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饮禹州李氏园

饮禹州李氏园

明代 袁宗道

古郡溪山郭,名园花竹楼。麝香眠野草,翡翠立晴洲。

安得一生醉,那能十日留。公荣定谁似,是客可销忧。

诗人袁宗道的古诗

送朱平涵太史册封荣藩

明代 袁宗道

暂抛铜马向天涯,官柳千条拂使车。驿路开尊千月石,仙源立马问桃花。

水平青草骚人宅,山绕朱门帝子家。客里潘舆谁得似,泛觞还采廖平砂。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身为石室主,闲与道人期。判讼虎知法,升堂猿报时。

泉声寒井邑,山翠染城池。应有西游草,怀甥得几诗?

信阳道中即事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四顾忽无径,仆夫何所往。俄闻车马喧,疑在空中响。

曹元和邀饮灵慧寺同诸公赋

明代 袁宗道

骤马出尘海,入门闻午钟。捎天树输囷,委地竹龙钟。

佛衣存古摺,僧老带山容。经案列野簌,禅板付歌童。

西日射飞阁,霞裾凌虚空。万井排蜂房,九陌喧蚊虫。

归骑踏飞沙,耳后生长风。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赤舄生前事,青编身后名。奠楹期已迫,曳履忽无声。

海宇摧隆栋,词坛丧主盟。关情宁我辈,屑涕遍苍生。

初春和陆放翁韵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四十方强已厌官,催人头白是长安。新诗繁芜多随意,夜读昏花觉损肝。

懒向时人争巧拙,久游畏路耐咸酸。春来转忆家园好,社鼓村醪日日欢。

万猿书屋

明代 袁宗道

高斋何所有,琴书伴幽榻。中有吾伊声,声与猿声杂。

看华严经

明代 袁宗道

检点头颅只自怜,双轮相逼入颓龄。销除蜗角千生业,凭仗龙宫半部经。

简事只嫌多鬓发,断淫先拟绝荤腥。六时起坐疏钞里,剥啄由他不启扃。

夏日小斋杂兴 其五

明代 袁宗道

空阶经急雨,萧爽夜无哗。折柬邀王子,餐钱与赵家。

颓然对木石,率尔吐云霞。酩酊不知出,高楼生月华。

憩有斐亭

明代 袁宗道

空亭堪徙倚,一水带疏林。乱石含芳草,危桥度远岑。

野垣还竹色,淇澳尚泉音。岂不怀君子,高踪何处寻?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念为生身核,业为润生汁。变化万形骸,胎卵及化湿。

共居佛土中,谋生各自得。楚痛谁能堪,相戕何太急。

水珍炮鲑螯,陆羞燔鹅鸭。俎豆萃宾朋,歌吹喧帘幂。

以彼彻骨惨,博我双颊赤。犹恨金盘内,肪膏少肥白。

运箸风卷云,剩脂污巾帻。可怜横死魂,绕釜啾啾泣。

蔬果宜胃肠,此味真可缺。人羊递往来,循环作主客。

塞耳经所譬,清虚道自集。

夏日黄平倩邀饮崇国寺葡萄林,同江进之、丘长孺、方子公及两弟, ...

明代 袁宗道

数亩葡萄林,浓条青若若。垂藤如幡幢,布叶如若幕。

交蔓为宝网,缀实成璎珞。蜩蝉递代响,清越钧天乐。

寒泉绕膝流,坐久怯衣薄。霞外四五朋,一笑破缠缴。

依岸排绳床,科头兼赤脚。语或禅或玄,杂之以诙谑。

露葵带雨烹,云芽拣水瀹。石砌滴琤琤,铜铛鸣霍霍。

拇阵分两曹,夺爪如相搏。百罚嫌觥小,取钵代杯杓。

锦江气豪宕,新都质文弱。其馀尽楚人,赋性俱脱略。

乡语虽粗丑,动麈珠错落。三伏此中消,万卷束高阁。

题宫树春云卷

明代 袁宗道

绛阙连宵迥,重楼拂曙通。山岚茜翠外,花气郁纷中。

鸣鸟骄芳树,轻烟散景风。何须临曲巘,幽意足帘栊。

信阳道中即事 其四

明代 袁宗道

云中忽吠呜,岂是刘安宅。近者爨烟青,人家枕山脊。

别陶编修石篑四首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向说山阴路,千岩与万湍。水中城堞见,山顶灶烟寒。

杭酒来尖舫,湘莼供水餐。知君远女色,不上浣纱滩。

题双寺画竹

明代 袁宗道

风竿不满尺,已饶千丈势。高僧礼诵馀,味此萧萧趣。

夏日小斋杂兴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室小堪容膝,冥然断百思。坐看檐日下,袒受竹风吹。

苔色流书帙,花光侑酒卮。从来中散意,未许外人知。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其一

明代 袁宗道

草草来还去,人间三十年。飞扬心慕侠,清峭骨如仙。

对酒常扶病,逢人爱说禅。竹窗寒月夜,忆尔泪潺湲。

送郭少参希彦之蜀 其二

明代 袁宗道

如何当此月,车马踏巑岏。去楚尚千里,过秦应万盘。

深山如雪里,古驿出云端。三十金绯贵,休嗟蜀道难。

宿古驿

明代 袁宗道

兀兀泥途里,饥羸不可支。灯前慰病妇,梦里见亡儿。

古驿啼新鬼,颓垣走怪鸱。细寻题壁处,或有惠连诗。

袁宗道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193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