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高攀龙
我爱管幼安,萧然一水榻。诗书有馀閒,户庭无尘杂。
四海方沸糜,吾独深闭閤。辛勤海上归,乐此旧井邑。
徵书何为者,莞尔笑不荅。
游雁荡山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戊午吟 其一
圣贤止是学为人,学不知天人未真。天在人身春在木,人居天内木涵春。
万殊精别方知义,一本穷研始识仁。试看天人无间处,不知天道岂知身。
韬光山中杂诗 其五
时穿深竹坐,人境忽如失。落日照前山,松间一僧出。
静坐吟 其二
我爱水边坐,一洗尘俗情。见斯逝者意,得我幽人贞。
漠漠苍菭合,寂寂野云荣。潜鱼时一出,浴鸥亦不惊。
我如水中后,悠然两含清。
同洪平叔游武夷
连宵阴雨长春菭,方驾山中云即开。峰胜正愁舟急过,滩高绝便首重回。
排云岩竹山山出,映水春华曲曲来。薄暮天游最高顶,可无呼月醉深杯。
辛亥春至水居
宇宙何终极,吾念有所止。既罕百岁人,所营一乐尔。
禽鱼蔼可亲,湖山斐有旨。引酒召元和,观书悟无始。
在昔称达人,往往契斯理。抚己常泰然,此乐庶可恃。
丙午元夕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柏叶休辞醉,梅花已可吟。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
戊午吟 其七
不将一事挂匈中,荡荡乾坤在此躬。恰似云开天穆穆,更如冰泮水瀜瀜。
因无邪妄名为寂,岂为虚无即堕空。履薄临深缘底事,只愁无浪又生风。
戊午吟 其十八
朱陆当年有异同,祗于稽古稍殊功。存心自合先知本,格物无过从识中。
六籍漫从卤莽过,一灵那得豁然通。前贤指示皆精切,后学无讹是晦翁。
白云篇 其二
心随白云远,亦随白云迟。欲随白云灭,白云无尽时。
和西筑咏 其三 负薪
采薪松岩下,日暮负盈肩。还思天际鹤,或恐避荼烟。
韬光山中杂诗 其一
开窗北山下,日出竹光朗。楼中人兀然,鸟崔时来往。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长林寒风厚,斗室霜气侵。珍重故人惠,有衣亦可衾。
中夜每起坐,春温解重阴。明月入我户,流光照鸣琴。
念彼世中人,异调难同音。顿使羔裘贤,难执遵路襟。
思君三叹息,付之一悲吟。万感既刊落,一息自深深。
乃知人心妙,昼夜当温寻。感君衣被意,示我禅定心。
获此领中珠,不啻腰缠金。欲悉此中元,何时来盍簪。
戊午吟 其二
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戊午吟 其十五
孝是修行无价珍,此身在处即吾亲。一禽一草非时剪,五辟三千律可论。
仓德饮和供菽水,朝乾夕惕省昏晨。不分富贵与贫贱,大孝光天是守身。
水居漫兴 其十一
靠山一亩穜竹,近水两畦栽华。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
韬光山中杂诗 其四
日暮山寂然,树响栖乌下。独行深涧边,野华摘成把。
和西筑咏 其七 枕流
春涧鸣幽鸟,春华欲满山。不知人世事,一枕石泉閒。
戊午吟 其十四
人心偏倚道心中,凡念回旋即圣功。精是不迷如日照,一为不二与天同。
笃恭为执辰居所,未发为中水不风。圣智聪明收敛尽,寂然不动感而通。
斋中对菊
白日林中静,秋风此室閒。黄华无限意,相对一开颜。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幽居四乐 其二
洛南县薛厚论妻南氏殉夫烈节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
水居饮酒诗 其三
荻秋杂咏 其四 班荆馆
水居漫兴 其八
秋华咏 其二 夫容
黄龙庵访超然上人
戊午春月朔登子陵钓台
游静乐寺
谪居
湖上閒居季思子往适至
程酒诗
秋华咏 其五 芭蕉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一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二
戊午吟 其四
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三
白云篇 其一
水居 其一
水居独坐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二
戊午吟 其十一
戊午吟 其十七
戊午吟 其十
异草
戊午吟 其五
荻秋杂咏 其三 巢居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一
戊午吟 其十九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三
秋华咏 其四 芦华
水居
和西筑咏 其四 有客
静坐吟 其三
戊午吟 其十三
戊午吟 其十二
和西筑咏 其一 引泉
庚戌春日月坡初成
韬光山中杂诗 其三
和西筑咏 其八 卧雪
韬光静坐
荻秋杂咏 其二 点瑟轩
水居闭关
次刘伯先闭关韵
水居诗
水居饮酒诗 其一
湖干四时歌 其三
秋华咏 其三 秋葵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