这也是“二王八司马”的由来。

  元和十年,距离这十个人失势已经过去几十年的时间,这段岁月慢慢消磨掉了当初产生的一些非理性积怨。面对国家的凋敝,一些同情改革的当权派,比如宰相韦贯之、中书舍人崔群等人觉得应该启用这些人才,于是上奏皇帝将这几个在偏远地州被埋没的人才调回长安,以备重用。

  皇帝想了想,这几个人在地方上很有作为,当年也都是国之重臣,现在正是用人之际,于是便点头同意了。

  接到调回京城的诏书,柳宗元立刻收拾行装,和家人一起乘船出发了。一路上他心情很好,写了好多诗,能够精确表达这方面情绪的便是这句:“晴天归路好相逐,正是峰前回雁时。”南飞的大雁终究要北归,这不正是在说自己吗。

  回京途中需要经过朗州,那里有一位担任司马的好友名叫刘禹锡。二人结伴同行,一路谈天说地好不快乐。到了长安郊外的驿站,路边的花儿都是一副新气象,一定要写进自己的诗歌里,可见柳宗元真的很高兴。重新被朝廷启用,政治生涯马上就要开始新篇章了。

  命运使然

  这段压抑的岁月已经耗尽了“二王八司马”中几人的生命,除了程异过早升迁外,这次启用的五人重新聚首,自然是悲喜交集,互相有着说不完的话。

  同时,他们也在等待朝廷新的安排。可是如何安排他们,朝堂上的意见却并不一致。由于王叔文当初树敌太多,现在很多当政的大臣当初都受到过打压。比如宰相之一的武元衡就被王叔文打击过,而导火索正是刘禹锡。

  就在两派正于朝堂上意见不一的关键时刻,刘禹锡等人去长安城内的玄都观赏花,文豪顺便写了一首名为《玄都观桃花》的诗。他最擅长讽刺,诗中写的是花,实际说的是人。

  在他看来,这些代表着“新贵”的桃花是踩着自己这群老臣爬上来的,而如今还不念旧恩。这一下算是“神助攻”,把自己推进了不利的境地。

  原本就不喜欢他们的武元衡、李逢吉等人大为不满,趁机向皇帝参了他们一本。而皇帝也顺便回忆起自己当太子时,刘禹锡、柳宗元等人的态度,于是大笔一挥,一封诏书将五位“原司马”又打回了原型。而且要求即日启程,立即离开长安。

  惹祸的刘禹锡被任命为播州(今遵义)刺史,当时那里交通不便,刘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母,如何经得起一路颠簸?如果将母亲留在长安,那真的是生离死别了。

  柳宗元看其可怜,主动向皇帝请求与刘禹锡对换,前者的新职务是柳州刺史。柳宗元此前是永州司马,在永州的那些年虽然写出了《永州八记》这一传世名作,但他在那里身体状况很差,而且相继失去了几个重要的亲人,尤其是他的母亲。因此他担心刘禹锡调到播州后无法对其母亲尽孝,于是要求对换职务。柳宗元这一举动让人看着感动不已。幸亏有人及时向皇帝求情,刘禹锡才改派为广东连州的刺史。

  造化弄人

  柳宗元与刘禹锡失魂落魄地离开长安,一路结伴南行,走到衡阳时不得不分别各赴其所。两人含泪互赠诗歌,其内容悲伤压抑、凄凄惨惨,不知此时刘禹锡后不后悔当初写的那首讽刺诗。

  不过二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四年后,柳宗元客死在了柳州,而此时宪宗正准备召他回京。

  与刘、柳二人命运相似的还有他们的好朋友元稹,因为与宦官在前线又起冲突,仕途刚刚有起色的他被贬到通州(今四川达州)任司马。他走到蓝田的驿站时,听说过几天刘禹锡和柳宗元也会来,于是在驿馆的墙壁写了一首名为《留呈梦得、子厚、致用》的七言律诗,以让二人看到。

  去达州赴任之前,元稹也不知道自己是否能活着回来,所以没有让儿女同行,临行前还将20卷诗文交给白居易保存。

  当时白居易正在为母丁忧,看到好友的遭遇,他一腔悲愤,连续写了好几首诗为其鸣不平。等白居易丁忧结束回京上任,正好发生了征伐淮西的战事,由于他实话太多得罪了权贵,很快也被贬斥,成为了江表刺史。

  可是白居易刚刚启程,政敌又上前落井下石,于是半路上的白居易接到调令,从刺史降为江州司马。听到这一消息,正在生病的元稹留下了传世名句:“垂死病中惊坐起,暗风吹雨入寒窗。”

  心情郁闷到极点的白居易也和诗《放言五首》,其中最出名的便是那句:“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客观地说,江州(今江西九江)是个交通要津,城市繁华,日子过的相当不错。只不过白居易志存高远,离开长安很难再施展政治抱负。

  在江州的第二年,他送客人至湓浦口,忽然听到有人夜弹琵琶“铮铮然有京都声”。一问之下,竟真的是长安女子,想起长安,听到京音,白居易“江州司马青衫湿”,写下了传诵至今的《琵琶行》。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北还登汉阳北原题临川驿

唐代 柳宗元

驱车方向阙,回首一临川。多垒非余耻,无谋终自怜。
乱松知野寺,馀雪记山田。惆怅樵渔事,今还又落然。

旦携谢山人至愚池

唐代 柳宗元

新沐换轻帻,晓池风露清。
自谐尘外意,况与幽人行。
霞散众山迥,天高数雁鸣。
机心付当路,聊适羲皇情。

送贾山人南游歌

唐代 柳宗元

充乎其居,或以匮己之虚。或盈其庐。孰匮孰充,为泰为穷,君子乌乎取以宁其躬!

若君者之于道而已尔,世孰知其从容耶!

饮酒

唐代 柳宗元

今夕少愉乐,起坐开清尊。举觞酹先酒,为我驱忧烦。
须臾心自殊,顿觉天地暄。连山变幽晦,绿水函晏温。
蔼蔼南郭门,树木一何繁。清阴可自庇,竟夕闻佳言。
尽醉无复辞,偃卧有芳荪。彼哉晋楚富,此道未必存。

湘岸移木芙蓉植龙兴精舍

唐代 柳宗元

有美不自蔽,安能守孤根。
盈盈湘西岸,秋至风霜繁。
丽影别寒水,浓芳委前轩。
芰荷谅难杂,反此生高原。

初秋夜坐赠吴武陵

唐代 柳宗元

稍稍雨侵竹,翻翻鹊惊丛。
美人隔湘浦,一夕生秋风。
积雾杳难极,沧波浩无穷。
相思岂云远,即席莫与同。
若人抱奇音,朱弦縆枯桐。
清商激西颢,泛滟凌长空。
自得本无作,天成谅非功。
希声閟大朴,聋俗何由聪。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