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祁顺
驻节经宵便促装,天南翘首思微茫。浮云落日迷京国,远树残霞接楚疆。
世路多岐怜我拙,青山无语笑人忙。远游亦是男儿事,弧矢由来志四方。
送林大参上京贺太后尊号 其一
薇省风清秋正深,朝天匹马去骎骎。九重大举尊亲典,四海同倾祝圣心。
周雅思齐传自昔,虞廷至养亦如今。鹓班拜舞承恩重,洗耳归途听好音。
次林大用见寄韵同翠渠作
相逢那忍别旌旄,心易生蓬鬓易蒿。心里树云愁外杳,百年山斗望中高。
公权笔正心先正,太白诗豪酒亦豪。不但外台纲纪重,清风仍旧满西曹。
蓟城东石桥
白鹤归华表,苍苔没古碑。桥前呜咽水,犹恨禄山儿。
腊月二十六日镇远府送春花土牛作诗以谢 其一
斗柄初东淑气回,镇阳弦管送春来。呼童试看寒梅树,报道琼花彻晓开。
送司马宪副伯通致仕
京国交游直到今,老来分手欲沾襟。百年豪杰符公论,千古峨洋有赏音。
山色直随归旆远,海波难比别情深。重论尊酒知何日,云树苍茫两地心。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 禁约贪墨
人心本真静,所欲乃异情。贪夫日割剥,溪壑何时盈。
有齿象焚身,吞饵鱼就烹。都台重国法,禁戒严且明。
化贪使为廉,四道归澄清。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其二
乡国诗来当远书,十年离思几时除。南归会有重论约,已辨骊驹戒仆夫。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二十三 平越伸冤
虞典钦恤具,周书敬慎存。明刑此为敬,所贵多平反。
平越有死狱,公为伸其冤。灯前求生意,笔底回春温。
于门日高大,阴德遗子孙。
野寺山边斜有径小画
小小亭台占远山,斜斜径路透禅关。白云锁断人行处,惟与老僧相伴闲。
答方彦卿 其一
君是诗仙我酒豪,百年情分幸相遭。故园风月今同赏,回首功名等一毛。
奉使山海
勤劳王事愧称贤,持节东来路半千。持俗不劳司马檄,赠行惟有绕朝鞭。
断桥流水村边驿,疏木平原郭外天。翘首关城知不远,海云山色总清妍。
二月三十日游长潭联句
春风江上木兰桡,路出城东五里遥。洞口白云封石柱,山头流水隔仙桥。
寰中造化谁陶铸,诗里工夫费画描。风景可人公事简,何妨携酒日相邀。
次陈琴窗见寄三首 其一
鸭江持节踏春冰,千里驱驰两鬓星。留得一时清白操,颇胜陶谷唱邮亭。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二 蓝江晚渡
断厓暗芳草,滑石多莓苔。夕阳争渡客,何不早归来。
石阡春望有怀
春遍穷荒万物荣,临高一望眼双明。新阳散尽浮云色,幽涧频添过雨声。
花鸟不殊华夏景,江山犹是异乡情。美人别久牵惆怅,尊酒何时许合并。
出巡思南
佳景逢春又喜睛,风光妆点四山明。天连直北浑疑近,路向思南渐觉平。
芳草池塘蛙习吹,绿杨村郭鸟催耕。丰年有兆吾民乐,处处芦笙助笑声。
过钱塘
舟过钱塘东复东,半江斜日一帆风。胡床兀坐看山久,却怪篙人为掩篷。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三 古石堆云
浮云本无根,触石成遛逗。题诗扫石镌,无用拂红袖。
自述用萧文明韵
才艺空疏德最凉,全生恩重荷吾皇。全阳谪地殊儋耳,庾岭飞云近太行。
不为鼎珍题杂兴,懒将江水比愁肠。养慵颇觉山中静,翻笑从前吏事忙。
癸丑除夕次敖静之韵
雪飘残腊玉铺尘,暖入条风节报春。六十年来垂老境,九千里外未归人。
宦程自笑先居后,岁月从教故又新。朋旧别离相忆切,愁肠终日转车轮。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二
答吴献臣大尹 其四
送马秋官调庐州府判
秋夜言怀次高克明韵 其二
送方彦卿南归用苏东坡送李方叔韵 其一
梅花阁
十一月进历王府与世殿下联句 其二
次陈琴窗见寄三首 其二
安庆得风
双义吟挽陈司训父母
平壤怀古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三
题梅宗韩小画
端午后一日
次张叔亨黄塘道中韵
赠金相士 其二
和蔡太守见寄
大祀庆成赐宴
晋府世殿下请宴和诗二绝
六月二十七日邀叔厚伯诚可大文哲四内翰时雍司厅元善道鸣德章三地 ...
贺彭方伯升都宪
自隆平至柏乡怀钟文毓通府在真定
金寺丞德清张中书士琏同使高丽往还经山海因赠二十韵
红梅为钟大参题
湖中即景二首 其二
亚圣庙次左时翊韵 其一
挽丘母太安人
和陈粹之宪副见寄 其二
又和孙延用韵
思亲卷为张咨赋
次高克明韵 其一
粹之山行和宋人刘改之韵言备尝辛苦而羡二疏勇退因借韵慰之吾非薄 ...
镇远教场和周翠渠韵
和沈仲律见寄韵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三
官林风木图为闽中叶氏赋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一
一日复一日效韩吏部
月梅为石滩陈志子铭题二首 其二
忆亡弟宏
孤竹城
熙庵为张汝用作
大横舟中
游黄凯翠渠循溪行余历郊村即景因次其韵
丙辰三月升江西左布政使
己亥腊月朔自匡庐之九江
答吴献臣大尹 其三
示政敕二子
奉都宪彭公二首 其二
舟次高邮因记林亨大内翰赠别诗有后夜神珠光动之句用和一章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其一
宿新添卫
侍御出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