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 诗人专题 > 温庭筠: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家财万贯, 不是貌比潘安,而是……

温庭筠: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家财万贯, 不是貌比潘安,而是……

  


  温庭筠:男人最大的魅力不是家财万贯,

  不是貌比潘安,而是……

  “儿啊,以后白天你就不要再出门了。”

  “为什么啊母亲,我每天都要出门散散步的。”

  “这,昨天隔壁大娘说他家孙子一看见你就哭。”

  “母亲,我懂了,他们都说我长得丑,还给我起外号,把我比作那个捉鬼的钟馗。母亲,我虽然长得丑,但我一定要成为这世界上最有魅力的男人,您等着瞧!”

  说话的少年就是晚唐诗人温庭筠(812—866)。

  他接下来做的事情令所有人刮目相看。

  他穿着很邋遢,从来不讲究。

  他考试作弊,自己考完还主动帮别人答卷子,简直是人见人爱的考场活雷锋。

  他名声不好,整日和歌妓混在一起,给她们填一些“艳词”来传唱,被很多人看不起。

  上看下看左看右看,温庭筠都和“魅力”这两个字相隔着十万八千里。

  新旧两《唐书》里对他的评价是:“薄行无检幅”,说他是一个“潦倒失意、有才无行之文士”,而他写的词不过是“侧辞艳曲”。

  别说魅力了,他的人品和作品也被全面否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这需要从几个关键词说起。

  


  关键词一:宫斗。

  宫斗?这怎么还上演起宫廷剧了?

  是啊,人生如戏,每个人都是这舞台中的一份子,不知道什么时候你就会不那么闪亮地登场,踉踉跄跄、避之不及地成为主角。

  在温庭筠生活的短短半个多世纪里,他经历了七个皇帝,而且这七个皇帝中有三个都死于宦官之手。

  皇帝、宦官、妃嫔、太子、大臣、节度使、边塞少数民族纷纷登场,一台大戏令人惊心动魄。

  太和九年(835)十一月二十一日,扣人心弦的一幕发生了——唐文宗暗中发动剿灭宦官的行动,结果事情败露,反而被宦官给挟制起来,史称“甘露之变”。

  他想铲除的那个宦官头子仇士良,把持朝政20余年,猖狂到杀死二王一妃四宰相。

  文宗的妃子杨贤妃在宦官授意下给文宗吹枕头风,说太子天天唱卡拉OK不务正业,文宗迫不得已废掉了太子李永。之后,太子莫名其妙死去,死后被封谥号:庄恪(kè)太子。

  一个皇帝,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保不住,儿子死了,他却只能迁怒于那些无辜的下人,这是怎样一种痛彻心扉的无奈!

  开成五年(840)正月初四,文宗病死在大明宫太和殿,年仅32岁。

  在那个年代,当皇帝真是高危职业。

  那么温庭筠又是怎么登上这个舞台的呢?

  温庭筠18岁从家乡苏州来到长安,24岁时他和年龄相仿的庄恪太子成为朋友,当文宗迁怒于那些下人的时候,他正好不在长安,否则他也难逃其咎!

  太子死后,没想到温庭筠竟自投罗网,他写下了许多怀念太子的诗篇,其中就有影射“甘露之变”的内容。

  在这样恐怖的形式下,他居然有胆子写这样的诗文,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吗?就在此时,文宗驾崩,宫廷又起政变,温庭筠才算躲过一劫。

  俗话说:大难不死必有后福。温庭筠是不是以后要走运了呢?

  No!他的悲剧人生才刚刚拉开序幕。

  


  关键词二:克星。

  温庭筠从小就是远近闻名的神童。《唐才子传》中说他:“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想想吧,一个少年,万把字的文章,他不费吹灰之力,一挥而就,这要让多少人羡慕得哭晕在更衣室呀!

  温庭筠有个非常好听的字,叫“飞卿”,可是大家都喊他“温八叉”。别误会,这可不是“母夜叉”的“叉”,而是叉手的“叉”,温庭筠习惯在思考的时候把双手交叉在一起。

  唐代以赋取士,每赋八韵,温庭筠双手交叉八次,好了,一篇四五百字的赋就写完了。这速度,堪比曹植七步作诗。

  多么令人羡慕嫉妒恨的聪敏!

  温庭筠还有个特殊的本事:如果你给他拿根小姑娘头发上的皮筋儿,他能给你弹出个调调,如果你给他个空矿泉水瓶子,他能给你吹出一曲美妙的音乐。“有弦即弹、有孔即吹”,你说厉害不厉害?

  这还不算,除了诗、词、赋、音乐之外,他还写过小说,连茶叶方面的专著他竟然也写过!

  先天长得丑,后天才华补!

  所以温庭筠少年时在家乡参加考试名列前茅,一点也不让人感到意外,于是他准备去京城长安参加科举考试。

  他首先来到扬州,扬州的娱乐业在全国首屈一指,温庭筠简直看花了眼。

  就在这时,他遇到了人生中的克星,他的表兄姚勖(xù)。姚勖为了奖励他,赠给他一些钱,结果温庭筠把钱都花在了烟花柳巷。

  姚勖大怒,拿鞭子打了温庭筠一顿并把他赶走了。

  一个初次离家、才华横溢的少年,在那样一种社会风气中,就算做错事,能有多么十恶不赦?非要用这种方式来惩罚他?

  就这样,温庭筠的坏名声传开来,使得他在京城的科举考试中落第。

  其实温庭筠刚一到长安,就受到了一群仰慕他的粉丝的追捧,甚至还有一个渤海国王子殷勤地向他请教诗词的写法。

  温庭筠在渤海王子回国的时候为他写下的诗句,现在读来仍然能感受到作为一个唐朝诗人的底气:

  盛勋归旧国,佳句在中华!

  不过晚唐时代不比盛唐,国力的衰弱,使得“时代的精神已不在马上,而在闺房,不在世间,而在心境。”

  一个开放的大气磅礴的时代已经过去,时势衰颓,留给文人书写的,也只剩下了爱情。

  此时“词”这种文学形式在民间渐渐繁盛,写词要求“依声填词”,温庭筠不知道,他杰出的音乐才能和超凡脱俗的才华就是为这个时代而生,他即将成为一代宗师!

  然而,他还需要继续遭受磨难。

  


  关键词三:男闺蜜。

  北漂的生活不容易,温庭筠一边等着下次考试的机会,一边找工作,同时给歌女填词作曲赚些生活费。

  “爱情”这种题材是最受欢迎的。温庭筠用女子的口吻、女子的心情来写离别、写相思、写爱慕、写闺怨,一夜之间成了长安城的红人,大街小巷都在传唱他写的词。

  新添声杨柳枝词(其二)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这是一位深情而又聪明的少妇,她的丈夫要出远门,她想说的其实就是三个字:早点回。

  可是她却用了大量的谐音来表达自己的难舍难分、柔情蜜意。

  “井底点灯深烛伊”,为什么要在井底点灯呢?因为井底之灯,必是深处之烛,而“深烛”,就是“深嘱”呀!

  “共郎长行莫围棋”,“长行”既暗示了丈夫即将远行,同时这也是一种掷骰子的游戏,而“围棋”就是“违期”的谐音。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是指他们玩游戏的时候用的骰子,刻在上面的那颗颗红点,就好比红豆一般,代表了深入骨髓的思念。

  所以这首诗翻译过来就是:

  今日与君共游戏,只掷骰子不下棋。

  我想深深嘱咐你,切记早归莫违期。

  细看手中玲珑骨,颗颗红豆是何意?

  声声呼唤郎啊郎,妾心相思记心里。

  可是这样直白的语言,哪里还能表现出少妇的情意缠绵、细腻曲折的心思呢?

  此后,“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成为了当时最火的流行歌曲,长安的大街小巷都能听到人们在唱这首词,而用骰子做的各种项链、手链等饰品也立刻风靡京都。

  更漏子

  玉炉香,红蜡泪,偏照画堂秋思。

  眉翠薄,鬓云残,夜长衾枕寒。

  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

  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这是一个贵妇,她白天对着“玉炉香”发呆,晚上望着“红烛泪”难眠。听着外面单调的雨打梧桐叶的声音,一叶叶,一声声,令她更加辗转反侧、愁肠百结。

  温庭筠用他的笔抒写女子的情思,无论是唱着他的词的歌妓,还是普通人家的女儿、宫廷里的贵妇,都被他凄婉的文字、忧伤的曲调所打动,在这些女子的心里,她们的心事,她们的落寞和哀伤,只有他最懂。

  温庭筠,是长安所有女子心中的男闺蜜。

  


  关键词四:站队。

  温庭筠的远祖是唐初宰相温彦博,温庭筠要振兴自己的家族,就必须走科举这条路。

  可是他一出生,“牛李党争”就开始了,牛僧孺和李德裕争了四十年,影响了太多文人的命运。

  和温庭筠并称“温李”的李商隐,与世无争,根本不想选择站在哪一边,最后还不是落得个声名狼藉?

  温庭筠和李商隐不一样,他在心里暗暗发誓,如果让他选择,他一定要站到李德裕这一边。因为他曾经见识过李德裕的风采,深深地被李德裕的气度和政治才能所折服。

  然而他想多了,他压根儿就没有资格站队。

  机会来了!开成四年(839),温庭筠28岁,他在京兆府考试中名列第二!

  他终于可以扬眉吐气了,让那些说他丑的人都来见识一下什么叫做“魅力”吧!

  可是接下来让所有人都大跌眼镜的一件事发生了:在礼部任命官员的考试中他竟然弃考了!

  难道温庭筠脑子进水了吗?

  温庭筠自己对“等第罢举”这件事讳莫如深,只说是生病。据推测应该是受庄恪太子事件的影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呀!

  从那以后,那个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学霸开始放纵自己。他和当朝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hào)天天混在一起,这个人是典型的纨绔子弟,私底下买官卖官,被人称作“白衣宰相”。

  温庭筠呢?反正坏名声已经落下了,就不在乎让这个名声更坏。但是他从心底看不起令狐滈,甚至连他爹令狐绹他也看不起。

  唐宣宗非常喜欢《菩萨蛮》,令狐绹为了讨皇帝开心,就让温庭筠帮他写,宣宗看了那些词大喜,赞叹不已。

  令狐绹于是让温庭筠帮他写了十四首《菩萨蛮》,并且嘱咐他说,一定不要说出来这些词是他写的。

  如果温庭筠答应,这是多么好的一个机会!一个“牛党”的领袖伸来了橄榄枝,干嘛还要在乎“原创”的版权问题呢?令狐绹能给他带来的好处不知道比他的稿费要多出多少倍!

  可是温庭筠竟然把这件事说出去了!多么幼稚的文人的傲娇和自负呀!

  然而这世间的得与失谁又能说得清楚?

  十四首《菩萨蛮》,一个文人的政治生命被终结了,而一个划时代的“花间词祖”即将诞生。

  菩萨蛮

  水精帘里颇黎枕,暖香惹梦鸳鸯锦。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藕丝秋色浅,人胜参差剪。

  双鬓隔香红,玉钗头上风。

  那些等着被人爱的女子,和他这个等着被人赏识的文人是多么相似啊!

  为什么,温庭筠词里的离别总是那样残忍,不是夏天,不是秋天,更不是冬天,偏偏是在那样美丽的春天呢?

  因为他非常清楚,为了一个根本就很虚无的政治理想,在最好的青春年华里,他亲手把未来埋葬掉了。

  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

  


  关键词五:转运。

  温庭筠离开了长安,离开了这个让他留恋不已,也伤心不已的城市。

  他漂泊的脚步来到过边塞,来到过江淮,也来到过吴越,他的梦里时时会出现家乡苏州的美景,那些荷花,那些莲藕,还有,那些划着小船的江南女子。


猜你喜欢唐代古诗词

吴苑行

唐代 温庭筠

锦雉双飞梅结子,平春远绿窗中起。吴江澹画水连空,
三窗屏风隔千里。小苑有门红扇开,天丝舞蝶共徘徊。
绮户雕楹长若此,韶光岁岁如归来。

西游书怀

唐代 温庭筠

渭川通野戍,有路上桑干。独鸟青天暮,惊麏赤烧残。
高秋辞故国,昨日梦长安。客意自如此,非关行路难。

过华清宫二十二韵

唐代 温庭筠

忆昔开元日,承平事胜游。贵妃专宠幸,天子富春秋。
月白霓裳殿,风干羯鼓楼。斗鸡花蔽膝,骑马玉搔头。
绣毂千门妓,金鞍万户侯。薄云欹雀扇,轻雪犯貂裘。
过客闻韶濩,居人识冕旒。气和春不觉,烟暖霁难收。
涩浪和琼甃,晴阳上彩斿。卷衣轻鬓懒,窥镜澹蛾羞。
屏掩芙蓉帐,帘褰玳瑁钩。重瞳分渭曲,纤手指神州。
御案迷萱草,天袍妒石榴。深岩藏浴凤,鲜隰媚潜虬。
不料邯郸虱,俄成即墨牛。剑锋挥太皞,旗焰拂蚩尤。
内嬖陪行在,孤臣预坐筹。瑶簪遗翡翠,霜仗驻骅骝。
艳笑双飞断,香魂一哭休。早梅悲蜀道,高树隔昭丘。
朱阁重霄近,苍崖万古愁。至今汤殿水,呜咽县前流。

题丰安里王相林亭二首 其二

唐代 温庭筠

偶到乌衣巷,含情更惘然。西州曲堤柳,东府旧池莲。

星坼悲元老,云归送墨仙。谁知济川楫,今作野人船。

与友人别

唐代 温庭筠

半醉别都门,含凄上古原。晚风杨叶社,寒食杏花村。
薄暮牵离绪,伤春忆晤言。年芳本无限,何况有兰孙。

诉衷情·莺语

唐代 温庭筠

莺语,花舞,春昼午,雨霏微。金带枕,宫锦,凤凰帷。
柳弱燕交飞,依依。辽阳音信稀,梦中归。
温庭筠

温庭筠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富有天才,文思敏捷,每入试,押官韵,八叉手而成八韵,所以也有“温八叉”之称。然恃才不羁,又好讥刺权贵,多犯忌讳,取憎于时,故屡举进士不第,长被贬抑,终生不得志。官终国子助教。精通音律。工诗,与李商隐齐名,时称“温李”。其诗辞藻华丽,秾艳精致,内容多写闺情。其词艺术成就在晚唐诸词人之上,为“花间派”首要词人,对词的发展影响较大。在词史上,与韦庄齐名,并称“温韦”。存词七十余首。后人辑有《温飞卿集》及《金奁集》。► 345篇诗文

诗人温庭筠的古诗

唐代的诗文推荐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豫ICP备12004074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