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家财万贯,
不是貌比潘安,而是……
“儿啊,以后白天你就不要再出门了。”
“为什么啊母亲,我每天都要出门散散步的。”
“这,昨天隔壁大娘说他家孙子一看见你就哭。”
“母亲,我懂了,他们都说我长得丑,还给我起外号,把我比作那个捉鬼的钟馗。母亲,我虽然长得丑,但我一定要成为这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您等着瞧!”
说话的少年就是晚唐诗人温庭筠(812—866)。
他接下来做的事情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他穿着很邋遢,从来不讲究。
他考试作弊,自己考完还主动帮别人答卷子,简直是人见人爱的考场活雷锋。
他名声不好,整日和歌妓混在一起,给她们填一些“艳词”来传唱,被很多人看不起。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温庭筠都和“魅力”这两个字相隔着十万八千里。
新旧两《唐书》里对他的评价是:“薄行无检幅”,说他是一个“潦倒失意、有才无行之文士”,而他写的词不过是“侧辞艳曲”。
别说魅力了,他的人品和作品也被全面否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需要从几个关键词说起。
关键词一:宫斗。
宫斗?这怎么还上演起宫廷剧了?
是啊,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这舞台中的一份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不那么闪亮地登场,踉踉跄跄、避之不及地成为主角。
在温庭筠生活的短短半个多世纪里,他经历了七个皇帝,而且这七个皇帝中有三个都死于宦官之手。
皇帝、宦官、妃嫔、太子、大臣、节度使、边塞少数民族纷纷登场,一台大戏令人惊心动魄。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扣人心弦的一幕发生了——唐文宗暗中发动剿灭宦官的行动,结果事情败露,反而被宦官给挟制起来,史称“甘露之变”。
他想铲除的那个宦官头子仇士良,把持朝政20余年,猖狂到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文宗的妃子杨贤妃在宦官授意下给文宗吹枕头风,说太子天天唱卡拉OK不务正业,文宗迫不得已废掉了太子李永。之后,太子莫名其妙死去,死后被封谥号:庄恪(kè)太子。
一个皇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保不住,儿子死了,他却只能迁怒于那些无辜的下人,这是怎样一种痛彻心扉的无奈!
开成五年(840)正月初四,文宗病死在大明宫太和殿,年仅32岁。
在那个年代,当皇帝真是高危职业。
那么温庭筠又是怎么登上这个舞台的呢?
温庭筠18岁从家乡苏州来到长安,24岁时他和年龄相仿的庄恪太子成为朋友,当文宗迁怒于那些下人的时候,他正好不在长安,否则他也难逃其咎!
太子死后,没想到温庭筠竟自投罗网,他写下了许多怀念太子的诗篇,其中就有影射“甘露之变”的内容。
在这样恐怖的形式下,他居然有胆子写这样的诗文,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就在此时,文宗驾崩,宫廷又起政变,温庭筠才算躲过一劫。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温庭筠是不是以后要走运了呢?
No!他的悲剧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关键词二:克星。
温庭筠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才子传》中说他:“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想想吧,一个少年,万把字的文章,他不费吹灰之力,一挥而就,这要让多少人羡慕得哭晕在更衣室呀!
温庭筠有个非常好听的字,叫“飞卿”,可是大家都喊他“温八叉”。别误会,这可不是“母夜叉”的“叉”,而是叉手的“叉”,温庭筠习惯在思考的时候把双手交叉在一起。
唐代以赋取士,每赋八韵,温庭筠双手交叉八次,好了,一篇四五百字的赋就写完了。这速度,堪比曹植七步作诗。
多么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聪敏!
温庭筠还有个特殊的本事:如果你给他拿根小姑娘头发上的皮筋儿,他能给你弹出个调调,如果你给他个空矿泉水瓶子,他能给你吹出一曲美妙的音乐。“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你说厉害不厉害?
这还不算,除了诗、词、赋、音乐之外,他还写过小说,连茶叶方面的专著他竟然也写过!
先天长得丑,后天才华补!
所以温庭筠少年时在家乡参加考试名列前茅,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意外,于是他准备去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他首先来到扬州,扬州的娱乐业在全国首屈一指,温庭筠简直看花了眼。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克星,他的表兄姚勖(xù)。姚勖为了奖励他,赠给他一些钱,结果温庭筠把钱都花在了烟花柳巷。
姚勖大怒,拿鞭子打了温庭筠一顿并把他赶走了。
一个初次离家、才华横溢的少年,在那样一种社会风气中,就算做错事,能有多么十恶不赦?非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他?
就这样,温庭筠的坏名声传开来,使得他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落第。
其实温庭筠刚一到长安,就受到了一群仰慕他的粉丝的追捧,甚至还有一个渤海国王子殷勤地向他请教诗词的写法。
温庭筠在渤海王子回国的时候为他写下的诗句,现在读来仍然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唐朝诗人的底气: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不过晚唐时代不比盛唐,国力的衰弱,使得“时代的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一个开放的大气磅礴的时代已经过去,时势衰颓,留给文人书写的,也只剩下了爱情。
此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民间渐渐繁盛,写词要求“依声填词”,温庭筠不知道,他杰出的音乐才能和超凡脱俗的才华就是为这个时代而生,他即将成为一代宗师!
然而,他还需要继续遭受磨难。
关键词三:男闺蜜。
北漂的生活不容易,温庭筠一边等着下次考试的机会,一边找工作,同时给歌女填词作曲赚些生活费。
“爱情”这种题材是最受欢迎的。温庭筠用女子的口吻、女子的心情来写离别、写相思、写爱慕、写闺怨,一夜之间成了长安城的红人,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他写的词。
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是一位深情而又聪明的少妇,她的丈夫要出远门,她想说的其实就是三个字:早点回。
可是她却用了大量的谐音来表达自己的难舍难分、柔情蜜意。
“井底点灯深烛伊”,为什么要在井底点灯呢?因为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就是“深嘱”呀!
“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既暗示了丈夫即将远行,同时这也是一种掷骰子的游戏,而“围棋”就是“违期”的谐音。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指他们玩游戏的时候用的骰子,刻在上面的那颗颗红点,就好比红豆一般,代表了深入骨髓的思念。
所以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今日与君共游戏,只掷骰子不下棋。
我想深深嘱咐你,切记早归莫违期。
细看手中玲珑骨,颗颗红豆是何意?
声声呼唤郎啊郎,妾心相思记心里。
可是这样直白的语言,哪里还能表现出少妇的情意缠绵、细腻曲折的心思呢?
此后,“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成为了当时最火的流行歌曲,长安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在唱这首词,而用骰子做的各种项链、手链等饰品也立刻风靡京都。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是一个贵妇,她白天对着“玉炉香”发呆,晚上望着“红烛泪”难眠。听着外面单调的雨打梧桐叶的声音,一叶叶,一声声,令她更加辗转反侧、愁肠百结。
温庭筠用他的笔抒写女子的情思,无论是唱着他的词的歌妓,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宫廷里的贵妇,都被他凄婉的文字、忧伤的曲调所打动,在这些女子的心里,她们的心事,她们的落寞和哀伤,只有他最懂。
温庭筠,是长安所有女子心中的男闺蜜。
关键词四:站队。
温庭筠的远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温庭筠要振兴自己的家族,就必须走科举这条路。
可是他一出生,“牛李党争”就开始了,牛僧孺和李德裕争了四十年,影响了太多文人的命运。
和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李商隐,与世无争,根本不想选择站在哪一边,最后还不是落得个声名狼藉?
温庭筠和李商隐不一样,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让他选择,他一定要站到李德裕这一边。因为他曾经见识过李德裕的风采,深深地被李德裕的气度和政治才能所折服。
然而他想多了,他压根儿就没有资格站队。
机会来了!开成四年(839),温庭筠28岁,他在京兆府考试中名列第二!
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让那些说他丑的人都来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魅力”吧!
可是接下来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件事发生了:在礼部任命官员的考试中他竟然弃考了!
难道温庭筠脑子进水了吗?
温庭筠自己对“等第罢举”这件事讳莫如深,只说是生病。据推测应该是受庄恪太子事件的影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
从那以后,那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霸开始放纵自己。他和当朝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hào)天天混在一起,这个人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私底下买官卖官,被人称作“白衣宰相”。
温庭筠呢?反正坏名声已经落下了,就不在乎让这个名声更坏。但是他从心底看不起令狐滈,甚至连他爹令狐绹他也看不起。
唐宣宗非常喜欢《菩萨蛮》,令狐绹为了讨皇帝开心,就让温庭筠帮他写,宣宗看了那些词大喜,赞叹不已。
令狐绹于是让温庭筠帮他写了十四首《菩萨蛮》,并且嘱咐他说,一定不要说出来这些词是他写的。
如果温庭筠答应,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一个“牛党”的领袖伸来了橄榄枝,干嘛还要在乎“原创”的版权问题呢?令狐绹能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知道比他的稿费要多出多少倍!
可是温庭筠竟然把这件事说出去了!多么幼稚的文人的傲娇和自负呀!
然而这世间的得与失谁又能说得清楚?
十四首《菩萨蛮》,一个文人的政治生命被终结了,而一个划时代的“花间词祖”即将诞生。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那些等着被人爱的女子,和他这个等着被人赏识的文人是多么相似啊!
为什么,温庭筠词里的离别总是那样残忍,不是夏天,不是秋天,更不是冬天,偏偏是在那样美丽的春天呢?
因为他非常清楚,为了一个根本就很虚无的政治理想,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他亲手把未来埋葬掉了。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关键词五:转运。
温庭筠离开了长安,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不已,也伤心不已的城市。
他漂泊的脚步来到过边塞,来到过江淮,也来到过吴越,他的梦里时时会出现家乡苏州的美景,那些荷花,那些莲藕,还有,那些划着小船的江南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