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 :袁宗道
最苦天涯去,玄言稀赏音。相逢谈果报,同事见悲心。
枯峭人难合,清羸病易侵。空谈有长者,相对好开襟。
有感戏作
占毕半生舌本强,编摩十载砚心凹。赋归谁假乘风翼,叹老难煎黏日胶。
饱食大官真似鼠,厌逢俗客欲称猫。移家澧水知何日,拟塞丸泥自结茆。
偕馆中兄弟游东郊即事得东字
芳草平原极望空,一尊绀殿与君同。千畦醉踏松杉影,万马骄嘶苜蓿风。
白日悲歌徒似侠,青春说剑更谁雄。聚星应识高阳侣,咫尺关门紫气东。
四下
衰发萧萧不满梳,头颅四十欲何如?风尘眯眼四医治,名利关心酒破除。
谈畏友朋焚麈尾,病休人吏掩蜗庐。虞翻骨体终难媚,高枕从他笑拙疏。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其六
神清骨亦癯,雅称手中锡。一笑入千山,藏身没踪迹。
黄粱梦戏题 其一
电光现出青紫,蜃气结成蓬瀛。宰官神仙俱幻,吕公岂胜卢生。
南平社六人各一首 其五 小修弟文学
却怜射虎人难偶,只觉雕虫技益工。白日悲歌燕市筑,青春失意楚人弓。
陇西不愧称金友,仆射从今避火攻。如此无官穷亦得,高名谁复杜钦同。
携尊江上 其一
郭外同君去,清尊对水涯。寒潮鸣草径,积雪耀平沙。
小艇乘流急,人家逐岸斜。流连归路晚,高柳乱啼鸦。
夏日小斋杂兴 其二
尽日掩荆扉,高槐蔽夕晖。剩餐菰米饭,宽著稻畦衣。
密室香难烬,幽栏药易肥。不知深谷里,过尽几芳菲。
偶得放翁集,快读数日志喜,因效其语
模写事情俱透脱,品题花鸟亦清奇。尽同元白诸人趣,绝是苏黄一辈诗。
老眼方饥逢上味,吟脾正渴遇仙医。明窗手录将成帙,恰似贫儿暴富时。
送吴尚之太史谒告归桐城
与君三载游燕市,方内共结烟霞侣。清夜焚香礼法王,临风挥麈谈玄理。
君今拂衣归皖城,伊人遥在江水滨。一片素心向谁吐,三车疑义向谁论。
万事无如归去好,有足何妨蹈三岛。看君匹马度春明,使我心飞邯郸道。
挽周老师九首 其三
灵气东南歇,平原风雨昏。朱弦沈宝匣,白日黯重阍。
驽马曾回眄,明珠岂报恩。山阳闻笛处,遥夜怅销魂。
过黄粱梦三首 其二
枕中天地宽,梦里年光速。屈指威音前,黄粱曾几熟?
立春惟长舅、无学弟暨王、吴两生同游野寺看梅三首 其一
古寺逢人少,寻香一径斜。低枝半隐树,深谷易为花。
坐久歌频换,尊空酒更赊。最怜僧爱客,随意供新茶。
万猿书屋
高斋何所有,琴书伴幽榻。中有吾伊声,声与猿声杂。
早春独坐
朝来独倚栏,尊酒若为欢。春换江头绿,年催镜里丹。
迂疏生事简,懒慢见人难。何计消闲昼,苍筠好自看。
送潘雪松柱史建言谪闽三首 其三
朅来紫气满关门,柱史玄同道自尊。我欲冥心求胜义,临行乞得五千言。
幽栖 其二
岂是云霄客,居然江海人。径惟羊仲过,壁以马卿贫。
俯仰终何意,疏慵好乞身。已拼闲岁月,甘老故乡尊。
寿郑大司马
青山归去为功成,笑看人间利与名。三径新来称小隐,一身旧日是长城。
石分甲乙屯云气,竹长儿孙学凤声。智似子房身较健,不劳辟谷得长生。
是日登寺楼甚幽,诸公拟借为社,遂各施买酒馀钱付僧葺窗槛,并志
无处堪逃俗,高楼远市廛。香云消永日,法雨近诸天。
欲借翻经地,先分贳酒钱。沈酣那可极,长此共安禅。
送王以明例贡归小竹林
白襕著破换青衫,归去山斋自在眠。医俗止留千个竹,买闲先卖一区田。
携妻烧笋旋沽酒,避客浇花自引泉。怪得新诗奇僻甚,苦吟骨削类枯禅。
袁宗道
(1560—1600)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193篇诗文
赵御史贞甫
顾仲方画山水歌 其一
挽周老师九首 其五
饮颜质卿斋头限韵赋同潘去华 其二
刘都谏左迁辽阳,别数月矣,远致酒一远,为之大醉数日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 其一
题冯中允贞寿册 其二
送别谢在杭司理东昌 其二
白燕篇为元驭阁老赋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其三
月夜登楼偶成 其一
高村店大风,店有淇澳绿竹古迹
饮杨刺史园二首 其二
初晴即事 其三
四面琅玕
月下萧允升、顾开雍集小斋赋此 其二
赋得残月似新月
过黄粱梦三首 其一
饮小修所携惠泉 其三
死心和尚一朝弃诸生披剃,书此赠 其三
饮小修所携惠泉 其四
游百丈泉
报谒
饮杨刺史园二首 其一
黄粱梦戏题 其二
送李湘洲太史赍诏之浙
月夜登楼偶成 其二
结社二圣寺
题唐元徵乃兄渔唱晚晴册 其四
山中看云
送朱平涵太史册封荣藩
咏怀效李白
寿亭舅赠我宜兴瓶茶具酒具,一时精美,喜而作歌
马上起忆石浦山房
冬日斋中即事 其一
翻前意
读李洞诗
青石桥 其一
新春索居
黄主客邀送高户部,时开筵夷馆
源禅游吴造沈香佛像及诸经,归峨嵋山 其一
挽周老师九首 其八
挽同年李检讨成甫四首 其二
东坡作戒杀诗遗陈季常,余和其韵 其二
六月三十夜同萧允升过黄思立斋头
寄无念 其二
挽周老师九首 其六
题双寺画竹
冬日斋中即事 其二
过淇县,同年蒋令邀饮
仙人洞 其二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