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凤台南园二诗社请会不赴

凤台南园二诗社请会不赴

明代 祁顺

凉入诗坛秋气深,群英载酒乐登临。高情不减香山会,治世重闻大雅音。

一脉斯文千古意,万金交谊百年心。无因得伴黄花醉,病倚西风只自吟。

诗人祁顺的古诗

朝鲜途中杂咏 其二

明代 祁顺

东藩好楼台,壮观临海峤。朱帘捲风月,有景供诗料。

使君事幽寻,到处一登眺。心闲眼界宽,忘却在边徼。

仲宣聊消忧,阮籍几长啸。醉来亦狂吟,不作相思调。

遥遥望京师,归兴先飞鸟。

山行怀周翠渠

明代 祁顺

绿暗红稀风雨寒,间关啼鸟怨春残。西南山色多相类,只欠周郎并辔看。

东岩四咏同次前中书丁玉夫韵 其一 南亩春耕

明代 祁顺

一犁烟雨昏,四野春云湿。村前布谷声,牛背寒鸦立。

奉使香河

明代 祁顺

奉使恩非薄,香河路不遥。如何离别后,情绪便萧条。

甲申中秋与萧文明登东楼待月和东坡江月诗五章 其三

明代 祁顺

三更月当天,坐久揽衣起。回思乡国间,清光只如此。

香传桂子风,露滴藕花水。对景不盘桓,后夜徒为耳。

平壤怀古

明代 祁顺

朝鲜有国营州外,箕子封来经几代。就中平壤是雄都,昔时形胜今犹在。

冈峦迂郁田野平,楼台雉堞空中横。秦初远作辽东徼,汉末新传王俭城。

何年并入扶馀裔,复见丸都迁此地。沃沮濊貊纷来归,渺渺东西六千里。

隋兵三举空扰攘,可堪秘记符唐皇。全山得捷薛仁贵,浿水成功苏定方。

振衰继绝不旋踵,五代之馀遭有宋。玄菟乐浪息纷争,使介联翩奉朝贡。

松岳迁都久已成,长安旧治名西京。鲁阳城古人悲昔,马邑峰高地有灵。

胡元不道图吞并,分疆直抵慈悲岭。西京内属知几时,徒有腥风污边境。

圣朝德化覃八区,乐天字小古所无。鸭江东畔平安道,还入朝鲜旧版图。

居民熙熙耕且乐,女事蚕桑士知学。中华气习渐染深,文物衣冠宛相若。

朝臣奉诏天上来,登高览胜襟怀开。不须吊古重惆怅,写景新诗聊尔裁。

贵阳雅颂二十四首同翠渠作 其十五 减省卫从

明代 祁顺

都台深且严,卫从有恒职。减裁自今有,惟以节财力。

源洁流必清,表正影斯直。百僚自师师,不动声与色。

虽云事一端,亦足观盛德。

同年会集句次郑瑶夫内翰韵 其二

明代 祁顺

蓬莱缥渺五云东,暖簇桃花片片红。

暖代交游非不贵,几年辛苦与君同。

相如渴后狂还减,宋玉愁多赋未工。愿得贤人均出处,麒麟图画首肤公。

晋府世殿下宝贤堂

明代 祁顺

华堂奕奕壮宗藩,义路仁居礼是门。珍席独知儒可贵,长民偏爱德为尊。

英雄俊杰真奇遇,金玉珠犀不足论。乐道贤王忘势分,一生清誉满乾坤。

湖中即景二首 其一

明代 祁顺

江水微茫浸小姑,庐山重叠压鄱湖。风帆远近天高阔,共作人间一画图。

中秋赏月寄京中诸友 其一

明代 祁顺

别却清光已隔年,又逢秋半赏婵娟。沧溟水阔来偏缓,边徼楼高得最先。

万里总誇今夕好,一轮应比昨宵圆。京华此景知何限,欲驾飞鸾会众仙。

渔家竹里半开门

明代 祁顺

一簇人烟水竹隈,黄昏沽酒得鱼回。柴门欲闭还留却,少待清风明月来。

舟次高邮因记林亨大内翰赠别诗有后夜神珠光动之句用和一章

明代 祁顺

盂城舟楫暂停留,湖上明珠不暗投。湖里有怀难命驾,一樽无伴懒登楼。

沧波浩荡鸥盟冷,黄菊阑珊蝶梦愁。满眼诗情吟未遍,短章聊付致书邮。

四月五日游武夷九曲午抵崇安五首 其四

明代 祁顺

仙家楼阁望中迷,千仞峰峦九曲溪。自有棹歌遗响在,不须游客谩留题。

罗都宪哀挽

明代 祁顺

黄门献纳早蜚声,柏府乔迁晚更荣。边寨甲兵惊小范,故园松菊老渊明。

山川一夜还英气,宇宙千年播大名。最是云中遗德远,万家城守赖安生。

沔河

明代 祁顺

娘子关头露一泓,滔滔东下势如倾。英雄争战多遗恨,千古奔流洗未平。

腊月二十六日镇远府送春花土牛作诗以谢 其一

明代 祁顺

斗柄初东淑气回,镇阳弦管送春来。呼童试看寒梅树,报道琼花彻晓开。

侍御出巡

明代 祁顺

吏民奔走候星轺,山岳无情也动摇。不为苍生求利病,更将何事答清朝。

次周畏斋韵赠敖气完贰尹 其二

明代 祁顺

柱石由来异楚砧,栋梁应向豫章寻。片言悟主难为力,万里投荒不易心。

雨露几时均沛泽,云山满地结层阴。怀贤叵奈通津隔,尊酒无由得共斟。

次陈公甫先生见寄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祁顺

乡国诗来当远书,十年离思几时除。南归会有重论约,已辨骊驹戒仆夫。

祁顺

祁顺

(1434—1497)广东东莞人,字致和,号巽川。天顺四年进士,授兵部主事,进郎中。成化中使朝鲜,不受金缯,拒声伎之奉。累官至江西左布政使。有《石阡府志》、《巽川集》。► 317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