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高攀龙
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戊午吟 其二十
学人须自立根基,三戒当先谨独知。无分少壮老异境,一于财色斗严持。
镇重常如五岳峙,防危更似九河堤。大廷暗室心如一,玉粹金精体不亏。
次刘伯先闭关韵
在在名山寂寂峰,渊泉深处有潜龙。非于太极先天覛,只在寻常日用逢。
当默识时微有象,到名言处绝无踪。洗心藏密吾曹事,长掩衡门独抚松。
水居漫兴 其二
柴门春掩寂寂,小楼卧起徐徐。朝来公事几许,过桥东岸观鱼。
同洪平叔游武夷
连宵阴雨长春菭,方驾山中云即开。峰胜正愁舟急过,滩高绝便首重回。
排云岩竹山山出,映水春华曲曲来。薄暮天游最高顶,可无呼月醉深杯。
戊午吟 其九
物物其来有定则,自然之则谓之天。但因在物付各物,一任纷然本寂然。
随处家庭堪作佛,无须岩壑始修仙。北机实在程门显,何事庐山不细研。
荻秋杂咏 其四 班荆馆
无客长闭门,客来共心赏。去来亦何心,春风芭蕉长。
和西筑咏 其七 枕流
春涧鸣幽鸟,春华欲满山。不知人世事,一枕石泉閒。
和西筑咏 其四 有客
偶随白云出,不掩白云扉。有客坐来久,山僧归未归。
游静乐寺
杖策寻古寺,深山纵所如。古木连溪桥,修篁夹细渠。
翳然见人家,茅屋庭除虚。缅怀于此中,坦腹哦诗书。
良朋三五人,列岛南北居。兴来相经过,直质返厥初。
生与羲皇侣,歾与天地俱。
水居漫兴 其八
小阁凭阑莞尔,匡床拥被陶然。夜半人声何处,芦华隔浦渔船。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二
竹径茅斋此日居,藤稍橘刺欲教祛。白云片片浴流静,黄鸟声声树影疏。
白云篇 其二
心随白云远,亦随白云迟。欲随白云灭,白云无尽时。
秋华咏 其四 芦华
秋水不可极,月出寒山静。一夜孤舟边,风吹芦华冷。
水居 其二
饭饱欣然,荡桨菰芦。菱蔓摇漾,莲云芳敷。今日何日,吾长五湖。
其来徐徐,其去于于。
静坐吟 其一
我爱山中坐,恍若羲皇时。青松影寂寂,白云出迟迟。
兽窟有浚谷,鸟栖无卑枝。万物得所止,人岂不如之。
岩居饮谷水,常得中心怡。
静坐吟 其四
我爱树下坐,终日自翩跹。据梧有深意,抚松岂徒然。
亮哉君子心,不为一物牵。绿叶青天下,翠幄苍崖前。
抚己足自悦,此味无言传。
丙午元夕
岁冗今朝静,闭门春色深。安居知帝力,观物见天心。
柏叶休辞醉,梅花已可吟。但于丛竹里,日日听春禽。
秋华咏 其一 菊
日暮有好怀,閒閒来田閒。篱边见黄菊,相对不知还。
水居漫兴 其十
山人别无妄念,三余两饭便足。穜成百树梅华,此是穷奢极欲。
戊午吟 其十六
事事精详是与非,紫阳以此示全归。初经勉彊须坚苦,渐近天然妙入微。
精义无过能择善,入神还只是知几。须知圣学无多法,尺寸基培万仞巍。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韬光静坐
戊午吟 其四
幽居四乐 其四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三
戊午吟 其十二
戊午吟 其十五
秋华咏 其三 秋葵
秋华咏 其六 紫薇
戊午吟 其五
考亭恭谒朱夫子
戊午吟 其二
辛亥春至水居
水居饮酒诗 其一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水居 其三
水居漫兴 其十一
水居闭关
和西筑咏 其一 引泉
庚子秋日同友水居静坐
戊午吟 其十三
戊午吟 其十七
至水居
荻秋杂咏 其二 点瑟轩
荻秋杂咏 其一 雪鸥阁
荻秋杂咏 其三 巢居
韬光山中杂诗 其五
水居独坐
程酒诗
戊午吟 其十一
秋华咏 其五 芭蕉
戊午吟 其六
白云篇 其一
秋月同张伯可吴子往泛溪
赏华
水居饮酒诗 其三
游雁荡山
静坐吟 其二
韬光山中杂诗 其三
秋华咏 其二 夫容
和西筑咏 其二 种竹
和西筑咏 其六 步月
韬光山中杂诗 其二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二
幽居四乐 其一
和西筑咏 其五 坐石
戊午吟 其七
湖上閒居季思子往适至
水居诗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