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武肃庙

武肃庙

宋代 释智圆

土德衰微后,忠诚道不群。
誓功陈带砺,霸业拟桓文。
妙略奸雄慑,英声四海闻。
山旁遗庙在,牢落闭深云。

诗人释智圆的古诗

寄题梵天圣果二寺兼简昭梧二上人

宋代 释智圆

群峰耸危碧,倒影沈空江。
清景生晚晴,冷色涵虚窗。
消摇纵吟赏,能使吾心降。

九月望夜招处士林君泛湖玩月

宋代 释智圆

病负中秋约,残秋月自新。
寒波沈皓魄,碧落辗冰轮。
风静丰声绝,烟收岳影均。
何妨此夕玩,况是不羁人。

谢可孜上人惠楞严般若二经并治脾药

宋代 释智圆

经妙荡烦惑,药灵医病身。
道明无去住,方验有君臣。
静玩知心寂,时飡觉气均。
徘徊感知己,于我分弥亲。

怀同志

宋代 释智圆

孤吟成白首,十载别同声。
海国书难到,空堂梦易成。
淳风心共乐,直道世多轻。
未卜重相见,波涛万里程。

怀南游道友

宋代 释智圆

曾闻飞锡入南闽,鹤态云踪不可亲。
静夜独吟空对月,昔年聚话更无人。
波涛路阻书难到,泉石房闲梦自频。
未省相逢在何日,西风萧索浙河滨。

病起自嘲

宋代 释智圆

林下羸羸一病躯,四旬欹枕减肌肤。
闲来试照秋泉看,金镀形容雪染鬚。

潜夫咏

宋代 释智圆

有叟匿姓名,自号为潜夫。
潜身在云泉,潜心入虚无。
身心俱已潜,质直反若论。
智者谓之智,愚者谓之愚。
愚智自彼异,潜夫未曾殊。
陶陶乐天和,任性何曾拘。
宗儒述孟轲,好道注阴符。
虚堂踞高台,往往谈浮图。
漫衍虽无家,大方贵无隅。
俗人每侧目,订之为狂徒。
素隐而行怪,执政宜先诛。
天公既保全。幸得存微躯。
冲雪登高山,乘月泛平湖。
性灵敌云闲,形骸类松枯。
何以免饥寒,认得衣中珠。

病中怀石壁行绍上人

宋代 释智圆

石壁春归去,孤山秋未来。
夜深扶病坐,明月照苍苔。

孤山诗三首

宋代 释智圆

仙贪湖西见,湖西景有馀。
春融迎晓日,秋碧礙空虚。
竹荫高僧塔,云迷处士居。
史迁今若在,此处合藏书。

草堂书怀

宋代 释智圆

浮华念久绝,闲卧爱茆堂。
门外沧洲阔,闲中白日长。
庭寒频坠果,炉暖忽飘香。
寂寂无他事,谁知世路忙。

舟次游乾元寺

宋代 释智圆

古树垂清阴,维舟暂登陟。闲吟尘想绝,久坐天籁息。

幡影飏晴空,溪光澄暮色。挂帆寻去路,烟水查无极。

寄梵天上方政侄

宋代 释智圆

一讲更无事,悠然自不群。
闲情江上月,孤迹槛前云。
径冷秋苔合,杉寒宿鸟分。
涛声旦暮近,应向出禅闻。

经松江陆龟蒙旧居

宋代 释智圆

甫里旧深隐,夫君道不行。
清名身后在,明月夜来生。
寒水曾垂钓,春田久废耕。
空遗散人传,千古见高情。

山中自叙

宋代 释智圆

闭门业文翰,谁谓溪山陋。
闲卧贵道肥,谁谓形容瘦。
斯言谷无玷,内省庶不疚。
深识浅江海,宽量窄宇宙。
邻女少学嚬,海夫多逐臭。
时来松下坐,清风满怀袖。

赠夷中师

宋代 释智圆

澹泊背时态,悠然尘外心。
静吟霜月尽,归梦海云深。
室冷苔生榻,窗闲鸟觑琴。
幽栖共得趣,乘兴几相寻。

戏题四绝句其一·鹤自矜

宋代 释智圆

紫府青田任性游,一声清唳万山秋。
仙材况有千年寿,鹿犬凡鸡岂合俦。

病起自叙

宋代 释智圆

盗蹠死牖下,伯牛遭恶疾。报应似无徵,苍苍意难悉。

乃考竺乾教,其旨明踰日。业以三世论,事匪二生讫。

伊余本好道,执善长虑失。无端六腑病,每苦我形质。

百骸失调畅,四时少安逸。今岁夏云满,秋熟如火室。

脾疾因兹生,顿觉减寝食。无何误服药,到泻苦非一。

过客为忧惶,儿童亦战慄。吾心暗且喜,浮生从此毕。

发言嘱后学,此事汝无恤。吾年四十五,去矣非短屈。

至理无去来,妄想分凶吉。我先凿山窟,汝宜即藏密。

不用报亲朋,无学世哭泣。四时为送葬,庶物甚充给。

遗文三百卷,空言或可习。见恶如探汤,见善如不及。

湛湛无生源,深浅当自挹。嘱之语方终,忽觉病小醒。

扶几起暂坐,渐渐四体轻。又过三五日,倚杖登危亭。

俯首视群物,仰面观太清。秋山叠叠翠,夜月圆圆明。

岂意今之日,犹存危脆形。凭栏不忍归,聊适我心情。

虚幻三界中,旅泊非久停。

寄葛溪爽上人

宋代 释智圆

削尽浮华念,闲居道已成。
梦幽关水石,门冷掩杉柽。
百衲禅中弊,苍髭病后生。
何人问真理,笑指葛溪声。

观剑客图

宋代 释智圆

飞剑纵横乍可惊,翻疑风俗妄传声。
如今至穷在何处,不出为人平不平。

寄道士

宋代 释智圆

长闻披鹤氅,城市往来频。
得道人难测,和光迹易亲。
堂闲秋擣药,坛冷夜朝真。
几忆蓬壶顶,蟠桃烂漫春。
释智圆

释智圆

释智圆(976~1022),字无外,自号中庸子,或称潜夫,俗家姓徐,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初天台宗山外派重要的诗文僧。他隐居西湖孤山多年而卒,后人因称其为“孤山法师”。释智圆虽为佛徒,但颇爱好儒学,喜为诗文,是唐中叶至宋初儒释道三家学说相互渗透的时代潮流下,致力于儒释相通的学 。 ► 268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