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高攀龙
华开在今朝,华落不终夕。开落如君恩,丹心不可易。
水居漫兴 其二
柴门春掩寂寂,小楼卧起徐徐。朝来公事几许,过桥东岸观鱼。
和西筑咏 其三 负薪
采薪松岩下,日暮负盈肩。还思天际鹤,或恐避荼烟。
戊午吟 其二
莫为为者是真机,稍著安排便已非。桃自鲜红李自白,鱼能渊跃鸟能飞。
不知本体原如是,安得工夫妙入微。看尽古今差谬处,只缘些子见相违。
游雁荡山
昔我爱邱山,名胜土梦想。去去三十年,尘事空鞅掌。
兹游惬始愿,千里遂独往。望山屡驰骛,入谷转疑恍。
仰观秋瀑飞,頫听潭流响。阳崖峙雄突,阴洞藏奇敞。
幽寻碧涧底,遐瞩紫霄上。春风荡轻阴,百里见开朗。
青丹未可图,文翰谁能髣。栖心愿止托,回首空怅怏。
胜地古今存,浮生俄顷赏。安得结茅庐,于此一偃仰。
程酒诗
尼父酒无量,天然中权衡。自非大圣资,刚毖宜服膺。
云胡末世下,放饮斯得名。微醺忆尧夫,止酒见渊明。
哲者以怡性,愚者以促龄。损此清明躬,受彼昏浊萦。
吾以自深省,龟勉持法程。觞以九为极,倍之洽亲朋。
上与日月誓,下与山水盟。以此茂对之,杯尽意有赢。
世有善饮者,于焉知我情。
戊午吟 其六
知本繇来义最深,须从物理细推寻。一灵充塞皆为物,万象森罗流是心。
心正涓流俱到海,身修点铁悉成金。细穷物理无多事,只在兢兢顾影衾。
戊午吟 其七
不将一事挂匈中,荡荡乾坤在此躬。恰似云开天穆穆,更如冰泮水瀜瀜。
因无邪妄名为寂,岂为虚无即堕空。履薄临深缘底事,只愁无浪又生风。
湖上閒居季思子往适至
正尔山水閒,念吾烟霞友。春风吹微波,日暮倚杨柳。
我友惠然至,童仆喜奔走。相别叹经时,相逢虑非久。
所欢得晤言,欲言仍无有。默默各自怡,一室閒相偶。
夜深不能寐,明月在东牖。
水居 其三
举网得鱼,摘我园蔬。享鱼煮蔬,载陈我书。酒中有旨,书中有腴。
聊尔东窗,不乐何如。
戊午吟 其五
格物无端成聚讼,起于知本二言分。但知知本即知至,格物何曾舟阙文。
本在操舟方舟舵,本迷乱国为无君。只翻诚意一错简,涤荡青霄万顷云。
静坐吟 其四
我爱树下坐,终日自翩跹。据梧有深意,抚松岂徒然。
亮哉君子心,不为一物牵。绿叶青天下,翠幄苍崖前。
抚己足自悦,此味无言传。
戊午吟 其十
闻道如何可夕死,死生原是道之常。不闻有昼可无夜,几见无阴只有阳。
道在何从见寿夭,心安始可等彭殇。更于此外求闻道,蹋遍天涯徒自忙。
秋华咏 其四 芦华
秋水不可极,月出寒山静。一夜孤舟边,风吹芦华冷。
赏华
春风无恙一登台,犹见桃华满径开。无计可留华再住,明年华发约重来。
水居漫兴 其十一
靠山一亩穜竹,近水两畦栽华。客至莫愁下箸,二十七穜菜鲑。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三
君平尝避世,仲蔚爱閒居。城市何妨隐,蓬蒿岂必除。
榻留孤剑伴,人共一瓢馀。涤尽人间念,吾将返厥初。
戊午吟 其四
中庸二字圣真诠,来自唐虞一脉传。本体睹闻为入窍,工夫戒惧是天然。
但从庸行庸言里,直彻无声无臭先。此是人人真本色,可怜千古作陈编。
水居饮酒诗 其二
有弟知我好,致我长春华。华红映酒红,日夕饮流霞。
戊午吟 其十七
言行须从拟议成,不从拟议失权衡。拟言本自三缄慎,议动繇于真炼精。
率意岂真为率性,争先或恐是争名。须知变化方为易,变化原从拟议生。
水居独坐
独坐孤亭四望宽,夜深明月浸溪寒。归来山色如相许,老去秋风转自安。
万里云霄看燕雀,百年天地有金兰。尸居未可言匏系,屈指山林事更难。
高攀龙
高攀龙(1562年 - 1626年),字存之,又字云从,江苏无锡人,世称“景逸先生”。明朝政治家、思想家,东林党领袖,“东林八君子”之一。著有《高子遗书》12卷等。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后遇父丧归家守孝。天启六年(1626年)三月,高攀龙不堪屈辱,投水自尽,时年六十四岁。崇祯初年(1628年),朝廷为高攀龙平反,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忠宪”。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二
游静乐寺
韬光山中杂诗 其三
韬光山中杂诗 其四
韬光山中杂诗 其二
同洪平叔游武夷
题吴之矩云起楼
和西筑咏 其八 卧雪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二
庚戌春日月坡初成
和西筑咏 其二 种竹
谪居
夏日风居
和许静馀先生闭户吟 其一
韬光山中杂诗 其五
荻秋杂咏 其四 班荆馆
荻秋杂咏 其一 雪鸥阁
静坐吟 其一
至水居
戊午吟 其十一
秋华咏 其五 芭蕉
黄龙庵访超然上人
湖干四时歌 其三
水居漫兴 其十
和西筑咏 其六 步月
戊午吟 其十八
戊午吟 其十四
戊午吟 其十二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一
水居 其二
水居
水居诗
幽居四乐 其一
戊午吟 其九
秋华咏 其一 菊
辛亥春至水居
白云篇 其二
戊午吟 其二十
戊午吟 其一
戊午吟 其十九
幽居四乐 其三
秋华咏 其三 秋葵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三
蔡观察贻余禅衣成夜坐诗寄谢
洛南县薛厚论妻南氏殉夫烈节
同许静馀先生游山
戊午吟 其三
戊午吟 其十六
幽居四乐 其四
戊午春月朔登子陵钓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