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孙一元
眼底何人画松树,一株两株拂烟雾。青入石泉形影空,老摧岩壑愁日暮。
山鬼作灵夭矫行,于菟受缚却回顾。摩挲双眼看不真,恍然步入庐山路。
气寒心悸狂欲踆,仰面大叫真宰怒。雷霆排空顷刻成,茅堂却被风拔去。
停杯收卷起长嗟,四壁秋声雨如注。
解衣
解衣坐渔梁,水风来许许。月明不见人,幽篁自相语。
濯发
濯发泉水碧,更坐洒天风。麋鹿不相避,同在此山中。
休宁汊口十咏 其三 笔峰
山势南来远,笔峰独不群。烟岚晴露颖,草木碧成文。
人物千年秀,道源百世闻。夕阳重回首,高望入寒云。
松厓歌寄方方伯寿卿
吾闻徂徕之山,巀嶭高万丈,上有古松千高蟠踞厓之颠。
白日行天不到地,苍藤翠茑倒挂相钩连。皴皮剥落根半露,偃盖反走枝相缠。
下有元精山灵秘流膏,入土今千年。樵人牧竖不敢伐,乃知神物天能全。
阴厓半夜起蛟蠖,哀壑万里含云烟。世间此木不见用,偃蹇独卧空山前。
只今大厦将倾圮,风雨无庇真堪怜。呜呼安得此木供采用,能令四海苍生重熙然。
寄青空道人
斗酒长歌对夕曛,相思无那隔重云。夜来梦到西湖路,白石滩头鹤是君。
春日王氏池亭一首
别浦渔歌近,临流水槛开。主人时杖屦,斜日在莓苔。
沙净新篁出,亭幽群鸟来。习池风景异,喜有葛强陪。
题孙道甫小景五首 其三
秀色尽堪餐,身轻意欲举。日观倚高寒,排云与天语。
南荣老人歌
南荣老人睡起晚,过午柴门日初转。下床看山懒不冠,山光树光浑莫辨。
秋风更觉草堂深,鸟雀相驯机事浅。平生得处不须书,爱云弄泉岁华晏。
净业二首 其一
薰炉参鼻观,蒲团伴法喜。闭门风叶堆,半月书不理。
梦游黄山吟
朝看黄山图,暮梦黄山行。手扪天都月,一笑云烟横。
丈人眉如霜,采秀忻相迎。酌我以石髓,遗我以琼英。
泠然跨黄鹄,更欲游空明。群峰忽不见,一举还自惊。
觉来发长叹,半窗松雨鸣。
失鹤六首 其五
只在秋江上,孤踪竟所之。花间扶杖处,竹外听泉时。
野客来玄圃,山僧寄紫芝。此时还忆汝,伴我夜吟诗。
坐竹林精舍
高帻短袍云霞光,扁舟系缆野篱傍。焚香静坐了无语,山寺闭门春竹长。
乌啼
乌啼野树岁将暮,满眼菉葹行路艰。老我秪应依白堕,几人犹未识青山。
百年知己长镵在,万事无心拄杖閒。独倚高原望明月,隔云黄鹤几时还。
席上分韵同咏红梅忌绛雪胭脂丹砂霞色酒晕二首 其二
平生正尔拟相亲,面着无言意更真。红拂敢疑颜色似,清风林下谢夫人。
寿杨氏母九十
阿母逢初度,北堂风日晴。花光动酒影,玉笛转春声。
女阁清樽在,华筵白发明。膝前供笑语,愿祝到云礽。
文徵明为其友人伍君求作山水小幅十年甫成君求出示予因赋绝句
茧光墨色喜新增,肯作寻常断壁称。十载独留阿堵妙,画师谁是顾金陵。
浔阳歌十首 其十
闻道君王统六师,蛮兵百万羽林儿。亲征若果临南徼,江水今为饮马池。
吴女词三章 其二
当窗织锦字,抛梭声咿哑。阿弟不肯閒,拆我牵牛花。
脩竹亭
脩竹何年种,虚亭散翠阴。清风自长夏,赤日避高林。
袅袅山云净,娟娟溪雾深。地偏人不到,来往动高吟。
晨起见菊花盛开有怀青田令殷近夫
鸟下清晨日色净,起开双户照花幽。故人何恋五斗粟,不共东篱万斛舟。
孙一元
(1484—1520)明人,自称关中(今陕西)人,字太初,自号太白山人。风仪秀朗,踪迹奇诘,乌巾白帢,铁笛鹤瓢,遍游名胜,足迹半天下。善为诗,正德间僦居长兴吴珫家,与刘麟、陆昆、龙霓、吴珫结社倡和,称苕溪五隐。有《太白山人稿》。► 272篇诗文
题美人图六首 其三 鞦韆
枕上漫尔成诗
泛高士湖
梅杖
郑继之地官久不过湖上奉简
李参戎汝盛手持白羽扇见遗口占奉答
田园卜居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三 学礼亭
赠殷近夫靖江二十韵
赠别顾华玉谪全州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五
休宁汊口十咏 其六 云溪
题爱日楼
访许进士台仲九杞山中二首 其一
浔阳歌十首 其三
幽居杂兴十首 其九
闻江阴解围喜而独酌烂醉
鹅湖费阁老见访山中作诗赠之
席间戏和近夫
近夫雨中载酒夜访
蟠桃图为鲍氏母寿
秋夜渡江
松树障子歌
浔阳歌十首 其六
致道观看七星桧树歌
赠黄得之二首 其二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九
寄越中诸友
同孟佥事望之登虎丘山
戏效汪京兆西湖六首为孙道甫书于湖之南屏山居 其二 和靖答不允
发漕河
次韵答邵国贤少司徒
耽酒
解所佩日本小剑遗殷近夫作公莫舞
江南大水歌六首 其三
题孙道甫东园卷
海盐陈用明朱元素僧明秀见访山中酒次作诗赠之
赠徐廷应
浔阳歌十首 其九
有感二首简休阳程世大 其一
庚午九月廿五日梦中偶得
思贤书院十首 其五 名宦祠
题美人图六首 其六 题诗
石川子夜半相访
简程确斋
春日游惠山以老杜一径野花落孤村春水生衍韵次第得诗十首 其八
把酒漫成
岳武穆王祠
费鹅湖阁老顾与成参议同访有诗见遗依韵和答
奉和文徵明元日见访
山居一首僧廉一清过访作赠
闻郡使者救水荒
西湖山居
春晚归山中草堂
送吴希明
约鹅湖费阁老明年同游武夷山因作短歌二首赠别 其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