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其二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其二

明代 祁顺

南北舟中两渺茫,相思情与海天长。隔篷侵晓闻人语,犹讶诸君在耳傍。

诗人祁顺的古诗

秋夜言怀次高克明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吏隐从容际盛时,东华车马任奔驰。东生性分穷何损,雪作襟怀涅不缁。

客邸秋光闲里度,故园山色望中疑。黄花旧有柴桑约,岁晚相寻莫遣迟。

端午后一日

明代 祁顺

蒲觞宿醉尚厌厌,午枕薰风散黑甜。楚畹孤芳仍旧好,尧庭开荚有新添。

攻医谩蓄三年艾,用世浑如六日蟾。百炼青铜闲拂拭,匣中尘垢不相沾。

侍御出巡

明代 祁顺

吏民奔走候星轺,山岳无情也动摇。不为苍生求利病,更将何事答清朝。

周翠渠和予拙作因再次韵

明代 祁顺

昔年通籍住京华,几度迎春赐綵花。此日天涯春也到,寸心还恋帝王家。

送林大参上京贺太后尊号 其一

明代 祁顺

薇省风清秋正深,朝天匹马去骎骎。九重大举尊亲典,四海同倾祝圣心。

周雅思齐传自昔,虞廷至养亦如今。鹓班拜舞承恩重,洗耳归途听好音。

廉泉亭

明代 祁顺

山下流泉自古清,百年华构几经营。时人谩把廉名道,此水由来不为名。

奉都宪彭公二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星轺经处重咨询,都宪声华迈等伦。一饭岂能忘北阙,寸心惟欲庇东人。

壶冰清映无瑕玉,谷黍潜生有脚春。挽得天河洗兵甲,边方从此绝风尘。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明代 祁顺

小洞烟霞深复深,流光过眼日骎骎。生平不善谋身计,纵老犹存许国心。

南郭滥竽应似昔,西山拄笏最宜今。劳君佳句开岑寂,恍惚重闻大雅音。

次吴大参时中韵

明代 祁顺

细听徵音耳欲倾,诗来先慰别离情。诗知郢下难为和,却愧邯郸强学行。

问俗几番劳驻节,看山何处不题名。笑谈未许重亲炙,茅塞春蹊剪又生。

周冬官子建如京师至山海值雨同咏

明代 祁顺

北风吹雪满关城,寒气侵人夜不胜。无限客愁消未得,坐挥吟笔对孤灯。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乡国诗来当远书,十年离思几时除。南归会有重论约,已辨骊驹戒仆夫。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其一

明代 祁顺

凤历早颁天阙晓,王门今亦进新书。王重霄汉春应近,三晋山河庆有馀。

律转黄钟新气候,梅开白雪旧庭除。太平有象君臣乐,汉代河间恐不如。

平壤怀古

明代 祁顺

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

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

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

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

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

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

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

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

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

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坐中获睹诸生所作文赋因赠以诗

明代 祁顺

青袍济济列生徒,千里骅骝汗血驹。论秀远规周俊士,慕华同事鲁真儒。

功名自古非难事,道德由来是坦途。莫学隋唐昧根本,只将词赋费工夫。

送熊都宪巡抚山东

明代 祁顺

南宫开榜识英贤,二十年来看著鞭。廉访才高誇独步,都台恩重喜乔迁。

忧民两鬓秋霜点,报国孤忠白日悬。自有烝民诵山甫,菲才惭作赠行篇。

山行写怀

明代 祁顺

路上崚嶒半是云,断崖荒涧总愁人。勤劳本为公家事,非是王尊不爱身。

出巡思南

明代 祁顺

佳景逢春又喜睛,风光妆点四山明。天连直北浑疑近,路向思南渐觉平。

芳草池塘蛙习吹,绿杨村郭鸟催耕。丰年有兆吾民乐,处处芦笙助笑声。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水绕丹山昼夜流,此中风景足优游。我来欲尽登临兴,直溯清泠最上头。

次丘时雍登庐山

明代 祁顺

曾步匡庐最上头,紫阳书院也淹留。幽寻未遍神仙窟,远谪还来山水州。

天上羲和奔日驭,人间蛮触战蜗牛。回思五老长如旧,顾我萧条鬓易秋。

挽李汉章郎中五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西徼粮刍积渐丰,榆林山下路新通。三军得隽风尘静,犹记当年馈饷功。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