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末伏将催中伏休,匆匆送夏又迎秋。暑中竹色风仍雨,病里莺声喜破愁。

大熟十年无此作,微生一饱更何求。急须剩踏莲花曲,药玉新船待拍浮。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日东风引得狂。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从教节序暗相催,历日尘生懒看来。却是石榴知立夏,年年此日一花开。

毗陵辞满出舍添倅厅

宋代 杨万里

小住丞厅更一旬,客魂先入故乡春。未离鼓角声中梦,已是谯门外面人。

二月十四日梅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雨打知无那,春暄绝不禁。
小风千点雪,落日一须金。

赵平甫幽居八操 其二 我娱斋操

宋代 杨万里

一室容膝,纳万壑而有馀。一几凝尘,载千古而不重。

暮四朝三,吾不复梦。

雪晴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晴光雪色忽相逢,雨滴空阶日影中。珍重北檐殊韵胜,苛留残玉不教融。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宋代 杨万里

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
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宋代 杨万里

忆我南溪北,千岩万岳亭。
妒渠紫阳叟,詑杀一峰青。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宋代 杨万里

我来秋浦正逢秋,梦里重来似旧游。
风月不供诗酒债,江山长管古今愁。
谪仙狂饮颠吟寺,小杜倡情冶思楼。
问着州民浑不识,齐山依旧俯寒流。

郡中上元灯减旧例三之二而又迎送使客七首 其七

宋代 杨万里

村里风回市里声,月中人看雪中灯。满城只道欢犹少,不道谯门冷似冰。

早炊童家店

宋代 杨万里

长亭深处小亭奇,杂蘤粗蕤亦有姿。
羊角豆缠粗叶架,鸡冠花隔竹枪篱。
不辞雨卧风餐里,可惜橙黄橘绿时。
行到前头杨柳迳,平分红白两莲池。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宋代 杨万里

阿旦东山著乾坤,十雨世界三登村。阿安东山著一身,白云保社明月邻。

此山祗合馆此客,千载阿谁敢争席。赵侯玉立隆准孙,洗空凡马追古人。

千山万水略行遍,一锥卓住东洋岸。东洋山麓东复东,筑堂折简招两公。

倒提北斗酌银汉,灵山作樽江作钟。浩歌小袖经纶手,笑与两公举天酒。

东山今属赵家庄,敬请两公迁别乡。

八月十二日夜诚斋望月

宋代 杨万里

才近中秋月已清,鸦青幕挂一团冰。
忽然觉得今宵月,元不黏天独自行。

萧照邻参政大资挽诗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东府辞金印,南园伴赤松。门阑无薏苡,泉石自从容。

忽作丁威鹤,云亡老子龙。一哀缘殄瘁,不是涕无从。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未惜诗脾苦,端令鬼胆寒。吾才三鼓竭,君思九江宽。

作者今犹古,灯前捲又看。不辞须撚断,只苦句难安。

上巳日予与沈虞卿尤延之莫仲谦招陆务观沈子寿小集张氏北园赏海棠 ...

宋代 杨万里

东风吹我入锦幄,海堂点注燕支薄。不论宜雨更宜晴,莫愁倾国与倾城。

半浓半淡晚明灭,欲开未开最奇绝。只销一线日脚红,顷刻千株开绛雪。

伟哉诗人桑苧翁,持杯酌酒浇艳丛。坐看玉颊添醉晕,为渠一醉何须问。

赏菊四首

宋代 杨万里

物性从来各一家,谁贪寒瘦厌妍华。
菊花自择风霜国,不是春光外菊花。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宋代 杨万里

积雪偏工霁後凝,不妨冷极不妨清。
静闻檐滴元无雨,倒挂冰牙未怕晴。
独往独来银粟地,一行一步玉沙声。
圃中散策饶君强,敢犯霜风上古城。

水调歌头(贺广东漕蔡定夫母生日)

宋代 杨万里

玉树映阶秀,玉节逐年新。年年九月,好为阿母作生辰。涧底蒲芽九节,海底银涛万顷,酿作一杯春。泛以东篱菊,寿以漆园椿。
对西风,吹鬓雪,炷香云。郎君入奏,又迎珠幰入修门。看即金花紫诰,并举莆常两国,册命太夫人。三点台星上,一点老人星。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宋代 杨万里

嫩日催青出冻荄,小风吹白落疏梅。
残冬未放春交割,早有黄蜂紫蝶来。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