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杨万里
爱他休日更新晴,忍却春寒上古城。废垒荒芦无一好,春来微径总堪行。
游水月寺
烟日蔫云乍暑天,倦投山寺借床眠。清凉世界谁曾到,却在红尘紫陌边。
桂源铺
进退格寄张功父、姜尧章
题北山教场亭子
堂样毬场五百弓,帝城何地似亭中。北山南畔南山北,独受西湖万顷风。
刘平甫挽诗二首 其一
忠孝元家法,经纶岂懒心。日边迟信息,霞外且山林。
风月诗天巧,乾坤酒陆沉。一生欠半面,五字寄哀音。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二 放鱼矶
为惜丹砂尾,亲投碧草潭。前头有香饵,千万不须贪。
谢赵茂甫惠浙曹中笔蜀越薄笺二首 其二
百楮先生十兔尖,心知奇绝敢言贪。诗无好语书仍俗,喜气多多抵得惭。
寄题朱元晦武夷精舍十二咏 其二 仁智堂
学子可怜生,远来参老子。仁智若为谈,指似秋山水。
筠庵
故老谈李仙,晋日上寥廓。随身无长物,止跨一只鹤。
鹤本非胎生,古卵尚遗壳。千年石似坚,覆在凤山脚。
寒宵晦风雨,神光照岩壑。犬嘷鸡夜鸣,龙泣人寝愕。
祇今筠庵是,因物非绳削。当时抱破处,作门不关钥。
盖以一把茅,聊以护霜雹。遐瞻如钓翁,蓑衣逐层著。
我来验幽讨,意尚疑谚谑。雾中披羽衣,砌下脱芒屩。
入户环仰观,中空生响诺。不见朱顶雏,犹存雪色膜。
松梢双老鹳,戛然下檐角。老夫忽心惊,不敢小盘礴。
赠旴江谢正之
策马访柴扉,庭前草亦□。谈今复谈古,如子□□□。
左藏南库西庑下纸合负暄戏题
登大鞋岭望大海
杖屦千崖表,波涛万顷前。琼天吹不定,银地湿无边。
一石当流出,孤尖卓笔然。更将垂老眼,何许看风烟。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六
雨催杖屦却须回,捲上疏帘眼顿开。十里湖光平似镜,柳梢梢外一船来。
和马公弼雪
洒竹穿梅湖更山,客间得此未嫌寒。髯疏也被轻轻点,齿冷犹禁细细餐。
晴了还成三日冻,销馀留得半庭看。凭谁说似王郎妇,盐絮吟来总未安。
跋天台王仲言乞米诗
改言缩项更长腰,黄独青精也绝苗。尚有囊中餐玉法,蓝田山里过明朝。
和丁端叔菊花
忽忽还重九,匆匆又岁华。不妨将白发,剩与插黄花。
三月三日上忠襄坟因之行散得十绝句 其七
粉捏孩儿活逼真,象生果子更时新。输赢一掷浑闲事,空手入城羞杀人。
朱新仲舍人灊山诗集,其子軧叔止见惠,且有
雪後寄谢济公、材翁联骑来访,进退格
留萧伯和仲和小饮二首 其二
谁曾白日上青天,谁羡千钟况万钱。要入诗家须有骨,若除酒外更无仙。
三杯未必通大道,一斗真能出百篇。李杜饥寒才几日,却教富贵不论年。
杨万里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著名诗人、大臣,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杨万里一生作诗两万多首,传世作品有四千二百首,被誉为一代诗宗。他创造了语言浅近明白、清新自然,富有幽默情趣的“诚斋体”。杨万里的诗歌大多描写自然景物,且以此见长。他也有不少篇章反映民间疾苦、抒发爱国感情的作品。著有《诚斋集》等。► 948篇诗文
东园新种桃李,结子成阴,喜而赋之
和昌英主簿叔送花
雪晓舟中生火二首
临贺别驾李子西同年寄五字诗以杜句君随丞相后为韵和以谢焉五首 ...
道傍小憩观物化
蜡梅
早朝紫宸殿贺雪呈尤延之二首
未到丹徒二十里间,见石翁石婆
夜过杨州二首 其一
烛下梅花二首
寄题周元吉左司山居三咏 其三 适庵
和文黼主簿叔惠诗之韵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一 柑子园
己未春日山居杂兴十二解 其十二
清明果饮二首 其二
不寐四首
再和云龙歌留陆务观西湖小集且督战云
过杨村
路口回望方山
旱后喜雨四首 其四
寄题太和丞公沈君公馆亭台四咏 其四 读书台
城上野步用辘轳体
赠阁皂山懒云道士诗客张惟深二首 其一
丁亥正月新晴晚步二首 其二
留题碧落堂
上巳同沈虞卿尤延之王顺伯林景思游湖上得十绝句呈同社 其四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寄题万元享舍人园亭七景 其三 溪云
与伯勤子文幼楚同登南溪奇观戏道傍群儿
寄陆务观
舟过谢潭三首·其一
舟中小雨
西园早梅二首 其二
跋临川梁译居士孝德记二首 其二
午憩堆钱岭
十山歌呈太守胡平一 其一
发孔镇晨炊漆桥道中纪行十首
追和尤延之检详紫辰殿贺雪
昌英知县叔作岁坐上,赋瓶里梅花,时坐上九
舟过杨子桥远望
与子仁登天柱冈过胡家塘莼塘归东园四首 其四
芗林五十咏 其二十三 白鹤亭
醉眠夜闻霜风甚紧,起坐达旦二首
藏船屋二首 其一
二月十四日晓起看海棠八首 其一
走笔和张功父玉照堂十绝句 其四
谢陈希颜惠兔羓
庚戌正月三日约同舍游西湖十首 其五
入浮梁界
三花斛三首 其三 兰花
久病小愈,雨中端午试笔四首
近故太师左丞相魏国文忠京公挽歌辞三首 其一
怀古堂前小梅渐开四首 其四
秋雨初霁
多稼亭日色甚暖忽有雪数片自晴空而下已而复无
舟过城门村,清晓雨止日出五首
文远叔挽词
中秋后一夕登清心阁二首 其二
和祝汝玉作举子语之句
辛酉正月十一日,东园桃李盛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