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宋代 杨万里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野荼

宋代 杨万里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舟中夜坐

宋代 杨万里

与月隔一簟,去天争半篷。
若无篷与簟,身在大虚中。

寄题喻叔奇国博郎中园亭二十六咏 其八 荼蘼洞

宋代 杨万里

旧绕新萦绿万蟠,架馀篱剩复垂栏。先生醉帽堆香雪,知自荼蘼洞里还。

舟过望亭三首

宋代 杨万里

常州尽处是望亭,已离常州第四程。
柳线绊船知不住,却教飞絮送侬行。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宋代 杨万里

谪仙几代孙,今日临贺丞。风月三千首,吾子岂未能。

长把脩月斧,细彫玉壶冰。天池羽翼就,即看垂天鹏。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瓶中梅花长句

宋代 杨万里

幽人蚤作月满阶,月随幽人登舫斋。推门欲开犹未开,猛香排门扑我怀。

径从鼻孔上灌顶,拂拂吹尽发底埃。恍然堕我众香国,欲问何祥无处觅。

冥搜一室一物无,瓶里一枝梅的皪。平生为梅判断肠,何曾知渠有许香。

夜来偶忘挂南窗,贮此幽馥万斛强。却忆去年西湖上,锦屏下瞰千青嶂。

谷深梅盛一万株,十顷雪花浮欲涨。是时雨后初晴前,日光烘花香作烟。

政如新火炷博山,烝出沉水和龙涎。醉登绝顶撼疏影,掇蕊餐花照冰井。

蜀人老张同舍郎,唤作谪仙侬笑领。如今茅屋卧山村,更无载酒来叩门。

一尊孤斟懒论文,犹有梅花是故人。

留题碧落堂

宋代 杨万里

仙人白日上青冥,千载如闻月下笙。南北万山俱在下,中间一水独穿城。

江西个是绝奇处,天下几多虚得名。滕阁孤台非不好,祇缘犹带市朝声。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数片自晴空而下已而复无

宋代 杨万里

霁日何曾惹寸云,忽飞些子雪如尘。不知底处天花落,风里吹来数点春。

寒食前一日行部过牛首山七首 其四

宋代 杨万里

出了长干过了桥,纸钱风里树萧骚。若无六代英雄骨,牛首诸山肯尔高。

秋雨叹十解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雨入秋宵滴到明,不知有意复无情。若言不搅愁人梦,为许千千万万声。

夜泊平望终夕不寐三首

宋代 杨万里

一生行路便多愁,落得星星雨鬓秋。
数尽归程到家了,此身犹未出苏州。

进贤初食白菜因名之以水精菜云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新舂云子滑流匙,更嚼冰蔬与雪齑。灵隐山前水精菜,近来种子到江西。

昼睡闻鴈

宋代 杨万里

梦里霜鸿叫绝天,蒙松睡眼起来看。
殷懃甓社湖中客,送我南皈到惠山。

秋雨叹十解

宋代 杨万里

湿侵团扇不能轻,冷逼孤灯分外明。
蕉叶半黄荷叶碧,两家秋雨一家声。

丁酉初春和张钦夫榕溪阁五言

宋代 杨万里

榕影下照水,翠蛟舒复樛。溪光逆升檐,朱夏冻以幽。

高阁昔雨荒,奇观久风休。南轩天遣来,山谷神与谋。

宇新址惟旧,景逝人为留。不意猿饮潭,复见驷驾辀。

先生何孤往,野客欠从游。愿携龙文璧,去瀹兔褐瓯。

垂手掬寒泚,移床听凉飕。阁迥诗更超,古往今亦犹。

揽渠五字妙,觉我百疾瘳。出山未遽误,在山未遽优。

如何近来梦,夜夜在钓舟。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糟蟹

宋代 杨万里

横行湖海浪生花,糟粕招邀到酒家。
酥片满螯凝作玉,金穰熔腹未成沙。

宿化斜桥,见鸡冠花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出墙那得又高鸡,只露红冠隔锦衣。
却是吴儿工料事,会嵇真个不能啼。

岁晚出城

宋代 杨万里

温饱能消底,奔忙自作痴。平生脚已茧,今日鬓将丝。

山刻霜馀骨,梅临水底枝。只嫌长落莫,不道许幽奇。

闻莺

宋代 杨万里

过雨溪山净,新晴花柳明。
来穿雨好树,别作一家声。
故欲撩诗兴,仍添怀友情。
惊飞苦难见,那更绿阴成。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