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莫道渔樵计已安,主恩堪为一弹冠。足知上国群公疏,犹作中原二子看。
虎观迥连嵩少起,龙门高倚大江寒。与君聊玩人间世,明日抽簪未是难。
将至梁园寄殿卿
谁擅梁园作赋才,只今枚叔在平台。春风好为传消息,恰是相如汉署来。
题欧职方鹅山泉高斋
闻君读书处,乃在蓟山阿。水色开窗槛,泉声散薜萝。
濯缨秋雨至,把钓夕阳多。白璧浇田出,寒流没羽过。
风尘无燕息,宾客有羊何。一自从王事,空为劳者歌。
留子与署中
杭城落月早潮生,宪府松杉风乱鸣。伏枕待三从劾免,移文满百不留行。
何人更许弹冠会,唯尔还堪倒屣迎。十载寒温无长物,一时出处有馀情。
酒斟白玉吴姬色,赋掷黄金楚客声。大抵冥鸿心自远,曾来老骥气难平。
浮云在昔悬秦望,北斗依然捧汉京。吏挟江湖才是傲,交论冰雪未为清。
官联西省闻题柱,家本同乡见请缨。谁似两朝衔宠遇,它如群少失纵横。
樽前且抗持螯手,世上空传染翰名。须听松杉风再起,晚潮乘月到杭城。
寄刘子方斗酒
每到花开忆锦溪,春醪今日为君携。山中傥值看花伴,醉里新诗好共题。
寄赠元美四首 其一 石耳
寒岩摘耳石崚嶒,下有波涛气郁蒸。知汝清齐常自爱,不当持供五湖僧。
汝宁徐使君 其八
千骑如云汝水滨,铜符黻冕一时新。身为汉主分忧吏,何必龚黄好让人。
送许史得弟字
秋风一萧条,白云自相缀。翩翩尔曳裾,惨惨吾分袂。
鼓楫大河流,扬帆下衡卫。平台壮登眺,邹枚俨兄弟。
既出兔园篇,颇兼子虚制。词赋有知遇,王门即恩惠。
哭子相 其三
扬子江寒月影孤,秋风吹落射阳湖。故人欲洒临江泪,湖上明珠竟有无。
汝宁徐使君 其七
高盖崚嶒驾楚云,骖驔五马五花文。汉庭此日推经术,可是寻常作使君。
锦阳川途中醉归答刘山人
锦溪人醉接䍦斜,邀客看花右史家。右史未归休下马,长安城里正看花。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五
处世苦无见,孤生非所忧。高言生同心,千载一相求。
穷贱解胶漆,弃置衰交游。昔我同门友,上书哀王侯。
明月皎夜光,踯躅不得投。
卢城送子与
卢城吹角月轮高,夜色侵灯拥二毛。明发使君从此去,吴门飞雪见绨袍。
哭陶侍御
伏柱称仙吏,弹冠即诤臣。逢时随八彦,揽辔属东巡。
抗疏惟安汉,危言屡借秦。宠光回造化,正色上星辰。
梦已摧高翼,灾非批逆鳞。孤台遥向夜,五柳黯伤春。
白鹤还来客,青骢岂避人。朝廷存折槛,道路指埋轮。
击隼才何健,神羊气不驯。分阴空自惜,浮世转难陈。
风裁登车罢,霜华挂剑新。群乌哀就老,列柏采为薪。
郁郁匡君意,飘飘出使身。庐山彭泽外,落日九江滨。
录别 其五
乖疑起恩爱,离别生欢娱。念子非一身,中怀难久俱。
握手一相失,奄忽秦与胡。新知自言乐,山海日以殊。
行路方未央,出门思故庐。浮云没景光,北风悲有馀。
褰裳复四顾,徘徊当路衢。结发在战场,皓首为征夫。
懊侬歌 其三
夙昔幽闺性,冶游持自惑。旦夕三千里,不复作颜色。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八
客从洛浦至,遗我合欢衾。中有长相思,缘以结同心。
芙蓉发文彩,鸳鸯厉哀吟。游子正无衣,天气复已阴。
故人此属意,徘徊独至今。
寄吴明卿 其六
楚娃双侍玉为颜,劝酒能歌雉子斑。醉杀休论官不调,古来迁客几人还。
简许殿卿
玉函山色倚嵯峨,北渚清秋已自波。我欲与君携酒去,不知何处白云多。
子夜歌 其十
愿因斗酒会,发欢桃花容。蹉跎自不饮,双杯持劝侬。
席上鼓饮歌送元美 其一
翩翩白马度秋风,共醉胡姬酒肆中。舞剑吹笳歌出塞,送君朝发蓟门东。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五子诗 其二 吴明卿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六
三洲歌 其一
荅王敬美广川道中见怀
寄余仲蔚
琅琊王歌 其二
琅琊王歌 其四
酬郭子坤感怀 其四
子夜歌 其八
九月同殿卿登南山 其三
泾州
送吴郎中谳狱江西 其一
张明府见惠榴柿 其一
襄阳蹋铜蹄 其三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二
寄伯承
古诗后十九首 其十一
求志园
四时子夜歌 其三
寄宗考功 其一
四时子夜歌 其四
送都转运刘使君还万安有序 其一
前溪歌 其六
送元美 其一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一
琅琊王歌 其八
代建安从军公燕诗并引 其三 代曹子建
许殿卿郭子坤见枉林园 其一
留别子与子相明卿元美 其二
古意寄德甫 其三
莫愁乐 其四
烟霞岭
建安体 其一
哭公实 其六
三洲歌 其三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四
寄慰元美 其二
秋日 其三
阁夜示茂秦 其三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五
杂兴 其十一
代香山寺老僧答
咏古 其一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关门雪望
谢中丞枉驾见过兼惠营草堂赀 其一
酬许右史九日小山见赠 其一
夏日张茂才见枉林园 其一
感逝示克懋
赠子与
初抵浙中感遇一首呈马丈
寄怀元美
山房书壁 其二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二
和许长史筝伎篇
送殷正甫内翰之京 其八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四
答寄子威
阁夜示茂秦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