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挽丘母太安人

挽丘母太安人

明代 祁顺

德寿双全庆泽深,孟陶家教足规箴。封章炳耀清朝宠,色养怡愉孝子心。

忍听慈乌啼月夜,惊看吊鹤下云林。升堂一别难重见,怅望番山泪不禁。

诗人祁顺的古诗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一

明代 祁顺

百年身事一扁舟,风便须行止即休。自许壮怀包宇内,不教愁态上眉头。

圣涯万顷优游泳,艺苑群芳积渐收。后世子云应有合,夜光宁肯暗中投。

自倡

明代 祁顺

俯仰无惭乐有馀,茫茫天地即吾庐。囊琴赵老常携鹤,弹铗冯驩非为鱼。

笑把尘缨临水濯,醉携椽笔傍崖书。镇阳洵美犹吾土,满眼江山画不如。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两载淹淹不出城,谒陵今日喜郊行。红尘车马繁华地,得似云山意味清。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四

明代 祁顺

仙家楼阁望中迷,千仞峰峦九曲溪。自有棹歌遗响在,不须游客谩留题。

湖中即景二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江水微茫浸小姑,庐山重叠压鄱湖。风帆远近天高阔,共作人间一画图。

示政敕二子

明代 祁顺

诗礼相传在鲤庭,儒家元不羡金籯。人言幼小须勤学,况尔如今渐长成。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一 缮城禦侮

明代 祁顺

易辞重设险,孟氏论地利。时哉大道论,城郭非末事。

矧兹西南镇,四境防丑类。垣墉日脩缮,外侮那敢至。

韬钤属大才,无患由有备。

题抚孤松而盘桓送人致仕

明代 祁顺

亭亭山中松,昔日手自栽。主人别云久,拂袖归去来。

归来独爱山中好,三径荒芜今始扫。手抚孤松话旧盟,松尚青青人未老。

翠云深处日徜徉,荣辱浮沉总两忘。吟哦不慕崔斯立,休晦正如张子房。

盘桓无限闲中趣,晚节贞心重相许。古来此乐君独知,为君更赋归来辞。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蓬莱缥渺五云东,暖簇桃花片片红。

暖代交游非不贵,几年辛苦与君同。

相如渴后狂还减,宋玉愁多赋未工。愿得贤人均出处,麒麟图画首肤公。

送司马宪副伯通致仕

明代 祁顺

京国交游直到今,老来分手欲沾襟。百年豪杰符公论,千古峨洋有赏音。

山色直随归旆远,海波难比别情深。重论尊酒知何日,云树苍茫两地心。

寄林大参允吉

明代 祁顺

地署同官早见知,十年重会楚天涯。十沉宦迹怜今日,尔汝交情似昔时。

问讯恍疑身是梦,相看都觉鬓如丝。无端又动停云思,谩拂焦桐候子期。

双义吟挽陈司训父母

明代 祁顺

妖蛮窃弄荒山里,廉城西畔风尘起。提兵将校岂无人,一夕弗严成偾事。

犬羊突入纵抢攘,男妇奔走何仓皇。城头迎刃势破竹,驱逐执掠纷成行。

陈公夫妇头双白,老袖龙钟遭险厄。赎金不至命须臾,义气横膺无惧色。

伉俪相看但泪垂,宁死不愿生分离。飞魂暗结千里恨,惟有青天白日知。

鹤塘之坡揭华表,双义名高死非夭。同时罹患半乡人,死者何多闻者少。

君不见古来寿域高倚天,金汤不用土木捐。民无兵死恒晏然,安得此域如当年。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二

明代 祁顺

柱石由来异楚砧,栋梁应向豫章寻。片言悟主难为力,万里投荒不易心。

雨露几时均沛泽,云山满地结层阴。怀贤叵奈通津隔,尊酒无由得共斟。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四 贵竹斥贺

明代 祁顺

文本位中书,责重有忧色。敏中除仆射,门阑悄无客。

贵阳得中丞,迎贺纷如织。公心不为乐,一见尽麾斥。

古道幸斯存,非徒耐官职。

和晋府世殿下韵

明代 祁顺

蓬岛风光信异常,四时花木总春阳。连云山色千层秀,绕郭河流一派长。

尧殿蓂开新日月,周家桐剪旧封疆。金枝玉叶相传远,世笃忠贞答圣皇。

石阡述怀

明代 祁顺

男儿弧矢平生志,历遍中华到石阡。椎髻卉裳荒陋境,剑牛刀犊太平年。

雨馀山翠开图画,夜静泉声落管弦。俗客不来公事简,倚窗频和白云篇。

凤庄八咏 其一 晴原眺处

明代 祁顺

宿雨初收日丽空,兴来移步凤岗东。四围景物登临下,百咏诗情指顾中。

老眼直穷天地远,閒心应与水云同。素翁此处真堪乐,不羡身乘破浪风。

哭从兄伟

明代 祁顺

昔年书剑上长安,万里江山共往还。我幸成名君已殁,报恩空有泪痕斑。

过全州怀先舅樵山卢先生先生宣德间司教是郡师道有立至今郡人思之 ...

明代 祁顺

全郡人才盛,先生实有功。十年遗化雨,千里变儒风。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三

明代 祁顺

谒陵盛典重明时,将事贤王肃礼仪。悬想九重当此日,松楸雨露不胜思。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