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揉云挼雾碎成尘,落不曾休酉达辰。鹤禁镂冰成七字,野人拜赐敢辞频。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梅三首 其二
东园把酒问东皇,何事梅花压众芳。和靖当年一题品,到今几载句犹香。
和李天麟二首 其一
学诗须透脱,信手自孤高。衣钵无千古,丘山只一毛。
句中池有草,子外目俱蒿。可口端何似,霜螯略带糟。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四
下山入屋上山锄,图得生涯总近居。桑眼未开先著椹,麦胎才茁便生须。
观棋感兴
本是输棋强作赢,看来终与好棋争。君看国手无双底,何用旁人救败兵。
问月二首 其二
月入云中去,呼他不出来。明宵教老子,何面更相陪。
九月三日喜雨盖不雨四十日矣
玉帝愁闻旱,雷公怒见须。搜龙无亸处,倒海不遗馀。
稻里云初活,荞梢雪再铺。老农啼又笑,欲去且安居。
中元日晓登碧落堂望南北山二首 其一
节里少公事,底忙起侵晨。望秋怯残暑,及此东未暾。
登山俯平野,万壑皆白云。身在白云上,不知云绕身。
秋夜极热三首 其二
秋神今岁也痴呆,行李如何草草回。白帝羽衣浑不带,炎官火伞却将来。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山居雪后二首 其一
春近能馀几许寒,雪花才落便销残。青松梢上兰根下,犹得三朝两日看。
和张功父梅诗十绝句 其六
约斋句子已清圜,更赋梅花分外妍。不饮销金传玉手,却来齧雪耸诗肩。
晓炊黄竹庄三首 其一
染练江山宿雨馀,枝枝叶叶润如酥。丝窠璎珞消多少,破费天公百斛珠。
上巳三首 其一
上巳春阴政未开,寒窗愁坐冷于灰。冻蝇触纸飞还落,仰面翻身起不来。
送吉州通判赵德辉上印赴阙
太守九秋霜,通守三春风。太守镜照胆,通守渊涵空。
古来人才在寒士,皇家人才在宗子。君看二赵作庐陵,宽猛晦明两相济。
太守已乘八使车,通守合分五马符。行看二赵俱法从,老夫别献中和颂。
道旁店
蛛网
题星子县黄宰世高问政堂
黄子侬故人,危子侬门生。向来同登漱玉亭,银河洗面醉不醒。
四年二子不见面,过眼光阴掣飞电。今晨忽得问政碑,黄子作堂危子词。
危子笔力乃尔进,黄子佳政不须问。寄言二子各努力,古人也是人作得。
垂丝海棠半落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二
秋夜真成昼,西山却在东。吹高半轮月,正赖一襟风。
清景今年过,何人此兴同。青天忽成纸,似欲借诗翁。
月下闻笛
天色镕成水,蟾光鍊出银。碧香三酌半,玉笛一声新。
小婉还清壮,多欢忽苦辛。何人传此曲,此曲怨何人。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南溪早春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精舍
秋夕不寐二首 其二
净远亭午望二首 其二
都下食笋自十一月至四月戏题
闷歌行十二首 其九
烛下梅花二首
和沈子寿还朝天集之韵
范女哀辞
类试所戏,集杜句跋杜诗,呈监试谢昌国察院
饯洪帅张伯子华学尚书移镇京口
送黄仲秉少卿知泸州二首 其二
得寿仁寿俊二子中涂家书三首 其二
腊里立春蜂蝶辈出
淮河再雪二首 其二
四月十七日侍立集英殿观进士唱名
易允升画像赞
拟吉州解试秋风楚竹冷诗
送俞漕子清大卿赴召二首 其二
大司成颜几圣率同舍招游裴园泛舟绕孤山赏荷花晚泊玉壶得十绝句 ...
六月二十四日病起喜雨闻莺与大儿议秋凉一出游山三首 其一
月台夜坐二首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五
李与贤来访,自言所居幽胜,甚似剡溪。因以
过洛社望南湖暮景三首 其一
过南荡三首 其三
和彭仲庄七言
不睡四首 其四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其二
野荼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五
晨炊泉水塘,村店无肉,只卖笋蕨,嘲亭父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其二
过吕城闸六首 其三
晓出兜率寺送许耀卿二首 其二
明发鸭步
题临川李子经文藁
雪冻未解散策郡圃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除夕留子上伯玉子西小酌
谢陈希颜惠兔羓
送简寿玉主簿之官临桂二首
桑茶坑道中八首 其七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多稼亭看梅二首 其二
双峰定水璘老送木犀香五首 其三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雨霁看东园桃李行溪上进退格
方虚日斜再行宿乌山二首 其一
上元前大雪即晴
初秋行圃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十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二
春寒早朝
甲午出知漳州晚发船龙山暮宿桐庐二首 其一
午憩堆钱岭
过张王庙
严陵决曹易允升自官下遣骑归写予老丑因题其额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八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