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居用石屋韵 其二

山居用石屋韵 其二

明代 何南凤

名心才放便身轻,识破高明多不情。剖判佛儒成妄执,抑扬宗教亦纷更。

般般巧说何曾悟,个个浑成只贵行。拙守空山无别意,免教人我长无明。

诗人何南凤的古诗

游大帽山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傍涧缘崖数里长,洞云穿尽见山光。登高一望无边际,指点岭南在渺茫。

淮上遇雨步韵怀朱蓼水先生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邮亭有风雨,行客易生情。家万里以外,身一叶之轻。

虽然一叶轻,放歌常尽声。人生不戚戚,意气淩太清。

耻同名利客,含酸对远征。

神光山即事

明代 何南凤

屋后梅花正发时,三三两两赴招提。游人自得琴中趣,童子閒争局内棋。

游和山岩

明代 何南凤

不以岩为胜,盘旋静气多。端居已稳密,远眺更森罗。

泉脉知独异,山名喜是和。惭予云水久,廿载始重过。

与罗文止

明代 何南凤

笑我欲离文字障,多君早透语言关。相逢树色鸟声路,不滞儒冠道服间。

别南康梦倩歌

明代 何南凤

古来高僧能不俗,俗人以敬僧为福。近代僧每类俗人,僧俗二般俱碌碌。

是以我惟号半僧,得僧之半亦已足。何期匡南有梦庵,其人非僧更非俗。

示我本言及清言,剖胆见肝空罪福。梦庵境界总全真,向外求真自劳碌。

我亦当年号梦观,与君同梦无僧俗。咄哉匡山古道场,于今何异垄断局。

不有道者梦其间,俗杀木石与麇鹿。我来高卧未同年,梦里名山境既熟。

白云岭表系归情,剩下松间未了局。请君细看老棋盘,胜算全收方是足。

是真是梦尽输筹,惺惺却恃黄粱熟。

还家述怀示能绍儿

明代 何南凤

束发虽同俗,安心只杜门。傲能群鹿豕,贫懒察鸡豚。

道侣观亲旧,伽蓝处故园。神光苍萃在,相对静忘言。

读曾旅庵居士诗述怀

明代 何南凤

少壮喜求友,湖海多所遇。暮年恋空谷,鹿豕相群聚。

虽与鹿豕群,中情良疾固。诚感心有应,朋来惬私慕。

壬午九师归,乙酉顶伭附。丙戍恽入华,避乱幸流寓。

数子感嘉言,如渴得甘露。所恨聚不常,时节因缘误。

何期戊子春,更听潮音句。拜手读数回,此意向谁诉。

丙戌除夕与恽仲升居士 其二

明代 何南凤

乱世无家天地悲,达人情绪几人知。老人离索朋来乐,不负春林百鸟啼。

送岳石梁先生督学闽中

明代 何南凤

我从垢面敝衣人,拟与显者永相绝。何期显者臭如兰,垢面敝衣亦心结。

所以东昌郡岳侯,好我示我七阅月。问侯何故识我乎,我师普老侯所说。

侯今旌节指武昌,九曲仙人传秘诀。我无一法可传侯,但纪因缘与时节。

夜过华严堂示戒义从修二禅者

明代 何南凤

新月本可人,况是春雨后。迅雷豁蒙心,清辉林间透。

钟罢人寂然,恰可经行候。徐步过东廊,者谁领趣否。

二妙喜相迎,此喜良非苟。聚首古道场,论心脱尘垢。

既作狮子儿,便应大哮吼。

过淮祠

明代 何南凤

一载羁平莽,见山如故人。击楫黄河水,浩然发想新。

如何日荡涤,不尽世间尘。漠漠淮流上,韩侯郁有神。

数古功高士,谁全圣主仁。好学赤松子,长往保吾真。

彭印周书斋偶得

明代 何南凤

竹深鸟语喧,日出花生妍。城外人家少,清幽得自然。

有僧来问讯,客至总谈禅。茶罢丝桐响,閒情寄七弦。

建曹源寺勉诸法眷

明代 何南凤

昨日差,今日错,两种由来皆妄觉。差不差,错不错,谁与销详这络索。

不动纤毫是道场,万变纷纭无所作。西天有水到宝林,宝林今日还寥落。

道树荣枯系至人,在道青原与南岳。

五子山咏 其一

明代 何南凤

两峰回合一峰圆,缚屋峰前度岁年。万事果然无用了,烟霞长伴道人眠。

紫金山喜得卧云窝

明代 何南凤

幽襟懒与世为缘,觅得云窝正好眠。茆屋结来高枕卧,何烦花雨散诸天。

与包仁矩诸子论举业

明代 何南凤

深夜焚香阅故编,热肠馀燄付群贤。乘时泼墨成淋雨,也较青山种白莲。

游龙川霍山

明代 何南凤

浪著芒鞋到处游,乡关佳境足方投。已讶石塔淩云起,更喜瑶池绝顶流。

方广大岩狮子口,玲珑异穴天龙头。惟怜墨客登临少,佳句蓝乔孰匹休。

茆庵书怀 其二

明代 何南凤

翠竹青林四面迷,一堂虚敞自光辉。几番夜月惊啼鸟,正是野僧出定时。

别东莞诸子

明代 何南凤

相逢漫道是前缘,镜镜交光在目前。以法亲时非貌合,将心付处不情牵。

此中并不容师弟,当下何烦论圣贤。只一话头无别念,往来离合尽浑然。

何南凤

何南凤

何南凤(1588-1651),广东梅州兴宁市石马人,是佛教临济宗传人,又是才华横溢的诗人。字道见,家名觉从,号知非,又号雷山,又称半僧先生,初堂老人,牧原和尚,跛足道人。明代万历十六年(1588)生,清代顺治八年(1651)卒,终年六十五岁。► 64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