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蓝仁
开门春日枉良朋,扶病相迎愧未能。采药久知来北谷,种瓜犹未住东陵。
丹砂变化神仙术,白帽风流隐逸称。老我无由筋力健,庐峰云壑拟同登。
盆梅乃林希玄寄惠 其一
罗浮唤醒雪霜魂,知是孤山几代孙。冷蕊疏枝低作干,苍苔翠藓近移根。
未论大用调金鼎,已许平生老瓦盆。岁暮徜徉三友在,寒松瘦竹共柴门。
桃花马 其二
生从渥水真奇骨,卧向华阳亦素心。何事落红飞满背,随风冲雨过桃林。
雨中 其二
久雨不能休,花时惨似秋。牛羊僵在野,鱼鳖困中流。
敢叹泥涂苦,长怀畎亩忧。滂沱非润物,天意远难求。
春日忆章屯故居 其二
世事浮云变换多,归耕仍觅旧烟蓑。城边老屋他人住,溪上荒园此日过。
社燕已非寻主入,林莺还是为谁歌。角巾喜有邻翁在,閒与庭前盼树柯。
瑞香 其二
儿时长记侍重闱,频向花前戏綵衣。春树婆娑低几杖,夜香浮綵袭屏帏。
用心霜雪开时早,晦迹山林识者稀。四十年馀看物变,又扶衰病对芳菲。
题黄仲文小景四首 其四 雪霁寻梅
旭日初升雪满山,水边林外觅花看。南枝先得阳和信,竹杖芒鞋不避寒。
九月晦日见菊
一夜秋香未必衰,两旬冷蕊苦衰迟。非关独立超流俗,自是孤芳不入时。
岁暮结交松柏友,天寒谢绝蝶蜂知。无心更待陶潜酒,有感惟吟郑谷诗。
赋梅杖 其一
剪得孤山最旧枝,老年筋力赖扶持。雪中拄去馀香在,月下携来瘦影随。
生长冰霜怜硬骨,摩挲苔藓露苍皮。仙人九节休相笑,也欲看山入武夷。
代毛生答
浮世容身狭,韶光过眼非。瓦盆盛社酒,槲叶制秋衣。
礼乐休拘束,渔樵乞放归。前林逐麋鹿,未与素心违。
病中 其四
无才祗欲苦吟诗,肝肾雕锼气久衰。白虎痛传关节遍,乌蛇方送药资迟。
下床腓股坚于石,览镜头颅白胜丝。多谢道人余复古,酒瓢新浸五加皮。
谢云松寄惠青藤 其二
新诗妙药两难酬,令我平生宿疾瘳。弱足便堪扶杖起,閒情先想出门游。
邑中佳句争传诵,海上仙方费远求。强欲追随成二老,莫将天骥笑氂牛。
题吴德旸山水小景
云山分远近,水石助清幽。老眼看名画,深怀似故丘。
草迷行鹤径,藤引钓鱼舟。卖药忘机者,无人识伯休。
寒食有感
累累丘墓扫西原,寒食清明又一年。好木青黄多自累,野花红一更谁怜。
种桃遁世今何处,辟谷长生亦偶然。不待蓍龟推倚伏,眼中海水换桑田。
蓝涧杂诗五首 其一
郭外茅亭小,门前涧水清。诸生时问字,野老尽知名。
移竹须春雨,看山待晚晴。年来疏懒甚,著述苦无成。
柬云松
我老君长健,君贤我不能。文宗曾子固,篆逼李阳冰。
几杖山林愿,门生月旦称。邻州同景仰,争畏鹤书徵。
问流人
道旁辛苦问流人,非罪相看误此身。何用老成徒取辱,久知温饱不如贫。
衣裳臭秽沾床汗,枷械拘挛满面尘。不自我先休叹恨,周馀靡有孑遗民。
病起后园看花四首 其三
露下碧丛珠滴滴,月明素萼雪团团。不知晚节全清白,更向东篱仔细看。
次前韵饯张簿 其二
行人欲发重盘桓,一夜西风枕不安。仕止可师贤圣在,天亲休念别离难。
松荒先陇宜秋扫,菊满东篱饫夕餐。翘首云中天万里,祇从南雁候书看。
寄张云松
阙雨寄上官鍊师
七月三旬天不雨,两乡百里井无泉。连畦接畛枯将尽,铄石流金势可怜。
江上雷云虚作意,山中草木欲生烟。仙人不管蓬莱浅,深琐苍龙洞里眠。
蓝仁
蓝仁(1315-?)字静之,自号蓝山拙者,与弟蓝智同均为元末明初诗人,崇安将村里(今福建武夷山市星村镇)人。二蓝早年跟随福州名儒林泉生学《春秋》,又跟武夷山隐士杜本学《诗经》,博采众长,形成自己的风格,后人评价他们的诗风类似盛唐,兼有中晚唐诗人优点,既学唐人,又不失自己的个性。蓝仁不事科举,一意为诗,“杖履遍武夷”,傲啸山林,过着闲适的田园生活。后辟武夷书院山长,迁邵武尉,不赴。明初内附,例徙濠梁,数月放归,自此隐于闾里。► 413篇诗文
和云松过鹤田有感
非昔
题黄仲文扇面小景 其一
酬伯颖见访
寄云松昆仲
次赵声远韵
云松邀往翁源足疾不果行
祭虎二首 其二
暮秋怀郑居贞
挽张执中炼师
题方方壶画垂纶意 其一
次韵答张簿 其一
次云松访复婴宿万年宫
寄毛伯善
题云翁龙
题张兼善云树图
挽牛自牧
永平王谷云来武夷奉其师慈谷萧先生仙蜕以归蓝山拙者嘉其谊而赠之
次刘彦炳武夷见寄
次韵答刘用贞 其二
暮宿田家作
盆松乃慈谷手植
刘俊民镇抚自京回趋会不及诗以寄意
春日 其二
寄苏明远 其二
石村除夕二首 其一
次韵云松雪中二律 其二
送徐仲圭回黄岩
拙者自号
谢卢石堂惠白露茶
哭彭副使启殡归瑞安 其一
松菊轩杂咏后再赋假山一律
浇花
送康鍊师归上方观二首 其一
食梨有感
题朱士坚屏山隐居图 其二
和吴县丞韵
挽蒋鹤田 其二
题余复婴寄惠南山别眼图
盆竹
题欧阳雪舟墨梅二首 其二
云壑寄惠黄杨木簪并诗
述怀(二首)
次詹立之题石壶庵韵
人日偶成
拟贫士二首 其二
重题虚白道院
再次前韵 其二
题梅根读易图
寄陈景章
黄均德前任酆都县丞服阕赴京过余林下
寄陈景忠
题廉宣仲墨竹 其二
题程芳远游方卷
柬伯颖
谢彦昭作小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