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勉学诗 其十

勉学诗 其十

明代 方孝孺

结交须结心,取士须取德。古交金不鍊,古士麟五色。

如何当世人,作事多倾侧。甘言转相媚,内险不可测。

青青好禾稼,生此螟与螣。堂堂美少年,化为狐与蜮。

诗人方孝孺的古诗

次韵兄调弟希政并柬郑叔度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百年乔木阴当户,五亩幽居水映茅。好古喜寻遗老问,避喧懒与学人交。

从兄受学惭苏辙,与弟分财笑薛包。孝友传家得无愧,聚蚊免使退之嘲。

杂诗四首赠林嘉猷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循循勇不逮,额额善或亏。古人患才难,可以当世推。

自吾行四方,所见多有之。岂乏俊爽流,未足慰我思。

圣道充天地,其微入毫丝。非精莫能察,非敏莫能为。

致用贵不颇,笃守在不移。由来贤哲事,皆本纯粹资。

顾予亦陋劣,前徽亦能追。仰止二三友,有过频相规。

勉学诗 其十三

明代 方孝孺

驱车入东洛,策马上西京。所遇何表表,莫非公与卿。

旌旄出广路,百步辟人行。前驱与后拥,不绝如雷轰。

人生处困阨,孰不思宠荣。此途良足乐,此任苦不轻。

丈夫誓许国,身作万里城。永怀鼎足戒,毋使公餗倾。

赠鲍民瞻

明代 方孝孺

学道懒言文,君文思不群。雪消三峡水,波涨一川云。

出处存爻彖,经纶在典坟。莫名词苑传,须立济时勋。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八

明代 方孝孺

渊默师成宪,端严信若神。承天行日月,与世作阳春。

锐意思宽政,温颜访老臣。至今江海士,犹想属车尘。

彭山道中

明代 方孝孺

烟鸟归林巳夕阳,野人相引度高冈。马头一片青山影,经过絺衣似水凉。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十一

明代 方孝孺

一念无为付道耕,百邪还听敛心兵。本原能与天同体,三代功名始可成。

览以德用中二友和东坡喜雨之作

明代 方孝孺

席前衿佩多如雨,危坐谈经亦良苦。讲堂日晏未朝餐,舌倦唇焦面生土。

小斋退食闻扣门,倒屣起迎咽还吐。知是两贤送诗至,笑却杜康麾陆羽。

钱也骏马气莫食,陈也奔泉势难禦。元祐诗坛不易登,俱欲升堂启其户。

文章由来关政教,道术何曾间今古。每怜陋儒不自量,诋诃前人竟奚补。

浪与唐宋较优劣,有如痴儿侮厥母。苏公风骨真天人,骇视四海手摩抚。

二南洋溢驺虞出,九韶铿锵凤凰舞。列仙得道行御风,汉相闲居老食乳。

神奇变化脱边幅,怒骂嘻嚱皆新语。眼中不复见此翁,云月江山澹难主。

我狂自少喜翰墨,辟若惰农服田亩。叹彼么么星辰出,望公光

题山水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离家今几载,衣

谈诗 其三

明代 方孝孺

发挥道德乃成文,枝叶何曾离本根。末俗竞工繁缛体,千秋精意与谁论。

次王仲缙感怀韵十首兼呈张廷壁 其五

明代 方孝孺

翠鸟质微细,乃以羽自戕。犀象兽之雄,每因齿角亡。

物生无巨小,适用反相伤。犬羊死柔弱,虎豹死暴强。

彭聃死于寿,夭者死于殇。万生谁长存,所贵德誉光。

古来志节士,立身有大方。孰云萧艾丛,果胜兰蕙芳。

宋五公 其四 范文正公

明代 方孝孺

布衣忧社稷,此义古亦然。桓桓高平志,致主二帝前。

时屯道难合,谤息名愈全。继明有良胤,千载陋韦贤。

中秋对月 其一

明代 方孝孺

双橹鸣江水不波,云山无数拂船过。夜深把酒问明月,月色与愁谁较多。

荷花渚禽

明代 方孝孺

绝世丰姿不受尘,丹霞为质玉为神。渚禽莫怪开时晚,一洗寻常草木春。

王节妇

明代 方孝孺

两月孤儿百里坟,一灯风雨几黄昏。可怜玉帐豪华客,不识金沙节义门。

览陈先生见和诸诗戏题

明代 方孝孺

孔璋挥翰檄曹公,烈日秋霜格力雄。白发云孙千载后,新诗尚可愈头风。

次韵写怀送叔贞之成都十七首 其五

明代 方孝孺

密叶丛篁噪晚鸦,荒村百里两三家。疲民采拾供租税,犹恐傍人议榷茶。

二十九日 其二

明代 方孝孺

野人哀感日,天子戊辰年。巳负悬弧意,空吟陟岵篇。

病身难报国,歉岁欲求田。筑室依先陇,将心诉九泉。

懿文皇太子挽诗十章 其六

明代 方孝孺

懿文光典册,善美过昭明。历数归元子,哀荣慰圣情。

神灵游帝所,陵寝镇天京。公论当时定,千秋有颂声。

勉学诗 其七

明代 方孝孺

妻贤少夫祸,子孝宽父心。不知何人语,相传犹至今。

室家两相好,如鼓瑟与琴。二亲岂不驩,花木罗春阴。

虽云一樽酒,共酌还共斟。物情动相失,安用储千金。

家睽在妇德,彖系有遗音。

方孝孺

方孝孺

  方孝孺(1357—1402年7月25日),宁海人,字希直,一字希古,号逊志,曾以“逊志”名其书斋,因其故里旧属缑城里,故称“缑城先生”;又因在汉中府任教授时,蜀献王赐名其读书处为“正学”,亦称“正学先生”,明朝大臣、学者、文学家、散文家、思想家。后因拒绝为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被朱棣杀害。南明福王时追谥“文正”。 ► 25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