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因书若寄杨员外,莫道山寒少茯苓。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祗今何许问迷楼,更有垂杨记御沟。除却琼花与红药,杨州不是古杨州。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自笑孤踪霜叶轻,宦游何幸并耆英。合符先后分江郡,接武差池缀月卿。
爱我从来两胶漆,与公别是一亲情。老身无用难提挈,尚有儿曹累使令。
水纹二首 其一
池面尖风起,烟痕一拂微。无形还有影,掠水去如飞。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二
尘涨街头不识泥,朝来也解滑霜蹄。两公玉句惊风雨,把玩都忘日脚西。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宿新市徐公店
送沈虞卿秘监脩撰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再入脩门访旧游,故人相见喜还愁。茂林脩竹君髯碧,折苇枯荷我鬓秋。
莫把升沈著怀抱,古来贤圣几公侯。一尊追送江东棹,梦逐清波弄白鸥。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和周仲觉三首 其三
春在梅边动,寒从月外来。贫于萤不暖,心与烛俱灰。
此意悠悠著,从谁细细开。病来更忧患,泪尽只馀哀。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三
淦客前春荷一猪,城门卖得两千馀。明朝回到石斧岭,连吃数刀今在无。
月夜散策县圃,有飞蝶,仍闻笛声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 ...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
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检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
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明朝稚子满庭砌,豹文玉骨龙苗裔。春风吹堕锦衣裳,仰看青士冠剑长。
先生岂惜窗前地,与君同醒复同醉。
含笑花
菖蒲节序芰荷时,翠羽衣裳白玉肌。暗折花房须日暮,遥将香气报人知。
半开微吐长怀宝,欲说还休竟俛眉。树脆枝柔惟叶健,不消更画只消诗。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其一
冰鉴传神苦未工,传来恰恰五秋风。又将老丑形骸子,般入刘家画苑中。
积雨新晴二月八日东园小步二首 其一
醉来忽堕锦网窝,无奈桃围李绕何。八角小亭无处坐,见花多处背花多。
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十
忽见金丝袅绮疏,又惊寒食到来初。不知折尽西湖柳,插遍长安万户无。
闷歌行十二首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宿小沙溪 其二
题刘朝英进斋
垂丝海棠盛开
寄题西昌彭孝求求志堂
早炊童家店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上元前大雪即晴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九
送张定叟二首
壬寅岁朝发石塔寺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尝荼
昭君怨 咏荷上雨
道傍小憩观物化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归云三首 其一
九月三日喜雨盖不雨四十日矣
寒食对酒
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观 其六
新凉感兴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雪後寄谢济公、材翁联骑来访,进退格
垂丝海棠二首
和丁端叔菊花
秋圃
夏至後初暑登连天观
故太恭人董氏挽词五首 其二
和庆长怀麻阳叔二诗 其二
辽车滩
雪后晚晴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
四印室长句效刘信夫作,呈信夫
醉後题壁
郡圃杏花二首 其二
入溧水界阅堠子
夜读诗卷
宿灵鹫禅寺
尝诸店酒醉吟二首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寓仙林寺待班戏题
立秋后一日雨天欲暮小立问月亭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文远叔挽词
谢赵茂甫惠浙曹中笔蜀越薄笺二首 其二
宿孔镇观雨中蛛丝五首
林景思寄赠五言以长句谢之
晚泊杨州
檄风伯
钱仲耕殿撰侍郎挽诗二首 其一
赏菊四首
初离常州夜宿小井清晓放船三首 其三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表弟周明道工於傅神而山水亦佳,久别来访,
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
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