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李攀龙
转蓬遇回风,千里一遨游。良时不自爱,汎汎亦何求。
西来既迂怪,周孔以坟丘。患无纷葩名,年往非所忧。
烈士多壮心,对酒苦难酬。枕石太华颠,俯漱江海流。
五日与殿卿游北渚 其一
青樽画舫㟙湖滨,风俗遥传楚逐臣。潦倒只今君自见,那能长作独醒人。
赠郑将军之铜江 其三
白羽如林汉主分,万山遥护长官军。大铜江上门生笛,不是南征不可闻。
酬郭子坤感怀 其三
何来双鬓雪,五月镜中寒。便欲烦君镊,萧萧不可看。
汝宁徐使君 其七
高盖崚嶒驾楚云,骖驔五马五花文。汉庭此日推经术,可是寻常作使君。
仲鸣蒲桃
万颗蒲桃照玉盘,西施乳滴露华寒。故人更比相如渴,不向金茎夜夜看。
早春寄吴使君 其二
从他白发病中生,浊酒宁知世上情。才到蓬蒿人自转,非干仲蔚欲逃名。
遣侍儿
孔雀双飞织素年,蛾眉宛转使君前。桃花流水人间去,何处春光不可怜。
三洲歌 其三
何来板桥湾,持底唤沽酒。两丛蒱锻镮,问侬取不取。
杂兴 其七
翩翩西北风,萧萧枯桑林。登高使人望,秋气悲我心。
丛台蔓寒草,易水清且深。当时燕赵士,慷慨有遗音。
劳别子与 其一
武林山对海门开,不枉登临酒一杯。十载故人零落尽,有谁还为度江来。
和聂仪部明妃曲
天山雪后北风寒,抱得琵琶马上弹。曲罢不知青海月,徘徊犹作汉宫看。
子夜歌 其七
相怜须及时,红颜不难老。郎自行由豫,它人已相保。
武太常贞母太常是遗腹子
令子清标领太常,持衡东省旧为郎。才因藻镜知秋水,胎本明珠产夜光。
天上旌旂悬日月,人间竹帛映冰霜。虽然燕赵多奇士,已让高风在北堂。
答殿卿九日见怀 其二
白发萧萧映酒垂,他乡秋色更堪悲。不知此日登高处,折得茱萸插向谁。
碣石篇 其四
羽翼未就,鸿鹄徘徊。神龙失水,徘蚁所裁。珠不暗投,剑不倒持。
能弗用利,勿处于疑。高才者妒,匪但在人。逃名避世,以保其身。
薛子熙以青州使君聘脩郡志见枉林园寻示赠章作此荅寄
越客风流问字年,登台把酒白云天。一毛实自河东下,双鲤兼从海上传。
彩笔乍含星野动,明珠长对雪宫悬。已看霸气前朝尽,犹说当时鲍叔贤。
送子相归广陵 其六
广陵秋色雨中开,系马青枫江上台。落日千帆低不度,惊涛一片雪山来。
早夏示殿卿 其一
长夏园林黄鸟来,百花春酒复新开。主人把酒听黄鸟,黄鸟一声酒一杯。
酬郭子坤感怀 其二
若问浮生事,风尘病里过。开樽看渐少,伏枕似还多。
琅琊王歌 其二
炎天五六月,挈枕逐阴凉。絺服不掩体,唤女汲寒浆。
李攀龙
李攀龙(1514—1570)字于鳞,号沧溟,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明代著名文学家。继“前七子”之后,与谢榛、王世贞等倡导文学复古运动,为“后七子”的领袖人物,被尊为“宗工巨匠”。主盟文坛20余年,其影响及于清初。 ► 589篇诗文
长歌行 其三
秋日 其二
襄阳蹋铜蹄 其一
杨山人 其二
寄吴明卿 其三
重送许永宁 其一
送李太守之东昌
子与以服散卧病因赋姬人怨服散三章戏赠 其三
劳别子与 其二
初春 其四
铙歌 其八 上陵
和吴太常南楼烟雨之作
捉搦歌 其三
送元美
山斋牡丹 其二
琅琊王歌 其三
二子诗 其二 谢茂秦
录别
桃花岭
天马引
送郑生游大梁诗
岁杪得元美兄弟书却寄 其二
汪员外移水部时城京师汪为植
秋夜白雪楼同许右史袭茂才分韵 其一
郡斋同元美赋
荅寄余德甫
湖就姑曲
酬殿卿长史夏日过饮 其四
琅琊王歌 其六
幽州马客吟歌 其四
荅寄用晦王孙 其一
咏古 其九
送右史之京 其五
送历城李明府入计
青州志成薛生重枉报别将诣元美作此为赠
皇太子册立入贺
铙歌 其六 战城南
铙歌 其十三 雉子
采莲童曲 其一
灌甫东陂宴
此儿行重寄明卿
哭子相 其一
东村同殿卿送子坤赴选 其一
题申职方五岳图
送张阃使黔中
塞上曲送元美
寄许殿卿
和马丈见送巡海之作
烟霞岭
简许殿卿
赋得边马有归心
为南海钟侍御题金台遥祝卷 其一
岁杪再得殿卿书却寄
与子与游保叔塔同赋
秋日村居 其一
冬日 其一
观猎 其二
录别 其八
录别 其七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