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读汉武帝纪

读汉武帝纪

宋代 司马光

方士陈仙术,飘飘意不疑。
云浮仲山鼎,风降寿宫祠。
上药行当就,殊庭庶可期。
蓬莱何日返,五利不吾欺。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酬邻几问不饮栽菊

宋代 司马光

黄菊本天物,先随元化生。酒醴乃人功,后因仪狄成。

酒客强亲菊,菊酒初无情。种之荒阶侧,何尝妨独醒。

脩竹气萧洒,自合生君庭。

叠石溪 其一

宋代 司马光

道傍行采药,石底卧题名。野老相迎拜,溪童乍见惊。

五哀诗·李牧

宋代 司马光

椎牛飨壮士,拔距养奇材。
虏帐方惊避,秦金已闇来。
旌旗移幕府,荆棘蔓丛台。
部曲依稀在,犹能话郭开。

送物寺丞赴辟秦州判官

宋代 司马光

征西大府开,后乘得高材。
区脱烽烟静,渠搜职贡来。
陇云低玉帐,羌舞奉金罍。
信美从军乐,修梧茂帝台。

又和南园真率会见赠

宋代 司马光

白头难入少年场,林下相招莫笑狂。绿筱影侵棋局暗,黄梅花渍酒卮香。

任真自愧殽羞薄,假寐初便枕簟凉。酬应诗豪困牵率,从来懒放似稽康。

瞑目

宋代 司马光

瞑目思千古,飘然一烘尘。
山川宛如旧,多少未来人。

中秋夕始平公命与考校诸君置酒赋诗

宋代 司马光

月华秋色雨鲜新,万里澄空不受尘。兔濯素毛腾浩露,桂飘香实下飞轮。

光侵酒面寒无力,清入诗豪健有神。坐客何须辞醉倒,相君应不惜车茵。

秋雨霁倏闻宗圣案伎应这饮酒诗呈宜甫

宋代 司马光

寒风细雨未晴天,密似轻尘薄似烟。
一室独吟图史乱,四邻高会绮罗鲜。
雁飞斜柱弦随指,蟹芦新螯酒满船。
自笑不歌仍不饮,昏昏只解枕肱眠。

咏史 其三

宋代 司马光

春风三阁上,珠翠日纷纷。乐饮陶江月,清歌遏海云。

醉中失陈国,梦里入隋军。玉树庭花曲,凄凉不可闻。

又代孙检讨作二首

宋代 司马光

人为天地客,处世若浮休。
岂有生长在,祗知名可留。
露沾寒草晚,风啸白杨秋。
地下求文友,应从顾陆游。

又是和夜雨宿村舍

宋代 司马光

积雨久未阕,岂徒行客忧。
夜闻屋中人,叹息悲田畴。
方春播殖时,种食皆外求。
鞭诃犯赤日,酷烈惭羸牛。
草秽竞禾长,从人借鉏耰。
晨薅载星起,日闇未能休。
岂无一时勤,所觊岁有秋。
今兹昏垫灾,大野成洪流。
直疑沧海溢,蚕栗浮陵丘。
昔时百丈原,泛泛皆挐舟。
乔木失端杪,饥鸟下无投。
黍稷沈黄泥,圭谷安可收。
嗟予乏技能,无以易糠麰。
贩鬻固所昧,敢诧市井游。
欲依盗贼群,丑不闲戈矛。
已载任天地,无益徒为愁。
一身无死所,况为妻儿谋。
之美爱物者,凄然涕沾裘。
一夫有不获,伊尹为深羞。
何当富斯民,比屋囷仓稠。
惜哉禄秩卑,此志终宜酬。

早春 其一

宋代 司马光

梅梢柳萼未全开,日澹风和春意来。雨后谁家有桃李,会须多买及时栽。

孟尝君歌

宋代 司马光

君不见薛公在齐当路时,三千豪士相追随。邑封万户无自入,椎牛酾酒不为赀。

门下纷纷如市人,鸡鸣狗盗亦同尘。一朝失势宾客落,唯有冯驩西入秦。

又寄

宋代 司马光

心目悠悠逐去鸿,别来容易四秋风。莫嗟密密书连纸,万里经年信一通。

吕禄庙

宋代 司马光

赤帝祚四百,徒然诸吕谋。
山游逢友卖,未返见家收。
蔽冢昔无记,遗祠今幸留。
士心俱左袒,何怨曲周侯。

瞻彼南山

宋代 司马光

瞻彼南山,有梌有棠,
维叶牂牂。君子之燕,
笾豆洋洋,鼎俎将将。
百羞阜昌,上下乐康,
邦家之光。君子万年,
抚有四荒,受禄无疆。

闻龚伯建下第

宋代 司马光

文章真长物,堪叹又遗贤。
利器空埋土,灵光久照天。
赵锥犹未出,荆璧会须传。
道在虽穷困,知君不慨然。

和潞公伏日晏府园示座客

宋代 司马光

盛阳金气伏,华宇玉樽开。
真率除烦礼,耆英集上才。
炎蒸疑远避,流景忘西颓。
幸添俊游并,仍惭右席陪。
蒲葵参执扇,冰果侑传杯。
相国方留客,如何务早回。

过故洛阳城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蕖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昌言见督诗债戏呈绝句

宋代 司马光

学馁才贫杼轴劳,踰年避债负诗豪。倒囊不惜偿虚券,未敌琼瑶旧价高。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