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梅花阁

梅花阁

明代 祁顺

阁因梅僻静,梅为阁精神。影落罗浮月,香分庾岭春。

诗人祁顺的古诗

送陈佥宪梦祥考绩还江西绝句二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两袖炉烟出禁庭,半囊行李耀青萍。西江民物知何限,引领京华望福星。

过全州怀先舅樵山卢先生先生宣德间司教是郡师道有立至今郡人思之 ...

明代 祁顺

全郡人才盛,先生实有功。十年遗化雨,千里变儒风。

朝鲜途中杂咏 其一

明代 祁顺

亭亭扶桑树,蟠结沧海东。两干连根沧,散作金碧丛。

羲和蕴灵巧,分得造化功。寻常出异茧,状与瓮盎同。

弥罗暨灵池,一见皆下风。谁能拔其尤,置向文房中。

制成五色锦,上献蓬莱宫。

喜熊宪长升都宪和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多士称王国,雄风陋楚台。人从仙境集,春入绮筵来。

岁月诗篇富,河山罨画开。京华天咫尺,瑞气拥三台。

光山下营

明代 祁顺

渺渺平原面面山,亚夫坚卧柳营闲。春云散作龙蛇阵,夜柝严于虎豹关。

金吹一声天地外,剑光千尺斗牛间。行当借此三军便,剪却残胡奏凯还。

游黄凯翠渠循溪行余历郊村即景因次其韵

明代 祁顺

风光荡郊原,流水绕城郭。日晴云半收,春老花欲落。

前村三两家,烟火东西各。柳深莺乱啼,春兴殊不薄。

甲申中秋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和东坡江月诗五章 其三

明代 祁顺

三更月当天,坐久揽衣起。回思乡国间,清光只如此。

香传桂子风,露滴藕花水。对景不盘桓,后夜徒为耳。

用韵答蔡克智暨王节推

明代 祁顺

小洞烟霞深复深,流光过眼日骎骎。生平不善谋身计,纵老犹存许国心。

南郭滥竽应似昔,西山拄笏最宜今。劳君佳句开岑寂,恍惚重闻大雅音。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蓬莱缥渺五云东,暖簇桃花片片红。

暖代交游非不贵,几年辛苦与君同。

相如渴后狂还减,宋玉愁多赋未工。愿得贤人均出处,麒麟图画首肤公。

别琴窗

明代 祁顺

薄宦归来雪满头,欲将簪组换渔舟。怀人不奈萧条意,昨夜梧桐又报秋。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不喜功名喜读书,翠深庭草懒芟除。清风散落人间去,百世犹能立懦夫。

夏侯将军墓

明代 祁顺

富贵功名一梦中,孤坟还记旧英雄。楚歌不尽凄凉意,散作白杨山下风。

出汾州望介休

明代 祁顺

介休何处是,南望意迟迟。咫尺未能到,平生不尽思。

风流郭有道,高特介之推。祠墓千年在,凭谁酹一卮。

麦将军墓

明代 祁顺

事去人亡冢独存,雍琴空泣孟尝君。旧时弓剑知何在,惟有松枝挂暮云。

尚书胡公哀挽

明代 祁顺

造化钟英秀,邦家得俊良。才猷超贾董,治具际虞唐。

驰骛诗书府,嬉游翰墨场。策名留雁塔,通籍列鹓行。

献纳禆时政,褒迁沐宠光。贰卿推陆佃,考士仰欧阳。

位与名俱进,身由道益彰。襟怀春可挹,器度海难量。

拜命持双节,巡行遍四方。民风归采察,山水任徜徉。

足迹几千里,年华十七霜。归朝承眷顾,拾级上岩廊。

调护亲储副,师资重国庠。秩宗兼版使,霄汉应文昌。

政务劳参订,谋谟赖赞襄。星辰随步履,雨露散天香。

锦诰荣三代,奎星聚一堂。麟袍纡玉带,鸟篆刻银章。

特进三孤秩,还持八座囊。九重偏倚注,七纪尚康强。

任重商伊尹,知休汉子房。优容谁得似,锡赉更非常。

泉石双吟屐,烟波一画航。耄年黄发老,仙梦白云乡。

天上骑箕尾,人间失栋梁。哀荣昭异数,恩泽及诸郎。

生死应无憾,勋名总不忘。碑文新最迹,竹帛永流芳。

愿识嗟何及,追思倍衋伤。毗陵江上路,云水共苍茫。

喜唐必聪中举 其二

明代 祁顺

黄槐催动马蹄忙,千百人中选俊良。文采旧曾评月旦,科名新喜破天荒。

寒窗灯火真无负,僻郡山川倍有光。从此诸生知奋励,白袍争作绿衣郎。

过彭城怀舍弟思正

明代 祁顺

漂泊彭城说二苏,我心应与昔人符。弟兄感别添新恨,风雨连床是旧图。

万里有怀秋共杳,一宵无寐月同孤。鸰原欢会知何日,窃禄清朝愧滥竽。

芹泉驿一饭

明代 祁顺

省参元是岭南仙,惯食香芹更饮泉。今日驿厨供此味,故园清思浩无边。

广宗四十里至钜鹿

明代 祁顺

广宗钜鹿近相望,铺舍门临古道傍。垂柳阴中笼夕照,黄花香里遇重阳。

柏台驻节啼乌急,薇省催程去骑忙。无酒无糕度今日,懒将诗句笑刘郎。

己丑岁二月二十五日往天寿山陪祀三首 其三

明代 祁顺

谒陵盛典重明时,将事贤王肃礼仪。悬想九重当此日,松楸雨露不胜思。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