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夜泊济宁

夜泊济宁

明代 祁顺

烟水沧凉夜气清,砧声断续出高城。客边觞咏凭谁共,太白楼头空月明。

诗人祁顺的古诗

寄江藩旧僚友

明代 祁顺

方岳衣冠忆旧游,远情难托致书邮。云迷南浦几千里,月满西江第一楼。

作郡也能兼吏隐,著书应不为穷愁。归闲尚有经过约,共拉麻姑泻玉舟。

和张邦兆秋兴三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林木萧骚万窍号,帝城秋色与天高。一轮明月思千里,两鬓西风惊二毛。

道路几时能税驾,江山随处可挥毫。邀朋共作新晴赏,怪得诗豪酒更豪。

舟人以竹取火与翠渠同咏

明代 祁顺

山游兴未阑,命仆陈晡食。开尊酒尚寒,举网鱼初得。

舟中偶无火,村远何处觅。禁烟方及期,乱石不可击。

篙人得秘诀,剖竹分两只。刻削知阴阳,交加任横直。

物含动静机,人借推移力。霏微锯屑下,炳熯灵晖积。

刍薪张气焰,釜灶赖燔炙。旁人惊乍见,相对咸啧啧。

我生老江湖,此事应惯识。五行自相生,一理妙莫测。

作诗侑杯盘,谈笑暮天碧。

金寺丞德清张中书士琏同使高丽往还经山海因赠二十韵

明代 祁顺

历数开千里,华夷囿一天。覃恩在柔远,持节近推贤。

君乃人中杰,官为阙下员。九重承诏令,千里下朝鲜。

壮志终军上,英风陆贾前。中朝得良使,外国仰儒仙。

剑气横霄汉,文光射斗躔。二星相隐映,四马共联翩。

传吏奔趋急,陪臣袛候虔。日摇临境旆,风送渡江船。

春逐天威布,情因译语传。皇仁资道达,荒服赖陶甄。

炳焕仪文备,光华宠命专。江山增胜丽,草木倍清妍。

佳誉三韩重,严装几月旋。囊无私馈物,诗有纪行篇。

邂逅曾倾盖,殷勤记赠鞭。一官真不忝,五善喜兼全。

去隔云山外,归趍日月边。圣情加慰劳,从此沐恩偏。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三

明代 祁顺

岩壑阴深草树青,考亭书院倚寒屏。圣贤道体非难见,千古川流不暂停。

和世殿下送子出阁

明代 祁顺

茅土分封自帝家,王孙仁厚十分嘉。成周德化今尤盛,麟趾振振未足誇。

朝鲜途中杂咏 其一

明代 祁顺

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两干连根沧,散作金碧丛。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

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

挽丘母太安人

明代 祁顺

德寿双全庆泽深,孟陶家教足规箴。封章炳耀清朝宠,色养怡愉孝子心。

忍听慈乌啼月夜,惊看吊鹤下云林。升堂一别难重见,怅望番山泪不禁。

偏桥夜雨

明代 祁顺

身事蹉跎愧此生,六年踪迹滞边城。惊回半枕思乡梦,酒醒更阑闻雨声。

南关五十里至权店

明代 祁顺

平生结得看山缘,足迹东南路几千。此日西来山更好,翠屏千叠锦连乾。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一

明代 祁顺

百年身事一扁舟,风便须行止即休。自许壮怀包宇内,不教愁态上眉头。

圣涯万顷优游泳,艺苑群芳积渐收。后世子云应有合,夜光宁肯暗中投。

过彭城怀舍弟思正

明代 祁顺

漂泊彭城说二苏,我心应与昔人符。弟兄感别添新恨,风雨连床是旧图。

万里有怀秋共杳,一宵无寐月同孤。鸰原欢会知何日,窃禄清朝愧滥竽。

月梅为石滩陈志子铭题二首

明代 祁顺

水横疏影月传神,诗到林逋最逼真。还忆罗浮风雪夜,翠禽啼破梦中春。

丙辰三月升江西左布政使

明代 祁顺

春风恩命出金銮,忝拜薇垣第一官。忝阁衣冠登览旧,闽邦黎庶别离难。

千滩雪浪随舟远,一路云山当画看。愿效忠勤报明主,鬓毛虽白寸心丹。

郡斋即景

明代 祁顺

燕舞鸠啼日欲斜,郡庭浑似野人家。残书半掩开帘坐,风捲蓬花似柳花。

出汾州望介休

明代 祁顺

介休何处是,南望意迟迟。咫尺未能到,平生不尽思。

风流郭有道,高特介之推。祠墓千年在,凭谁酹一卮。

粹之山行和宋人刘改之韵言备尝辛苦而羡二疏勇退因借韵慰之吾非薄 ...

明代 祁顺

使君卓特人中骥,步上云霄未计程。步步襟怀孤月皎,纷纷势利一尘轻。

苏公敬狱堪垂法,杜老忧时欲洗兵。莫为勤劳思勇退,清时谁不事功名。

壬子仲冬上京族中弟侄送过石门而别 其二

明代 祁顺

南北舟中两渺茫,相思情与海天长。隔篷侵晓闻人语,犹讶诸君在耳傍。

登百祥楼

明代 祁顺

楼高地胜最相宜,四面看山一样奇。风景岂殊摩诘画,才情偏助拾遗诗。

平川日暖冰消易,远塞天空鸟度迟。心在帝廷身在客,五云回首不胜思。

孤竹城

明代 祁顺

寥落荒城数亩低,白云山下北平西。桓公老马今何在,草树霏微路欲迷。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