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山居招友人诗

山居招友人诗

宋代 释智圆

结宇平湖滨,放意且闲逸。
陵峰时采且,服饵蠲故疾。
藜藿可供餐,茆茨可容膝。
浮生贵适性,何须羡奢佚。
清景况在目,万事安能恤。
水天争冷落,林峦共盘郁。
有时泛舟归,闲门晒残日。
径荒人迹绝,庭静精怪出。
春羹漾紫莼,冬盘列横橘。
坎井亦已乐,尺蠖谁云屈。
外境莫我惑,贞心长抱一。
涅槃终极典,虚堂第谈述。
不顾知者希,庶欲已无失。
齐物鄙庄周,见性师妙吉。
悠然混生佛,湛尔无虚实。
知音来不来,时时扫幽室。

诗人释智圆的古诗

牧丹

宋代 释智圆

栽培宁暇问耕桑,红白相鲜映画堂。
泪湿浓妆含晓露,火燔寒玉照斜阳。
黄金剩买心无厌,绮席闲观兴更狂。
谁向风前悟零落,百年荣盛事非长。

寄仁侄

宋代 释智圆

庭木西风动,闲轩落叶稠。
梦回霜月晓,信断海山秋。
道性归无念,孤吟已绝愁。
况疏林下约,烟水路悠悠。

出道场山途中作

宋代 释智圆

独下层峦景物秋。依依云木似相留。
孤舟晓泛平波去,更为青山一转头。

南塔寺上方

宋代 释智圆

绝顶深栖万虑平,路盘危石雨苔青。
江涵迥汉供闲望,雪映幽窗卷旧经。
磬击晓霜禅乍起,枕摇秋浪梦初醒。
为邻自有忘机者,月下时时扣竹扃。

古琴诗

宋代 释智圆

良工采峄桐,斗为绿绮琴。
一奏还淳风,再奏和人心。
君子不暂去,所贵禁奢淫。
后世惑郑声,此道遂陆沈。
朱丝鼠潜齧,金徽尘暗侵。
冷落横闲窗,弃置岁已深。
安得师襄弹,重闻大古音。

寄湖西逸人

宋代 释智圆

门掩翠层层,闲眠枕曲肱。
破篱冲晚浪,古屋漏秋灯。
月上招邻叟,诗成寄岳僧。
满朝簪组客,谁识醉腾腾。

边将二首

宋代 释智圆

威声飞将岂能过,号令雄师剑始磨。
雪搅长空马殭立,偷营今夜度胶河。

拟洛下分题 文石酒杯

宋代 释智圆

良匠凿顽璞,为杯异彩存。云蒸犹有润,藓駮已无痕。

静爱如冰洁,闲怜似玉温。野民便古质,长把近洼樽。

赠白莲社主圆净大师

宋代 释智圆

社客尽卿相,草堂云树间。
景分庐岳秀,人类远公闲。
夜定开明月,秋吟对暮山。
唯应谢康乐,时得扣松关。

陋巷歌赠友生

宋代 释智圆

噫颜子兮居陋巷,身虽羸兮道弥壮。
身受兮有皇都,位虽尊兮名独夫。
朝恣瑶台之乐兮,暮遭黄钺之诛。
是知不义之富贵如浮云兮,惟道德为性命之要枢。
海滨有士兮慕颜子,心重朝闻兮轻夕死。
纷纷糖粃兮视雄豪,凛凛冰霜兮洁行止。
荜门寂寞何琐琐,执卷忍饥终日坐。
杨雄免遭甄丰戮,朱建终罗辟阳祸。
射群高墉会有时,于君无可无不可。

孤山诗二首

宋代 释智圆

峭拔湖心起,湖心四望通。
盘根入巨浸,叠翠点寒空。
势迥侔蓬岛,层危敌阆风。
僧楼笼淡雾,雁塔礙飞鸿。
晓井金沙粲,晴坡玛瑙红。
喷云春雨外,照影夕波中。
野蔓垂枯柏,疏钟匝梵宫。
闲泉澄极顶,幽径入深丛。
古迹谈皆异,秋屏寫未同。
乐游非俗客,静望属渔翁。
买去知无价,栖来思岂穷。
翻嗟市朝里,尘土日濛濛。

慎交歌

宋代 释智圆

莫言青松青,有时亦摧折。
莫言圆月明,有时亦亏缺。
莫逆论心素,刎颈定交结。
年发未及衰,交情已消歇。
俄因竞分寸,忽尔成楚越。
爱之欲其生,恶之欲其死。
识欲松枯及月亏,请看陈馀与张耳。

照君辞

宋代 释智圆

昭君停车泪暂止,为把功名奏天子。
静得胡尘唯妾身,汉家文武合羞死。

寄余秀才

宋代 释智圆

去秋曾访我,一别又经年。
落日无来信,西风满耳蝉。
头应添素发,诗合有新编。
未可轻丹桂,蹉跎老海边。

咏亡有禅师山斋养猕猴

宋代 释智圆

闲庭树树果垂霜,听法犹怜入草堂。异类岂能知礼节,每来相对坐禅床。

寄德聪师

宋代 释智圆

古院稽山下,幽栖厌客寻。
机心禅外尽,诗思病来深。
缾水寒澌结,杉风晚磬沉。
他时若招隐,香火继东林。

病中感体元上人见访

宋代 释智圆

犬吠衡门宿雾消,草堂风冷竹萧萧。
若非故友怜衰病,谁肯凌晨访寂寥。

登楼感事寄天台友人

宋代 释智圆

闲倚危栏思黯然,浮生谁共欢流年。
浮催华发生无极,心许青山去有缘。
冷谈空江澄暮色,参差归雁没寒烟。
吟馀更羡林间客,高卧深云听瀑泉。

赠简上人诗

宋代 释智圆

常人隐林泉,反为名利萦。
志士处阛阓,杳有江湖情。
有客务高洁,禅房闭重城。
闲门无俗迹,坏壁饶虫声。
卧落春砌花,吟尽霜蟾明。
道希君子知,贫任时人轻。
秉操期不渝,长保孤松贞。

武肃庙

宋代 释智圆

土德衰微后,忠诚道不群。
誓功陈带砺,霸业拟桓文。
妙略奸雄慑,英声四海闻。
山旁遗庙在,牢落闭深云。
释智圆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 26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