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边将 其三

边将 其三

宋代 司马光

横吹长笛千万骑,将军塞北立功回。边人争出孤城望,渐见旌旗天外来。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之美访及不获展奉以诗为谢

宋代 司马光

昔君来阙下,定馆必吾庐。
今者虽相值,依在是索居。
不堪休沐少,便使往还疏。
深愧原思巷,空回长者车。

穷兔谣二首

宋代 司马光

兔营三窟定何在,棘间堑底高邱巅。
却行百步方跃入,示免余踪留雪四。
少年何为无恻隐,解鹰纵犬薰以烟。
人言兔狡非兔狡,窘急偷生真可怜。

送高陟归金陵

宋代 司马光

之子秣陵去,悠悠天暂东。
帆开晓风疾,潮落夜江空。
在昔才华盛,至今人物丰。
山川气虽尽,龙虎势犹雄。
卞玉已三献,齐禽会一冲。
当令关下吏,洗目认终童。

和范景仁谢寄西游行记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八水三川路渺茫,翠微深处白云乡。目■懒拭如松液,领发频抓似栗房。

林壑不嫌无用物,形骸难入少年场。缘苔蹑蔓知多少,千里归来屐齿苍。

送晁校理知怀州

宋代 司马光

鸡犬相闻桑柘春,风光明润帝乡邻。
群峰光转太行角,万谷同趋马颊津。
簪组倾都邀别袂,壶浆满路候行尘。
非君厌薄承明直,天子方今重治人。

山中早春

宋代 司马光

山木欣欣意,春光次第催。
欹巾望归雁,伏槛听新雷。
岩静闻冰折,巢空喜燕来。
涧花从寂寞,亦向草堂开。

座中呈子骏尧夫

宋代 司马光

微雨虽妨行乐,薄寒却解留花。今日且游小圃,明朝更向谁家。

又寄题陟屺寺

宋代 司马光

郑南峰下寺前轩,反景分明见渭川。
为报十年容易别,於今愁悴不如先。

走索

宋代 司马光

伎儿欲夸众,喜占衢路交。
击组不厌长,缚竿不厌高。
空中纷往来,巧捷如飞猱。
却行欠肤寸,倒絓连秋毫。
参差有万一,虀粉安可逃。
钱刀不盈掬,身世轻鸿毛。
徒资旁观好,曹偶相称褒。
岂知从事者,处之危且劳。

二月二十四日馆宿兴宗舍后桃花盛开偶书牖上

宋代 司马光

金马春寂寂,秾桃随意开。夕风零落尽,不待主人来。

谏院题名记

宋代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常志其大,舍其细;先其急,后其缓;专利国家而不为身谋。彼汲汲於名者,犹汲汲於利也,其间相去何远哉!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版,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秋雨霁倏闻宗圣案伎应这饮酒诗呈宜甫

宋代 司马光

寒风细雨未晴天,密似轻尘薄似烟。
一室独吟图史乱,四邻高会绮罗鲜。
雁飞斜柱弦随指,蟹芦新螯酒满船。
自笑不歌仍不饮,昏昏只解枕肱眠。

南园杂诗六首 修酴醾架

宋代 司马光

贫家不办构坚木,缚竹立架擎酴醾。风摇雨渍不耐久,未及三载俱离披。

往来遂复废此径,举头碍冠行絓衣。呼奴改作岂得已,抽新换故拆四篱。

来春席地还可饮,日色不到香风吹。

五哀诗·晁大夫

宋代 司马光

人主恩犹盛,谗夫开舌端。
旋闻就斧质,不得解衣冠。
反虏齿缠冷,谋臣心尽寒。
晁宗噍类尽,汉室泰山安。

寄题张著作

宋代 司马光

玉垒老先生,逍遥乐太平。门阑百客盛,冠盖一乡荣。

国族招邀近,堂皇指顾成。江山对平远,图史散纵横。

止水中心适,秋毫物外轻。鲤庭新露冕,闾巷不须惊。

再使河北

宋代 司马光

桑麦青青四月初,皇华使者又指车。
为臣岂得辞王事,只向金銮坐读书。

圣俞惠诗复以二章为谢

宋代 司马光

我得圣俞诗,终身变何有。
名字吒文编,佗年知不朽。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投

宋代 司马光

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
于宝识之希,未必庇众目。
应辰宝高风,跂从自西蜀。
平生示相识,歉歉不自足。
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
得官当入秦,行李示结束。
先求圣俞门,执贽请所欲。
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黩。
羸马惮远行,毛鬣寒瑟缩。
旅拒不肯前,一步九刺蹙。
饥童袖拥口,手足尽皲瘃。
论时久未出,窃骂怨满腹。
归来面扬扬,气中饫粱肉。
累累数十字,疏淡不满幅。
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
长安十五驿,重复间川陆。
轩诗怀袖间,倦懑辄披读。
高吟桑野阔,目瞑即投宿。
自可忘羁愁,行瞻灞陵曲。

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日丽芙蓉阙,春荣太液波。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过。

芳树门阿密,嘉鱼在渚多。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独乐园七题·钓鱼庵

宋代 司马光

吾爱严子陵,羊裘钓石濑。
万乘虽故人,访求失所在。
三公岂易贵,不足易其介。
奈何夸毗子,斗禄穷百态。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