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袁宗道
东城最僻处,刺史有新庐。近水先生柳,门填长者车。
菊香熏枕簟,酒气湿图书。肝胆灯前尽,都忘倾盖初。
早发临洺行沙河道中忆两弟
昏昏寒月夜方深,驱马长亭复短亭。十里奔风吹积砾,千秋篝火乱残星。
鞭梢漠北烟沙黑,梦里江南果树青。驿路飘零那可问,挑灯何日对原鸰。
访陈晦伯先生,晦伯留饮斋中有述
生平向大雅,遂得窥外屏。青嶂排杰阁,绿竹净屏轩。
乌几罗莴轴,鸟迹辨《三坟》。愧予蠡管测,睹此摇心魂。
眴目宛委洞,旋面海若门。缱绻日云夕,篝灯还细论。
兕觥湛绿醑,麈尾发玄言。把臂须臾间,鄙怀难具陈。
过黄粱梦三首 其二
枕中天地宽,梦里年光速。屈指威音前,黄粱曾几熟?
过淇县,同年蒋令邀饮
看竹淇园好,况逢地主留。人今同蒋翊,兴欲胜王猷。
玉酿青瓷瓮,金盘紫石榴。寒风凄月夜,篝火话交游。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 其一
匹马穿云去,装中半道书。官贫僮仆惯,县僻送迎疏。
扫叶炊红稻,连泉供白鱼。登山公事了,何处显村谞。
别陶编修石篑四首 其三
不分陶弘景,松风只自听。异乡同改火,法侣怅晨星。
贺沼蒲稍绿,吼山石孔青。良朋君岂恋,同调有原鸰。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三
灵气东南歇,平原风雨昏。朱弦沈宝匣,白日黯重阍。
驽马曾回眄,明珠岂报恩。山阳闻笛处,遥夜怅销魂。
饮颜质卿斋头限韵赋同潘去华 其一
同调复同官,幽斋会二难。交情投芥合,礼法解衣宽。
坐久炉将烬,言多杯屡寒。明窗披易注,直作太玄看。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
怜君却扫久,为我开清尊。一见生狂态,相酬多谑音。
雨凉轻酒力,秋逼搅诗魂。尚有看莲约,犹堪续旧论。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 其二 孝廉舅惟学
少年经术兼词学,中岁空门又道家。服药前身空许逊,博闻宿世定张华。
怀中明月珠堪售,望里神仙路不赊。只恐凤池须彩笔,难从勾漏问丹砂。
天均洞
洞里无人踪,洞外绝鸟语。独有风涛声,时出乔林里。
别陶编修石篑四首 其四
门外正霜飞,何堪送所知。愁肠萦远水,别面化枯枝。
冷澹稀人识,清羸好自支。芥针能得几,万里去师资。
饮杨刺史园二首 其二
虚堂含夕照,绮席醉良朋。绿酒浮鹦鹉,黄花映毾㲪。
书图随意展,真赝任人评。清夜论诗罢,深谈契佛乘。
源禅游吴造沈香佛像及诸经,归峨嵋山 其一
西去当三月,南询是几程?经将千卷去,像以众香成。
翻壁中流紧,摩天叠峭横。往来经险道,何止百馀城。
夏日小斋杂兴 其一
室小堪容膝,冥然断百思。坐看檐日下,袒受竹风吹。
苔色流书帙,花光侑酒卮。从来中散意,未许外人知。
桂阇黎收余二十年前题壁诗
是否灯前字,将无醉后书。苍茫廿载外,潦倒数行馀。
色古蒸炉气,文笺蛀壁鱼。深惭支遁赏,珍重意难虚。
黄主客邀送高户部,时开筵夷馆
仙郎别署饮休辞,春冷何堪送所知。羸马冻蹄蹂雪径,饥乌寒距蹴风枝。
夷笺细字摹唐帖,胡髻尖毡缀汉丝。一曲龟兹君莫讶,也堪翻出渭城诗。
行卫辉野村中即事 其二
茆屋犬卧人边,麦陇鸦啼牛背。倘逢种柳先生,仆夫停车少待。
黄粱梦戏题 其二
贫穷辄慕宦游,将相更希仙籍。赚人妄想无休,谁道枕堪窒欲。
马上起忆石浦山房
此时石浦月,应上远帆楼。竹里罗棋局,篱边费酒筹。
幽情落梦境,良夜踏荒丘。检点秋来事,闲忙可自由。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193篇诗文
立春后六日为分岁会,后八日为除夕 其二
送别谢在杭司理东昌 其一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其二
送夹山母舅之任太原 其二
春色满园
将抵都门
送吴尚之太史谒告归桐城
冬日斋中即事 其一
初春和陆放翁韵 其一
饮杨刺史园二首 其一
真定道中
信阳道中即事 其六
翻前意
书读书乐后
夏日小斋杂兴 其四
过旧叶城有感,是时两弟已行五六日矣,三弟留题荒亭 其二
携尊江上 其一
挽周老师九首 其六
初晴即事 其二
发遂平
饮颜质卿斋头限韵赋同潘去华 其二
京察见部自嘲
月夜登楼偶成 其二
题冯中允贞寿册 其二
食鱼笋
五日同钟樊桐、黄慎轩、方子公及两弟饮崇国寺僧房,得家字
月下萧允升、顾开雍集小斋赋此 其二
赵御史贞甫
题宫树春云卷
四面琅玕
青石桥 其二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一
送周太史使鲁便道寿伯母
夏日小斋杂兴 其三
高村店大风,店有淇澳绿竹古迹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其四
送郭少参希彦之蜀 其一
挽周老师九首 其五
顾升伯太史奉命如梁赋此为别
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
饮小修所携惠泉 其三
汇清亭
送武陵胡元父令瑞昌
寿舒翁,大行父也
读小修南游稿志喜 其三
荷花池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其三
蟠柏亭
过修竹馆赠朱汝修
长春堤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 其三 侍御舅惟长
寄无念 其一
青石桥 其一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 其三
送李湘洲太史赍诏之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