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代 :徐贲
独坐面萍池,微凉汎碧漪。意缘多病懒,诗是苦吟迟。
孤柳风难定,丛篁雨不欹。萧閒此中趣,未信鬓如丝。
赠崔孝子
洪洞被前振鼙鼓,东家被杀西家虏。崔郎逃兵被更深,手引诸儿背驮母。
须臾兵急行恐迟,月昏霜滑被崄巇。大儿牵衣小儿哭,心在护母宁恋儿。
仓皇弃儿巅岩里,永割慈情知必死。明朝邻里忽抱还,全家相看尽惊喜。
我知此事由衷情,不有神护安能生。儿今拜父孙拜母,一家团栾居乐土。
次韵看花四首 其一
数点飞花覆短莎,风光初暖已胜罗。连朝不向东园去,红渐稀疏绿渐多。
九月八日菊同高季迪赋
黄菊移来雨后新,含香敛色待芳晨。今朝相对谁怜我,明日来看剩有人。
怀李三庄
篱寒菊未折,墙阴草易衰。栖禽深避雨,游鱼暗分漪。
幽居自多感,况此阻良期。虽非间川岳,同晨怅离思。
送王团练赴边
空木
老树依依涧水隈,荒岩春少只苍苔。不知过往山中客,谁为伤心吊赋来。
答故人杨宪副孟载
忆在并州喜合并,别来两见岁华更。自知诗里两情少,顿觉尊前老态生。
桑枣谁家非乐土,云沙何处是边城。怀君几度频登览,寒日千山雪正晴。
病中示游生兄弟
炎暑负微恙,开轩来远风。空山何所有,草木菀风丰。
终朝起复卧,俯仰将焉从。固乏宾友集,诸生赖相同。
时令诵古诗,听之意无穷。纵无饭疏食,乐亦在其中。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八 羊肠坂
盘盘羊肠坂,路如羊肠曲。盘曲不足论,峻陡苦踯躅。
上无树可援,下有石乱蹙。一步一嗟吁,何以措手足。
途人互相顾,屡见车折轴。少时徒耳闻,今日亲在目。
不经太行险,那识安居福。
赠朱道士默斋
遥遥紫霞境,皓皓白玉京。仰瞻上帝居,飞观森太清。
凤采焕丹扆,豹尾罗霓旌。琅珰风中璈,要眇云间笙。
缤纷宝花堕,窈窕仙姝迎。璚函降金箓,宿契符端诚。
真人跽已受,一悟超长生。默然守元静,贞如保黄宁。
元气融太和,神光蔼阳精。九灵体至妙,八景澄虚明。
以兹性命理,遂藉丹台名。回念属下土,垂悯诸苦情。
能以刀圭药,济度埃下氓。稽首大道尊,永践昆崙庭。
次衍师韵
偶因故人留,不遂林下期。遥知看月处,为我立多时。
过俞幻闇故居
水南别业远无邻,我独重来是故人。经榻香灯重旧火,禅房花木自新春。
传心曾嗣高僧法,画影空留居士身。寂灭不知何可乐,凡情未免为沾巾。
閒行 其二
绿树黄鹂处处山,偶从溪上看云还。人生未许全无事,才得登临便是閒。
寄佺讲师
荒村古寺无人到,独爱轩窗水次开。池上风光看不尽,莲香才过桂香来。
送吕管勾
喜方张二山人见过
伊余积渊抱,郁郁寡欢心。披卷即追故,抚景又悲今。
赖兹二三友,携挈遥相寻。阅耕涉南亩,属望踰前林。
草木发佳色,禽鸟相和音。虽乏珍肴具,清酤聊可斟。
岂惟事言笑,亦得弄书琴。冷然郢中曲,婉乎洛下吟。
微此良宴会,离索信难任。
赠山中隐者
居久辞簪绂,萧然世外心。壶成师授药,囊积自烧金。
长啸千峰表,閒行百涧浔。犹嫌樵牧到,更欲住云深。
寓舍燕
燕子飞来日几遭,又从窗外立花梢。分明探得人心意,方敢衔泥补旧巢。
中秋夜对月有咏 其一
拟将诗酒赏良时,久不吟诗思苦迟。无酒已辜今夜月,如何容得更无诗。
待董彦正文学次王守敬主簿韵
旅馆江湖苦往来,那堪时节并相催。雪当腊尽寒才见,梅在春前冻未开。
野客过期空具黍,山童不语讶停杯。相思独坐寒斋晚,禁得边城鼓角哀。
徐贲
(1335—1393)元明间苏州府长洲人,字幼文,号北郭生。工诗善画。为十才子之一,又与高启、杨基、张羽合称吴中四杰。元末为张士诚掾属。张氏亡,谪临濠。洪武二年放归。后授给事中,改御史,巡按广东。官至河南左布政使。以征洮岷军过境,犒劳不时,下狱死。有《北郭集》。► 357篇诗文
次韵别方员外
折莲子呈孟载
伤往
赋得刘伶台送丁掾之淮安
送王守敬还淮南
送程校书昱分得柳字
题倪云林竹 其六
晚过西崦费氏别业赠明天目长老
寄蒋道士
五索效韩偓 其五
寄高偶仲
翠竹黄花二仕女图 其二
同季迪宿丁至刚南轩
李逸人同川药隐
赋得雪山送陈庭学
题田家
许将军墓
题倪云林竹 其四
画马 其二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七 天井关
五索效韩偓 其一
悼陆廷臣
篬筤轩
逢侠客
重游道场
题杨补之十梅 其六 野
步至西余山有咏
赋得狮子山送何本道
访柱上人
题逸人陋居
送客至东迁精舍次董著作韵
松路山岩图
渔父篇赠瞿敬夫
陈允中乱后归故陇营居见寄奉答
丁未六月廿八夜作
哭韩景华教谕
己酉八月十七日夜泛碧浪湖泊浮玉山对月呈席上诸公
咏鸥得苗字
题杨补之十梅 其七 竹
巨峰林馆图
舟中闻歌呈张文学
九月十六日陈逸人旭访余蜀山中明日将还武塘因赋此送别
夜行东湖
十二月廿一日寻梅到西坞留题山家
次韵看花四首 其二
戊申正月试笔
和杨仪曹基舟次邵白怀寄
晋冀纪行十四首 其九 沁渡
同唐文学肃王校书行访衍略二上人留宿真庆精舍得闻字
圆明寺会宿次韵别吴校书
画马 其一
次蜀山别韩文学同杜校书记李逸人庄
题山果幽禽
题杨补之十梅 其四 雪
题杨补之十梅 其一 水
石帆山图
哀故枢密西夏迈公
题彭江
夜坐次高季迪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