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沛县梁子高

寄沛县梁子高

宋代 石介

南海怒蛟三尺角,埋藏水底叹吟呻。
明时直道难干禄,白首躬耕力养亲。
醉读兵韬斗龙豹,闲抽宝剑舞星辰。
茅斋东是留侯庙,顶有英灵还往频。

诗人石介的古诗

送李堂伯升病归

宋代 石介

经年吾圃采珠玑,无限愁肠对落晖。
绿竹实疏凤凰瘦,玉芝粒小麒麟饥。
不因芳草伤春哭,正是东风感疾归。
只有文章满君腹,身虽癯瘠道全肥。

岁晏村居

宋代 石介

岁晏有馀粮,杯盘气味长。
天寒酒脚落,春近臛头香。
菜色青仍短,茶芽嫩复黄。
此中得深趣,真不羡膏梁。

留守待制视学 其四

宋代 石介

春早沂风暖,芹生泮水深。前旌拂讲树,垂佩耀童衿。

郁郁弥文化,循循善诱心。恭王不坏宅,金石有遗音。

离郓州至寿张南村舍中有姥八十馀出拜

宋代 石介

老姥龙钟八十三,犹能指点认青衫。自言老妇尝蒙惠,白首相将出户参。

摄相

宋代 石介

惜无百里地封君,摄相区区道屡伸。
摄正将身膏斧刃,侏儒流血汙车轮。
方令鲁国知王法,自此齐侯畏圣人。
昔放四兇诛二叔,舜周功业殆同伦。

寄孔中丞

宋代 石介

谏署峥嵘有旧名,侯藩偃息政方成。
张纲昨日弹梁冀,文帝今朝召贾生。
古节未惭台栢直,仙风应对简霜清。
人言贱子叨知已,试把尘冠一振缨。

袁高给事

宋代 石介

掷毫不肯草丝纶,宰相难巡命别人。
明日执迥卢杞制,始知唐室有忠臣。

离郓州至寿张南村舍中有姥八十馀拜

宋代 石介

老姥龙钟八十三,独能指点认青衫。
自言老妇赏蒙惠,白首相将出户参。

送范曙赴天雄李太尉辟命

宋代 石介

吾家泰山徂徕间,浓岚泼翠粘衣冠。
君来访我茅屋下,正值山色含春寒。
终日把酒对山坐,几片山色落酒盘。
峰头云好望无倦,篘裹酒多倾不乾。
临行再拜殷勤别,请我一言披心肝,
吾贫无钱以赠君,门前峨峨横两山。
愿君节似两山高,眼看富贵如鸿毛。

文中子

宋代 石介

龙蛰河汾道不行,訏谟经济授诸生。
由来房魏皆卿相,共辅文皇致太平。

宋颂九首·圣文

宋代 石介

彼俶在杭,有地千里。
皮毁毛落。孤睽莫恃。
慑服声教,慕为臣使。
携彼人民,挈其土地。
于橐于囊,归于天子。

宋代 石介

骑士千人集,绥旌四面张。
凝阴惨群物,杀气结飞霜。
雉守一节死,兔缘三穴藏。
石惭羊质见,狐欢虎威亡。
兽困犹思斗,鸿惊不乱行。
唯当从猛鸷,尽使食贪狼。
意务除田害,谁言事外荒。
非熊得吕望,祝纲遇成汤。
近念魏知古,深思夏太康。
吾君武驰骋,缵事合经常。

寄雷泽张从道

宋代 石介

不知有冻死,一室心恬如。
腊尽妻未褐,天寒了读书。
浇风与世薄,古道于时疏。
事事皆同我,忆君春草初。

大寒早行

宋代 石介

万动皆休迹,五更独鸣鞭。星霜结凄色,风霰过长川。

草暖犬犹睡,河冰马不前。城墙多有穴,村屋半无烟。

饿虎寒犹吼,妖狐怪不眠。山空乱猿叫,树折一鸡颠。

几处炉爣炭,何人坐有毡。崎岖转行路,凛冽逼穷年。

脚指两个落,衫裳百孔穿。嘘唏鼻才润,僵直手难拳。

身固冻不死,志当穷且坚。四方丈夫事,谁为泪潺湲。

留题敏夫隐居

宋代 石介

三回到此寻逋客,杯案萧疏滋味长。山饭半瓯橡子熟,春蔬一箸朮苗香。

四时泉石应无夏,满谷云霞别是乡。终待共君结邻里,竹边相并两间房。

宋颂九首·汤汤

宋代 石介

汤汤其江,区区尔孟。
一夫当关,不知天命。
曦固于穴,蛙负于井。
咫尺之地,为可以骋。

又送从道

宋代 石介

常欲饱煖天下人,其道未得一寸施。其有二亲皆七十,糠覈不充常寒饥。

昨日访我破屋下,具鸡一只酒一卮。其起却盘箸不举,吾亲未省曾食之。

对我嘘嚱涕泗下,孝其之心真可悲。其固与我同一体,相间岂复有毛皮。

顾其之亲则吾亲,吾亲冻馁无柰何。饱煖天下心徒为,送其出门成此诗。

蜀道自勉

宋代 石介

潮阳瘴烟黑,去京路八千。吏部有大功,得罪斥守藩。

朝冲江雾行,夜枕江涛眠。蛟蜃作怪变,时时攀船舷。

鱼龙吐火焰,往往出波閒。故为相恐怖,倏忽千万端。

道在安可劫,处之自晏然。我乏尺寸效,月食二万钱。

自请西南来,此行非窜迁。蜀山险可升,蜀道高可缘。

上无岚气蒸,下无波涛翻。步觉阁道稳,身履剑门安。

惟怀吏部节,不知蜀道难。

赠孙先生

宋代 石介

世无伯乐不识马,眼看骐骥如驽骀。
先生今年四十四,才似皋夔胡为哉。
泰山山下水照石,溪声濊濊白云堆。
我居其间构茅屋,先生先生归去来。

宋颂九首·明道

宋代 石介

宋承大纪,八十年矣。
明道之政,独为粹美。
石介

石介

石介(1005-1045)字守道,一字公操。兖州奉符(今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徂徕镇桥沟村)人。北宋初学者,思想家。宋理学先驱。曾创建泰山书院、徂徕书院,以《易》、《春秋》教授诸生,“重义理,不由注疏之说”,开宋明理学之先声。世称徂徕先生。“泰山学派”创始人。关于“理”、“气”、“道统”、“文道”等论对“二程”、朱熹等影响甚大。从儒家立场反对佛教、道教、标榜王权,为宋初加强中央集权提供论据。主张文章必须为儒家的道统服务。曾作《怪说》等文,抨击宋初浮华文风。著有《徂徕集》二十卷。► 117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