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宋代 杨万里

五日银丝织一笼,金鸟捉取送笼中。
知谁放在扶桑树,秪怪满溪烟浪红。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宿新市徐公店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跋徐恭仲省干近诗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传派传宗我替羞,作家各自一风流。黄陈篱下休安脚,陶谢行前更出头。

偶送西归朝天二集与尤延之蒙惠七言和韵以谢之

宋代 杨万里

梁溪归自镜湖天,笔捲湖光入大篇。倾出锦囊和雨湿,炯如柘弹走盘圆。

许分句法何曾付,自笑芜辞敢浪传。两集不须求序引,祇将妙语冠陈编。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玉磬金钟天半鸣,梦中惊我起来听。万松花上三更雨,政事堂中有此声。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宋代 杨万里

城中雪一尺,山中雪一丈。
地上都巳消,却在松梢上。

月下闻笛

宋代 杨万里

天色镕成水,蟾光鍊出银。碧香三酌半,玉笛一声新。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苦辛。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跋符发所录上蔡语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洙泗渊源一线寒,再从伊洛起涛澜。偶看上蔡先生语,满目淙淙八节滩。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出昼民犹望,回军敌尚疑。时非不吾以,天未胜人为。

自别知何恙,从谁话许悲。一生长得忌,千载却空思。

晓出净慈送林子方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出得西湖月尚残,荷花荡里柳行间。
红香世界清凉国,行了南山却北山。

五更入宣城诣天庆观朝谒

宋代 杨万里

晓雾双溪水,秋风百舫桥。行穿子城过,却望女墙遥。

落月能相伴,疏钟似见招。小亭憩山半,换马上岧峣。

题连沧观呈太守张几仲

宋代 杨万里

开窗纳尽大江秋,天半飞楼不是楼。
独立南徐鳌绝项,下临北固虎回头。
蒜山旧址空黄鹤,瓜步新城照白鸥。
好事主人酌诗客,风烟一眼到杨州。

明发四望山过都昌县入彭蠡湖

宋代 杨万里

众口争取疾,直赴两山口。吾口独横趋,甘在众口后。

问来风不正,法当走山右。不辞用尽力,要与风相就。

忽然挂孤帆,吾口却先走。

梳头看可正平诗有"寄养直时未祝发"等篇,

宋代 杨万里

却因理发得披文,看尽庐山笔底春。
寄语可师休祝发,癞边犹有去年痕。

跋陆务观剑南诗藁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剑外归乘使者车,浙东新得左鱼符。可怜霜鬓何人问,焉用诗名绝世无。

彫得心肝百杂碎,依前涂辙九盘纡。少陵生在穷如虱,千载诗人拜蹇驴。

舟过青羊望横山塔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莫问兰溪双只牌,青羊已见玉崔嵬。去年辞了横山塔,不谓今年却再来。

檄风伯

宋代 杨万里

峭壁呀呀虎擘口,恶滩汹汹雷出吼。
泝流更著汹头风,如撑铁船上牛斗。
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
端能为我霁威否?岸柳掉头荻摇手。

晓行望云山

宋代 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宋代 杨万里

诗人自古例迁谪,苏李夜郎并惠州。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处囚。

不知天公爱佳句,曲与诗人为地头。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

帝将湖海赐汤沐,仅仅可以当冥搜。却令玉堂挥翰手,为提椽笔判罗浮。

罗浮山色浓泼黛,丰湖水光先得秋。东坡日与群仙游,朝发昆阆夕不周。

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但登诗坛将骚雅,底用蚁穴封王侯。

元符诸贤下石者,祗与千载掩鼻羞。我来剥啄王粲宅,鹤峰无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岁后,不来弄月白蘋洲。无人挽住乞一句,犹道雪乳冰湍不。

当年醉里题壁处,六丁已遣雷电收。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

如今亦无合江楼,嘉祐破寺风飕飕。

自嘲白须三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客传涅须法,老子付一笑。借令白再玄,能令年再少。

芭蕉三首

宋代 杨万里

骨相玲珑透八窗,花头倒挂紫荷香。
绕身无数青罗扇,风不来时也不凉。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