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感秋五首 其五

感秋五首 其五

宋代 杨万里

平生畏长夏,一念愿清秋。如何遇秋至,不喜却成愁。

书册秋可读,诗句秋可搜。永夜宜痛饮,旷野宜远游。

江南万山川,一夕入寸眸。请办双行缠,何处无一丘。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出门著雨不能归,借得青蓑著片时。春染万花知了未,云偷千嶂忽何之。

晓过花桥入宣州界四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路入宣城山便奇,苍虬活走绿鸾飞。诗人眼毒已先见,却旋褰云作翠帏。

野荼

宋代 杨万里

去岁诸司赏物华,荼糜一会属侬家。今年不识荼糜面,却买茅柴对野花。

和巩釆若游蒲涧

宋代 杨万里

南中道是岛夷居,也有安期宅一区。
屐齿苔痕犹故迹,霓旌鸾佩已清都。
元戎解领三千骑,胜日来寻九节蒲。
万岳松风和涧水,鸣琴漱玉自相娱。

水仙花四首

宋代 杨万里

韵绝香仍绝,花清月未清。
天仙不行地,且借水为名。

南斋前梅花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山园腊里日疏芜,只有南斋最起予。竹映梅花花映竹,翠毛障子玉妃图。

德远叔坐上赋肴核八首 其四 蜜金橘

宋代 杨万里

风餐露饮橘洲仙,胸次清于月样圜。侠客偶遗金弹子,蜂王撚作菊花钿。

董主簿正道壁间作水墨老梅一枝宿鹊缩脰合半眼栖焉

宋代 杨万里

斜枝饱风雪,疏花淡冰玉。一鹊忍清寒,居然伴幽独。

题北山教场亭子

宋代 杨万里

堂样毬场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独受西湖万顷风。

和昌英叔觅松枝作日棚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欲和新诗且撚髯,岸巾百匝绕前檐。茅斋或恐清阴薄,更遣苍官去一添。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宋代 杨万里

老拙谁肯伴,束书自相随。此外无长物,犹有一鸱夷。

小醉即孤咏,自遣不要奇。西湖妙天下,未羡习家池。

糟蟹六言二首

宋代 杨万里

霜前不落第二,糟余也复无双。
一腹金相玉质,两螯明月秋江。

谢赵茂甫惠浙曹中笔蜀越薄笺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百楮先生十兔尖,心知奇绝敢言贪。诗无好语书仍俗,喜气多多抵得惭。

别萧挺之泉州二首 其一

宋代 杨万里

郎署春同宿,州麾晚卜邻。出山成底事,藉手得斯人。

名实今无对,云霄早致身。再逢应互笑,谁发不如银。

入浮梁界

宋代 杨万里

湿日云间淡,晴峰雨後鲜。
水吞堤柳膝,麦到野童肩。
沤漩嬉浮叶,炊烟倒入船。
顺流风更顺,只道不双全。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宋代 杨万里

故园今日海棠开,梦入江西锦绣堆。
万物皆春人独老,一锦过社燕方回。
似青似白天浓淡,欲堕还飞絮往来。
无那风光餐不得,遣诗招入翠琼杯。

竹边台榭水边亭,不要人随只独行。
乍暖柳条无气力,淡晴花影不分明。
一番过雨来幽径,无数新禽有喜声。
只欠翠纱红映肉,两锦寒食负先生。

泊平江百花洲

宋代 杨万里

吴中好处是苏州,却为王程得胜游。
半世三江五湖棹,十年四泊百花洲。
岸傍杨柳都相识,眼底云山苦见留。
莫怨孤舟无定处,此身自是一孤舟。

阻风泊舒州长风沙二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解缆鸾溪北,浮舟雁汊东。才逢一日顺,却阻四程风。

万事乘除里,千年瞬息中。请君明著眼,造物一狙公。

荔枝歌

宋代 杨万里

粤犬吠雪非差事,粤人语冰夏虫似。
北人冰雪作生涯,冰雪一窖活一家。
帝城六月日卓午,市人如炊汗如雨。
卖冰一声隔水来,行人未吃心眼开。
甘霜甜雪如压蔗,年年窨子南山下。
去年藏冰减工夫,山鬼失守嬉西湖。
北风一夜动地恶,尽吹北冰作南雹。
飞来岭外荔枝梢,绛衣朱裳红锦包。
三危露珠冻寒泚,火伞烧林不成水。
北人藏冰天夺之,却与南人销暑气。

西斋旧无竹予归自毗陵斋前忽有竹满庭盖墙外之竹迸逸而生此也喜而 ...

宋代 杨万里

平生取友孤竹君,馆之山崦与卜邻。风衿月佩霜雪身,只谈风节不论文。

我开西斋对清润,每嫌隔窗不相近。别来桃李一再花,我长在外君在家。

归来西斋挂窗处,此君忽在窗前住。绕墙检校无来路,此君来路从何许。

向来先生初出去,遣猿看墙鹤看户。如何鹤睡眼未开,此君一夜过墙来。

明朝稚子满庭砌,豹文玉骨龙苗裔。春风吹堕锦衣裳,仰看青士冠剑长。

先生岂惜窗前地,与君同醒复同醉。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