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 :费墨娟
细雨霏霏薄暮时,寒风入户冷难支。深闺终日无闲暇,才罢金针又赋诗。
冬日怀外子四首(1) 其二
轻烟漠漠雨如麻,楚水吴山别路奢。香透梅花春又到,天涯有客未还家。
秋日舟泊青龙阁二首(1) 其二
青龙阁上任遨游,四面风光画里收。鱼艇往来喧晚市,雁声嘹亮水汀洲。
一湖秋水明如镜,两岸垂杨翠欲流。他日兰房归去后,也应魂梦恋清幽。
秋夜不寐二首 其二
连朝暑气已全收,转瞬驹光不可留。篱菊花开知换节,庭梧叶落又临秋。
真情伤我惟离别,俗事劳人是应酬。况值沧桑今世局,我心日日只萦愁。
春闺二首 其一
海棠庭院月轮含,枕簟轻寒晚梦酣。燕子不知人意绪,无端梁上语呢喃。
送别阿姊
忍泪独含情,归舟一叶轻。送君还旧府,喜鹊近家迎。
中秋夜
今宵明月正团栾,举酒临风独自看。为问天涯同此夜,几人愁苦几人欢?
即事 云墨联句(1)
一天霜下万林红,松柏青青小苑东。不是岁寒征劲节,人间哪个识英雄?
咏柳絮
可怜荡漾满长空,欲把愁心问碧穹。凝雪妆成肌洁白,飞霜巧夺径玲珑。
轻盈曲径风回里,点缀疏窗月照中。一样灵根何堕落?深惭翠柏与苍松。
赠小姑墨娟女史(1)
冰壶涤笔不沾尘,绮阁闲吟得句新。借问小姑何所似?一窗明月是前身。
春日杂咏四首 其四
深闭柴门掩绛纱,只缘惜静避喧哗。耽疏不入时流辈,一味长吟度岁华。
嘱燕子
爱栽松竹爱培花,庭院幽闲静不哗。吩咐画梁双燕子,莫寻春色到邻家。
临江仙 寄怀阿嫂
虫韵风声添寥寂,新寒初透帘前。无情日月又经年。
黄花香满径,不觉已秋天。
记得故园欢聚处,而今回首依然,雪泥犹认旧因缘。
衷情何处诉,和泪托云笺。
重阳日和韵
西风憔悴满池莲,众绿而今已寂然。处处砧声敲木落,纷纷虫语报秋先。
偷闲种竹娱清品,解郁观花断俗缘。佳节阳春传一曲,勉成巴调执吟鞭。
咏白梅
袅袅西风月色昏,横斜疏影映柴门。霜为肌肤冰为骨,雪作襟怀玉作魂。
雅淡岂同庸富贵,孤高懒与众寒温。桃红柳绿休夸艳,独让琼瑶自一村。
叠《山居》原韵
长诵金刚般若经,逍遥物外养虚灵。居因近竹心无俗,性喜培花手不停。
细草作裀流作枕,远山为户石为屏。松林反照天然画,一路樵歌醉后听。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五
纤腰瘦尽减罗衣,转瞬而今景物非。断续砧敲明月冷,凄清虫语晓星稀。
烟横古木疑云护,风卷残丝若絮飞。惆怅玉关秋已老,红芳绿晕久相违。
悼亡词 自度(1)
花有泪,日无光,可怜膏沐为谁妆?醒也凄凉,梦也凄凉。
月照帘波人不见,空留蛩语咽空房。
病中口占三首 其二
鲤鱼风起怯轻罗,太息光阴病里过。三径菊花开灿烂,满阶梧叶乱婆娑。
人如秋柳形还瘦,心似春蚕绪更多。底事俗缘难遣去,一身无奈苦愁何?
重九和韵
登高纵览蹑龙岗,到此开怀万虑忘。胜地清游嫌日短,芳辰雅会寄情长。
千林红叶堪描画,三径黄花可泛觞。愧我才疏如袜线,强承佳韵报诗囊。
步三兄原韵二首 其一
闲来无事倚庭柯,接读阳春逸兴多。欲和几番频搁笔,总嫌才短莫如何。
费墨娟
费墨娟,幼名绳绳,女,阳新县湋源口镇尧治村人,阳新晚清时期著名女诗人。生于1869年1月(清代同治七年十二月),殁于1915年9月3日(民国四年七月二十四日),有《二如阁诗抄》手抄本传世。1915年(中华民国4年),费墨娟因病逝于家中,享年46岁。► 202篇诗文
晏夜(1)
月夜抒怀
鹧鸪天 暮春
悼亡夫十五首 其六 。
春日闲居
待月二首
春日寄怀外子
赠小姑
和陈怡萱女史《秋柳》原韵六首(1) 其一
登天台山
游青龙阁偶成二首(1) 其一
冬日怀外子四首(1) 其四
重阳日见菊花未开嘲之
伴梅
落花有感
春日遣兴
将之外家(1) 留别阿嫂(2)
思乡二首
怀阿嫂二首 其二
哭亡媳三首 其三
赠别阿兄归里(1)
即事赠二姑墨娟
咏白菊
寄怀阿嫂二首 其二
秋夜不寐二首 其一
吊潇湘妃子林黛玉二首(1) 其一
捣练子 (1) 晓起
送国瑞侄女
秋日游过绿轩有感(1)
病中口占三首 其三
咏兰草二首 其一
悼亡夫十五首 其七 。
哭亡媳三首 其二
夏夜与大兄话别
和二姑寄怀绝句四首
春暮有怀国瑞侄
次韵大兄考罢归里(1)
答陈怡萱女史依原韵三首 其一
送阿兄
送黄星臣夫子二首 其二
留别阿兄归里二首 其二
咏兰草二首 其二
深院月 寄怀阿嫂
咏竹夫人(1)
春日自感
昭君怨二首 其二
观剧
己酉冬赴鄂城舟中即景(1)
和陈怡萱女史冬兴原韵四首 其三
乡愁
寄儿鄂垣(1) 二首 其一
留别阿兄归里二首 其一
重阳叠韵(1) 其二
和陈怡萱女史忆梅原韵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