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柳宗元种黄柑看山水,彻悟了生,拥抱孤独,拒绝庸俗

柳宗元种黄柑看山水,彻悟了生,拥抱孤独,拒绝庸俗

  公元815年,被贬永州长达10年之久的柳宗元,终于回到长安。但是,再次步入官场的他,仍然得不到重用,由于政敌的仇视,皇帝的嫉恨,柳宗元很快又被贬到更为偏远的广西柳州。这年,他已经43岁。

  再次被贬蛮荒之地,柳宗元的心情不像初次被贬那样压抑和孤独了。长期远离朝堂,让他的心逐渐冷下来。在柳州城西北角,他安家种树,借此打发时日。此时,他写了一首律诗,来表述此时的心境。

  柳州城西北隅种柑树

  手种黄柑二百株,春来新叶遍城隅。

  方同楚客怜皇树,不学荆州利木奴。

  几岁开花闻喷雪,何人摘实见垂珠。

  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

  这首诗看似平淡,内心却不平静,细读之下能够体会到柳宗元“寄至味于淡泊”的诗风,也能窥见他在孤独绝望中自我开解的人生态度。

  自甘淡泊,柳宗元学会了开解自己

  柳宗元对种树颇有心得,早期他在《种树郭橐驼传》中,就曾借种树来表达为官治民的思想。他写道“(种树应该)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这样才能保全树木的天性,让树可以自然生长,最终能够枝繁叶茂,果实累累。

image

  被贬柳州之后,他亲自在城西北角种了200棵黄柑树,寄托了自己的理想和人格。“手种”二字,可看出他亲力亲为,对黄柑的珍重喜爱之情。春天到来,万物萌生,手种的黄柑树叶都发芽抽叶,此时他的心情既欣喜又快慰,一个“遍”字就能看出他激动之情。

  黄柑枝叶繁盛,蓬勃生长,在蛮荒之地也能够茁壮生长,这岂不是柳宗元倔强性格的写照么?

  因此他盼望着黄柑能够开花结果,想象着收获的快乐。黄柑开花,他用“喷雪”来形容,写出黄柑花的热烈蓬勃;结果用“垂珠”,则写出果实累累,让人欣喜满足的快慰之情。这一联写得生动蓬勃,可见作者对未来充满了希望。

  但是,应该注意,被贬柳州的柳宗元此时内心是压抑且沉闷的。远处他乡内心的孤独可想而知。他内心也不知道会在柳州困居多长时间。故而诗中连续用“几岁”,“何人”等疑问句。难道能够在此等到它开花结果么?此可见作者内心的疑惑与不安。

image

  神交屈原,柳宗元在诗中寄托高洁品质

  柳宗元为何要种黄柑?首先当然是,此地气候风土适合黄柑生长。

  但是,应该看到,“橘树”在传统文化中有特别的含义。屈原在《橘颂》中写橘“闭心自慎,终不失过”。橘在屈原心中就像坚贞不移的国士,虽然地处蛮荒,但是内心高洁自持,保留着坚贞和忠诚的品质。“深固难徙,廓其无求,苏世独立,横而不流”,既是屈原性格的写照,也是柳宗元内心世界的表露。

  因此,柳宗元在诗中说“方同楚客怜皇树”,他神交古贤,寄情于黄柑,把它作为自己的知音,也反衬出他此时的孤独与苦闷。

  但是即便在此境况下,柳宗元也安于现状,不慕名利,淡泊悠然,故而他写道“不学荆州利木奴”。

  这是一个典故。据《三国志》记载,丹阳太守李衡,为官清廉,晚年在武陵龙阳汜洲种了数千棵橘树,给子孙留作财产。他临死时,给儿子说:“你的母亲不让我治家理财,故而我一生一贫如洗。我如今给你们留了数千棵橘,以后你们可以以此过活,不至于贫穷了。”

image

  柳宗元在运用这个典故时候,点出“不学”二字,可见他种黄柑,既不为名利,也不想留给子孙做财产,仅仅是欣赏黄柑的品性气质。如此,屈原和李衡正反对比,就能看出柳宗元看重的是品格而非名利。这样就写出了自己的襟怀。

  看似平淡,暗流汹涌,柳宗元的悲剧早已注定

  黄柑蓬勃生长,作者内心非常欣喜。所以结句说“若教坐待成林日,滋味还堪养老夫”。看着亲自种植的黄柑蔚然成林,也能靠它来养老,这何尝不是一种乐趣呢?

  但是,如果这样看,这首诗就浅显了。作者被贬柳州,不知何日才能够回到长安。而“坐待成林”其实暗含一种担忧,恐怕此生他不能够回到长安了,此中“滋味”或许不是甜蜜,反而是苦涩了。

  因此,清人姚鼐在评价结句时说:“结句自伤迁谪之久,恐能见柑之成林也。而词反平缓。”

  从这个角度来看这首诗,可看出更多深层含义。黄柑生于南国,“受命不迁,深固难徙”;而作者久处蛮荒,也像黄柑一样适应了此地的风土气候,但是作者的内心呢?柳宗元仍然希望能够回到故土,希望能够发挥他的才能,但是他像黄柑一样被弃之南国,还会有出头之日么?

  虽然他内心像屈原一样高洁坚贞,不慕名利,不屑争斗,但是此刻,陪伴他的唯有一片柑林。此中的孤独与压抑,仍然在平淡诗句中郁结不散。因此,这首诗“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实美”,就像一枚橄榄,愈品读愈有味。

  值得一提的是,四年后,即公元819年,柳宗元因病在柳州去世,享年仅仅47岁。而那一片柑林,仍然蓬勃茁壮,生生不息……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郊居岁暮

唐代 柳宗元

屏居负山郭,岁暮惊离索。
野迥樵唱来,庭空烧烬落。
世纷因事远,心赏随年薄。
默默谅何为,徒成今与昨。

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

唐代 柳宗元

九疑浚倾奔,临源委萦回。
会合属空旷,泓澄停风雷。
高馆合霞表,危楼临山隈。
兹辰始澄霁,纤云尽褰开。
天秋日正中,水碧无尘埃。
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
境胜岂不豫,虑分固难裁。
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
归流驶且广,泛舟绝沿洄。

种树郭橐驼传

唐代 柳宗元

郭橐驼,不知始何名。病偻,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驼闻之,曰:“甚善。名我固当。”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然吾居乡,见长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尔植,督尔获,早缫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吾小人辍飧饔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传其事以为官戒。

夏初雨后寻愚溪

唐代 柳宗元

悠悠雨初霁,独绕清溪曲。
引杖试荒泉,解带围新竹。
沉吟亦何事,寂寞固所欲。
幸此息营营,啸歌静炎燠。

别舍弟宗一

唐代 柳宗元

零落残魂倍黯然,双垂别泪越江边。
一身去国六千里,万死投荒十二年。
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欲知此后相思梦,长在荆门郢树烟。

送豆卢膺秀才南游序

唐代 柳宗元

君子病无乎内而饰乎外,有乎内而不饰乎外者。无乎内而饰乎外,则是设覆为阱也,祸孰大焉;有乎内而不饰乎外,则是焚梓毁璞也,诟孰甚焉!于是有切磋琢磨、镞砺栝羽之道,圣人以为重。豆卢生,内之有者也,余是以好之,而欲其遂焉。而恒以幼孤羸馁为惧,恤恤焉游诸侯求给乎是,是固所以有乎内者也。然而不克专志于学,饰乎外者未大,吾愿子以《诗》、《礼》为冠屦,以《春秋》为襟带,以图史为佩服,琅乎璆璜冲牙之响发焉,煌乎山龙华虫之采列焉,则揖让周旋乎宗庙朝廷斯可也。惜乎余无禄食于世,不克称其欲,成其志,而姑欲其速反也,故诗而序云。
柳宗元

柳宗元

柳宗元(773年-819年),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杰出诗人、哲学家、儒学家乃至成就卓著的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作品有《永州八记》等六百多篇文章,经后人辑为三十卷,名为《柳河东集》。因为他是河东人,人称柳河东,又因终于柳州刺史任上,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同为中唐古文运动的领导人物,并称“韩柳”。在中国文化史上,其诗、文成就均极为杰出,可谓一时难分轩轾。 ► 184篇诗文

诗人柳宗元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