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 其二

小饮俎豆颇备江西淮浙之品戏题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味含霜气洞庭柑,鲊带桃花楚水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宋代 杨万里

乌银见火生绿雾,便当水沉一浓炷。
却因断续更氤氲,散作霏微暖袍裤。
须臾雾霁吐红光,烟如云表升扶桑。
阳春和日曛满室,苍颜渥丹疑醉乡。
忽然火冷雾亦灭,只见红炉堆白雪。
窗外雪深三尺强,窗里雪深一寸香。

晓登万花川谷看海棠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准拟今春乐事浓,依前枉却一东风。年年不带看花福,不是愁中即病中。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雨罢饶晴色,松阴转午时。堆成李花雪,开遍海棠枝。

旋酌新篘酒,留题细字诗。不来真是枉,欲去更云迟。

过百家渡四绝句

宋代 杨万里

出得城来事事幽,涉湘半济值渔舟。
也知渔父趁鱼急,翻著春衫不裹头。

园花落尽路花开,白白红红各自媒。
莫道早行奇绝处,四方八面野香来。

柳子祠前春已残,新晴特地著春寒。
疏篱不与花为护,只为蜘蛛作网竿。

一晴一雨路乾湿,半淡半浓山迭重。
远草坪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虞丞相挽词三首 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一老堂堂日,诸贤得得来。但令元气壮,患不塞尘开。

名大天难著,人亡首忍回。东风好西去,吹泪到泉台。

玉井亭观荷花

宋代 杨万里

蕖仙初出波,照日稚犹怯。密排碧罗盖,低护红玉颊。

馆之水精宫,环以琉璃堞。珠明浮盘戏,酒漾流杯晔。

青笔尖欲试,绿笺皱还摺。老龟大于钱,辛勤上团叶。

忽闻人履声,入水一何捷。

望谢家青山太白墓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阿朓青山自一村,州民岁岁与招魂。六朝陵墓今安在,只有诗仙月下坟。

题吕子明国谕退庵

宋代 杨万里

笔砚工为祟,湖山苦约盟。坐忘非圣处,行乐且吾生。

一笑谁当会,孤斟句恰成。何时却乘兴,雪外叩柴荆。

冬暖绝句

宋代 杨万里

今岁无寒祇有暄,腊前浑似半春天。醉中苦有薰香癖,烧得春衫两袖穿。

筠庵

宋代 杨万里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赠节推学士

宋代 杨万里

奏篇惊倒汉廷臣,一眼元无四海人。天下无双聊小却,洛阳年少是前身。

云鹏飞上偏嫌早,雾豹深藏更几春。宽作十年相见著,剩将风雪试松筠。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似剡名其庵出闲居五咏因次其 ...

宋代 杨万里

玉壶冰段露金茎,未抵闲居五咏清。休道曹诗成七步,不须三步已诗成。

初夏即事十二解 其十二

宋代 杨万里

王家麈柄绿琼香,萱草偷来柄更长。藏却柿红缨拂子,菖蒲节里放风光。

夜过杨州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新晴残冻未全销,月恋冰河雪恋桥。
两岸红灯成白昼,杨州腊月看元宵。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

宋代 杨万里

独径千盘绕水田,初逢官路一欣然。
舞阳渡口新河水,白发重来二十年。

山庄李花

宋代 杨万里

山庄又报李花秾,火急来看细雨中。除却断肠千树雪,别无春恨诉东风。

雪晴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晴光雪色忽相逢,雨滴空阶日影中。珍重北檐殊韵胜,苛留残玉不教融。

寄题赵漕秘阁东山堂

宋代 杨万里

阿旦东山著乾坤,十雨世界三登村。阿安东山著一身,白云保社明月邻。

此山祗合馆此客,千载阿谁敢争席。赵侯玉立隆准孙,洗空凡马追古人。

千山万水略行遍,一锥卓住东洋岸。东洋山麓东复东,筑堂折简招两公。

倒提北斗酌银汉,灵山作樽江作钟。浩歌小袖经纶手,笑与两公举天酒。

东山今属赵家庄,敬请两公迁别乡。

竹林

宋代 杨万里

珍重人家爱竹林,织篱辛苦护寒青。
那知竹性元薄相,须要穿来篱外生。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出门著雨不能归,借得青蓑著片时。春染万花知了未,云偷千嶂忽何之。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