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桃李今春胜去春,添新换旧却重新。冥搜奇特根窠底,妙简团栾树子匀。
移处带花非差事,登时著子亦娱人。坡云十载方成荫,未解诚斋别有神。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郡圃晓步因登披仙阁四首 其二
李花半落雪成堆,末后桃花陆续开。白锦地衣红锦障,侵晨供张等侬来。
醉后撚梅花近壁以灯照之宛然如墨梅
老子年来画入神,凿空幻出墨梅春。壁为玉板灯为笔,整整斜斜样样新。
五更过无锡县,寄怀范参政苏侍郎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厌看家园桃李春,踏青行遍四山村。芳菲看尽还归看,看得园花特地新。
过杨子江二首 其一
祇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第一功。
上元前一日游东园看梅三首 其三
春到东园恰□□,腊前闻已破南枝。□□□□□□□,□旦元□□□诗。
问春二首 其二
元日春回不道迟,匆匆未遣万花知。道山堂下红梅树,速借晴光染一枝。
入上饶界道中野酴醾盛开二首 其一
千朵齐开雪面皮,一芽初长紫兰枝。一芽来岁还千朵,谁见开花似雪时。
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得十诗 其一
雨罢饶晴色,松阴转午时。堆成李花雪,开遍海棠枝。
旋酌新篘酒,留题细字诗。不来真是枉,欲去更云迟。
晚憩富阳二首 其二
春馀客里政无聊,忽报潮头雪样高。急唤清空竹陵酒,旋尝梅子与樱桃。
过西山
一年两踏西山路,西山笑人应解语。胸中百斛朱墨尘,雨捲珠帘无半句。
殷勤买酒谢西山,惭愧山光开我颜。鬓丝浑为催科白,尘埃满胸独遑惜。
山店松声二首 其一
脩涂残暑仆夫劳,午憩茅檐尺许高。忽有凉风飒然起,小松呼舞大松号。
明发祁门悟法寺溪行险绝六首 其二
一派泉从千丈崖,轰霆跳雪泻将来。无论惊杀行人著,两岸诸峰震欲摧。
好事近·七月十三日夜登万花川谷望月作
明发阶口岸下
过陂子径五十馀里乔木蔽天遣闷柒绝句 其四
为怜上轿齧人肩,下轿行来脚底穿。客子心心愁欲暮,碧云偏作半阴天。
芗林五十咏 其六 退斋
争进千岐捷,辞荣一著难。生龟教脱壳,试作个般看。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一
湘之山舒幽幽,湘之水舒舒舒,我来舒桂之阳。春聿云莫舒,上下绿净而交如。
鸟鸣舒花乾,彼湘之人士舒咏游而鱼鱼。长者舒矩步,童子玉雪舒趋亦趋。
挟策舒抱琴,若将游舒物之初。野风舒脩脩,吹万而不可执舒,所过而敷腴。
长者顾谓童子曰:快哉此风,吾为汝援琴而歌之。
歌曰:沧浪舒濯缨,风凉舒舞雩。微德人舒焉归,以斯道舒金玉。
予欲问津舒沂之水,其则不远舒,又焉知湘江之非欤。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稚子弄冰
过宝应县新开湖十首 其三
跋余伯益所藏张钦夫书西铭短纸二首 其二
远峰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江绿道院集戊申四月九日得请补外初出国门宿
春晴怀故园海棠二首 其二
跋淳溪汪立义大学致知图二首
寄题喻叔奇国傅郎中园亭二十六咏横枝
赠写真刘敏叔秀才二首 其一
秋夜极热三首 其二
和皇太子梅诗二首 其二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和罗巨济山居十咏 其九
昨日访子上,不遇。裴回庭砌观木犀而归,再
观蚁二首
和张器先十绝 其九
蒲桃乾
尝荼
待家酿未至且买姜店村酒
静坐池亭二首
送张定叟二首
烛下梅花二首
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诗
从丁家洲避风行小港出荻港大江三首 其三
和李子寿通判曾庆祖判院投赠喜雨口号八首 其七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
醉後题壁
春草二首
文远叔挽词
送刘茂材主簿之官理定
过沙头三首 其一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易允升画像赞
过真阳峡六首 其二
清晓洪泽放闸四绝句 其二
小溪至新田四首
瓶中淮阳红牡丹落尽有叹三首 其一
一鹭先立池中,有双鹭自外来。先立者逐之,双鹭亟去,莫敢敌者
题吴江三高堂张季鹰
题吕子明国谕退庵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六 观善斋
过真阳峡六首
舟过桐庐三首
早行鸣山二首 其一
张尉惠诗和韵谢之三首 其二
寄袁起岩枢密贺新除仍谢送四缣并诗集兼恳求陈婿荐书二首 其二
三辰砚屏歌
己丑上元后晚望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宸殿贺雪
净远亭午望二首 其二
四月中休日闻蝉
南海陶令送水沉,报以双井茶二首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 其一 诣斋
送韩子云检正将漕江东二首 其二
和张钦夫望月词
宿池州齐山寺,即杜牧之九日登高处
张丞相咏归亭词二首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