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秋浦登舟阻风泊池口
午眠化蝶化未成,梦中澒洞发大声。军鼙雷鼓百千面,援桴齐下作一鸣。
起来推窗无一物,海潮打入齐山窟。数洲翻覆相荡摩,四山动摇皆突兀。
钱塘潮来声惊天,金陵潮来声寂然。此去金陵一千里,那得潮声来到此。
长年三老笑复嘲,云是波声不是潮。清溪波头高过屋,大江波头泼日毂。
清溪去江一步地,大江可望不可至。北风向晚动地来,跳出银峰万万堆。
侬船莫管行不得,且看银峰永今夕。
永和遇风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甘瓠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一
健青新走一梢长,外日东风引得狂。定自今番春色里,新枝别样占年光。
芗林五十咏·海棠洞
昼睡闻雁
梦里霜鸿叫绝天,䰒松睡眼起来看。殷勤甓社湖中客,送我南归到惠山。
雨里问讯张定叟通判西园杏花二首 其一
白白红红一树春,晴光炫眼看难真。无端昨夜萧萧雨,细锦全机卸作茵。
秋圃
寄题开州史君陈师宋柴扉
屋是茅一把,门是柴一束。是间著宇宙,太仓半粒粟。
吾闻陈家扉,样似陶家屋。孤松不须双,五柳何用六。
竹篱东复东,添种数丛菊。剩肯蚤归来,盈尊酒初绿。
白莲
井花新插白芙蕖,坐看纷纷脱雪肤。自拾落英浮水面,玉舟撩乱满江湖。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四
只道春来不见痕,风邀雨勒未忺人。暄云淑日消多少,花柳匆匆了却春。
题朱伯勤千峰紫翠楼二首 其一
秀岭西头凤岭东,周遭略数一千峰。商量没顿新楼处,顿著秾蓝酽紫中。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延陵怀古三首 其二 兰陵令
密云兮终风,健顺闭兮罔寸蹊之通。喟葵丘践土而迹熄兮,矧冀方岐山之与逢。
单棠溪以铸兵兮,靡遗蒲于董泽。燕簴无趾而造齐庙兮,楚氓而秦其魄。
斗六王于一说兮,微仪衍之舌而不国。嗟若先生兮,鸡知时之不如。
储唐虞之故冕兮,鬻洙泗之敝裾。乘方轮与折轴兮,欲先鞭而疾驱。
岂不家捐而人弃兮,载之万世之亨衢。繄素王兮中都,若兰陵兮圣之徒。
征九伯而佩六印兮,晞二邑宰而不得俱。傥不欲以天球玉磬而贸康瓠兮,嗟尔后死者其舍诸。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二
满闸浮河是断冰,等人放闸要前行。劣能开得两三板,争作摧琼裂玉声。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 其三 庐山霁色
彭泽收积雨,庐山放嫩晴。多情是瀑布,只作雨中声。
送朱师古龙图少卿帅潼川二首 其二
甲戌花时策集英,相看须鬓各青青。曲江初别春三月,北阙重来再一星。
百石去官君似邴,千年归鹤我输丁。因书若寄杨员外,莫道山寒少茯苓。
蛛网
舟过安仁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
和张倅子仪送鞓红、魏紫、崇宁红醉、西施四
过南荡三首 其三
观蚁二首 其一
桑茶坑道中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己酉上元后赠刘子才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前苦寒歌
暮热游荷池上五首
戏咏陈氏女剪綵花二绝句 其一 拒霜
荔枝歌
蚤起秣陵镇二首 其二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
月台夜坐二首
晚望二首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
桧迳晓步二首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正月三日骤暖多稼亭前梅花盛开四首 其三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银杏
寄题太和宰赵嘉言勤民二图 其二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
晓过丹阳县五首
寄题龙泉李宗儒师儒槐阴书院
雨后行郡圃
阻风泊黄浦
送孙从之司业持节湖南二首 其一
和皇太子瑞雪二首 其二
题王亚夫检正岘湖堂
感秋五首 其五
题吴梦与古乐府
野荼
明发南屏
月台夜坐二首 其二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三
题吴江三高堂陆鲁望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子上持豫章画扇,其上牡丹三株,黄白相间盛
入陂子径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二
初出贡院买山寒毬花数枝
跋忠敏任公遗帖
舟中即事
蚤谒景灵宫闻子规
辛卯五月送丘宗卿太博出守秀州二首 其一
尝桃
檃括东坡观棋诗引并四言诗二首 其一
圩丁词十解 其一
泊樟镇
故少师张魏公挽词三章 其一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八 晚对亭
舟过杨子桥远望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