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入陂天径

入陂天径

宋代 杨万里

下一岭,上一岭,上如登天下如井,人言个是陂天径。

猿藤径里无居民,陂天径里无行人。冷风萧萧日杲杲,露湿半青半黄草。

前日猿藤犹有猿,今此一鸟亦不喧。树无红果草无蕊,纵有猿鸟将何餐。

两山如壁岸如削,一径缘空劣容脚。溪声千仞撼林壑,崖石欲崩人欲落。

来日长峰径更长,陂天径荒未是荒。蒋家三径未入手,岭南三径先断肠。

诗人杨万里的古诗

题文发叔所藏潘子真水墨江湖八境小轴浙江观

宋代 杨万里

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吴侬只言黠,到老也看潮。

正月十二日游东坡白鹤峰故居其北思无邪斋真迹犹存

宋代 杨万里

诗人自古例迁谪,苏李夜郎并惠州。人言造物困嘲弄,故遣各捉一处囚。

不知天公爱佳句,曲与诗人为地头。诗人眼底高四海,万象不足供诗愁。

帝将湖海赐汤沐,仅仅可以当冥搜。却令玉堂挥翰手,为提椽笔判罗浮。

罗浮山色浓泼黛,丰湖水光先得秋。东坡日与群仙游,朝发昆阆夕不周。

云冠霞佩照宇宙,金章玉句鸣天球。但登诗坛将骚雅,底用蚁穴封王侯。

元符诸贤下石者,祗与千载掩鼻羞。我来剥啄王粲宅,鹤峰无恙江空流。

安知先生百岁后,不来弄月白蘋洲。无人挽住乞一句,犹道雪乳冰湍不。

当年醉里题壁处,六丁已遣雷电收。独遗无邪四个字,鸾飘凤泊蟠银钩。

如今亦无合江楼,嘉祐破寺风飕飕。

尤延之检正直庐窗前红木犀一小株盛开戏呈延之

宋代 杨万里

水沈国里御风归,栗玉肌肤不肯肥。元是金华学仙子,新将柿叶染秋衣。

不应装束追时好,无乃清癯悔昨非。为妒尤郎得尤物,故将七字恼芳菲。

新晴西园散步四首 其二

宋代 杨万里

池水初生盖玉沙,雨馀碧草卧堤斜。日摇波影缠桥柱,绣出栾枝遍地花。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宋代 杨万里

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
唤起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
初头混沌鹘仑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是时燧人犹未胎,那得火铸银盘来。
此盘能团复能缺,团是谁磨缺谁啮。
中有桂枝起秋风,何处移来秧此中。
謪仙似痴还似黠,把酒问月月无说。
老夫伐月一转语,月却问君君领否。
君能饮酒更能诗,一夕无月君不嬉。
月能伴君饮百斛,月能照君诗万玉。
君但一斗百篇诗,莫问有月来几时。
謪仙远孙证明著,笑脱乌纱看月落。

二月十一日夜梦作东都早春绝句

宋代 杨万里

道是春来早,如何未见春。
小桃三四点,偏报有情人。

休日登城

宋代 杨万里

爱他休日更新晴,忍却春寒上古城。废垒荒芦无一好,春来微径总堪行。

初入淮河四绝句·其三

宋代 杨万里

两岸舟船各背驰,波痕交涉亦难为。
只余鸥鹭无拘管,北去南来自在飞。

题清远峡峡山寺二首

宋代 杨万里

只道真阳天下稀,不知清远亦幽奇。
攀崖下照龙湫水,细咏东坡老子诗。

三月二十七日送春绝句

宋代 杨万里

只馀三日便清和,尽放春归莫恨他。落尽千花飞尽絮,留春肯住欲如何。

明发南屏

宋代 杨万里

新晴在在野花香,过雨迢迢沙路长。
两度六朝今结局,一生行客老还乡。
犹嫌数骑傅书札,剩喜千山入肺肠。
到得前头上船处,莫将白发照沧浪。

二月一日雨寒五首

宋代 杨万里

姚黄魏紫向谁赊,郁李樱桃也没些。
却是南中春色别,满城都是木绵花。

探梅

宋代 杨万里

春傍梅梢瘦处回,小花未忍折将来。却缘久住成幽事,剩看南枝一度开。

自生米小路出舞阳渡

宋代 杨万里

独径千盘绕水田,初逢官路一欣然。
舞阳渡口新河水,白发重来二十年。

静坐池亭二首

宋代 杨万里

胡床倦坐起凭栏,人正忙时我正闲。
却是闲中有忙处,看书才了又看山。

蒲桃乾

宋代 杨万里

凉州博酒不胜痴。银汉乘槎领得归。
玉骨瘦来无一把,向来马乳太轻肥。

三月三日雨作遣闷十绝句 其九

宋代 杨万里

报答春光酒一卮,贫中无酒著春欺。作诗细与东风道,未必东风肯要诗。

烧香

宋代 杨万里

小阁疏棂春昼长,沉烟半穗弄轻黄。老铃略不知人意,故故搴帘放出香。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宋代 杨万里

秋颗酣天酒,春花噀国香。芗林亲手种,中有洞庭霜。

雨後田间杂纪五首

宋代 杨万里

田水高低各斗鸣,溪流奔放更欢声。
小儿倒捻青梅朵,独立茅檐看客行。
杨万里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