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四大海潮打清淮,三万里风平地来。龟山横身拦不住,潮波怒飞风倒回。
欲晴不晴雪不雪,并作苦寒冻人绝。古寺大钟十字裂,东山石崖一峰蹶。
劝君莫出君须出,冰脱君髯折君骨。
寄题邹公桥
吾侪一事办不曾,邹公一桥了此生。省斋先生三大字,此桥便有千载意。
今年天亦与护持,桃花春水不多肥。济川题柱吾无梦,梦借新桥作钓矶。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可怜林下鹤,独肯伴先生。犹有冲天志,君听叫月声。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一
国尔怀孤愤,麟兮嗣古风。谓宜空冀北,何意召河东。
榕叶烝山祲,梨花惨殡宫。传家今有子,身后未应穷。
春寒早朝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一
昨夜云为祟,今宵月始妍。如何一日隔,便减半分圆。
影里偏宜竹,光中不剩天。客来休遣去,我醉正无眠。
和李天麟二首 其一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四
只道春来不见痕,风邀雨勒未忺人。暄云淑日消多少,花柳匆匆了却春。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七 寒栖馆
鍊玉云粘杵,朝真露湿衣。一声半夜鹤,月里羽人归。
冻蝇
四月中休日闻蝉
谒张安国
帝苑花秾记并游,万人回首看鳌头。也知旬月应颛面,已逼云霄又作州。
别后闻公非故我,学林著脚到前修。登门犹说同年话,未觉红鸾映白鸥。
和仲良分送柚花沉三首 其一
薰然真腊水沉片,烝以洞庭春雪花。只得掾曹作南董,国香未向俗人誇。
永和遇风
未嫌春晚不多花,只爱青原绿似瓜。剩欲开怀纳岩壑,可堪病眼著风沙。
待船小立看鸥没,倚杖微吟尽帽斜。客里更无诗遣闷,不愁两鬓不成华。
蛩声三首 其三
莫憎苦调太酸辛,月思霜哀亦可人。村路小家无此客,溧阳少府是前身。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题曾无媿月窗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横枝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谁言定水禅,入定似枯木。飞入广寒宫,收得香万斛。
延陵怀古三首 其三 东坡先生
吹赤壁之月笛兮,瞻黄州之雪堂。弹湘妃之玉州兮,织天孙之锦裳。
招先生其来归兮,何必怀眉山之故乡。历九州而犹隘兮,诞寘之祝融之汪。
酌乳泉以当醴兮,餐荔子以为粮。葺榕叶以作屋兮,托桄榔之荫以为堂。
驱海涛以入砚滴兮,挽南斗文星于笔铓。昌黎兮欧阳,视先生兮雁行。
韫不泄兮忠愤,炯不掩兮文章。乞镜湖兮九关,营菟裘兮是邦。
予之来兮云暮,与先生兮相望。视履迹兮焉在,问故宫兮就荒。
俯仰兮永怀,渺山川兮苍苍。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秋颗酣天酒,春花噀国香。芗林亲手种,中有洞庭霜。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赵达明太社四月一日招游西湖十首 其五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二
探梅
静坐池亭二首
刘公佐亲家奉议挽词二首 其二
过池阳舟中望九华山
寄题曾子与竞秀亭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海棠坞
秋夕书怀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 其四 两峰堂
藏船屋二首 其一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梅三首 其二
送丁子章将漕湖南三首 其一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赠彭云翔长句
刘季澄投赠新诗次韵为谢
皇恐滩三首 其一
三江小渡
池口移舟入江,再泊十里头潘家湾,阻风不至
仲良见和再和谢焉四首 其一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九
冬至后贺皇太子及平阳郡王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一
野荼
清晓湖上三首 其二
月下果饮七首 其一
书斋夜坐二首 其一
感秋五首 其四
中秋前二夕钓雪舟中静坐二首 其二
和丘宗卿赠长句之韵
碧落洞前滩水三首 其二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四月四日午初出浙东界入信州永丰界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其一
出蛱二首 其一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一
挽封州太守赵次公二首 其二
闰三月二日发船广州来归亭下之官宪台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晴後弃雪四首
晚照
明发房溪二首
题停罢坊场图
归涂观刘寺新叠石山
万安道中书事德三首
入常山界二首
西园晚步二首 其一
舟过谢潭三首·其三
檄风伯
人日出游湖上十首 其七
春雨不止二首 其一
中秋无月既望月甚佳二首 其一
尝荼
蛛网
十月四日,同子文,克信,子潜,子直,材翁
横林望见惠山寄怀尤延之三首 其三
雪中送客过清水闸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