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梦中绝句

梦中绝句

明代 王守仁

卷甲归来马伏波,早年兵法鬓毛皤。云埋铜柱雷轰折,六字题诗尚不磨。

诗人王守仁的古诗

祈雨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见说虔南惟苦雨,深山毒雾长阴阴。我来偏遇一春旱,谁长挽回三日霖?

寇盗郴阳方出掠,干戈塞北还相寻。忧民无计泪空堕,谢病几时归海浔?

忘言岩次谦之韵

明代 王守仁

意到已忘言,兴剧复忘饭。坐我此岩中,是谁凿混沌?

尼父欲无言,达者窥其本。此道何古今,斯人去则远。

空岩不见人,真成面墙立。岩深雨不到,云归花亦湿。

忆龙泉山(京师作)

明代 王守仁

我爱龙泉寺,寺僧颇疏野。
尽日坐井栏,有时卧松下。
一夕别山云,三年走车马。
愧杀岩下泉,朝夕自清泻。

别希颜

明代 王守仁

后会难期别未轻,莫辞行李滞江城。
且留南国春山兴,共听西堂夜雨声。
归路终知云外去,晴湖想见镜中行。
为寻洞里幽栖处,还有峰头双鹤鸣。

罗旧驿(居夷作)

明代 王守仁

客行日日万峰头,山水南来亦胜游。
布谷鸟啼村雨暗,刺亦花暝石溪幽。
蛮烟喜过青杨瘴,乡思愁经芳杜洲。
身在夜郎家万里,五云天北是神州。

谒伏波庙

明代 王守仁

楼船金鼓宿乌蛮,鱼丽群舟夜上滩。
月绕旌旗千嶂静,风夜铃柝九溪寒。
荒夷未必先声服,神武由来不杀难。
想见虞廷新气象,两阶干羽五云端。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岂云薄劣能驱策?实见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休论寂寂与惺惺,不妄由来即性情。笑却慇勤诸老子,翻从知见觅虚灵。

夜宿浮峰次谦之韵

明代 王守仁

日日春山不厌寻,野情原自懒朝簪。几家茅屋山村静,夹岸桃花溪水深。

石路草香随鹿去,洞门萝月听猿吟。禅堂坐久发清磬,却笑山僧亦有心。

闻曰仁买田霅上携同志待予归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月色高林坐夜沉,此时何限故园心。山中古洞阴萝合,江上孤舟春水深。

百战自知非旧学,三驱犹愧失前禽。归期久负云门伴,独向幽溪雪后寻。

游来仙洞早发道中

明代 王守仁

霜风清木叶,秋意生萧疏。冲星策晓骑,幽事将有徂。

股虫乱飞掷,道狭草露濡。倾暑物晨发,征夫已先途。

浙米石间溜,炊火岩中庐。烟峰上初日,林鸟相嘤呼。

意欣物情适,战胜癯色腴。行乐信宇宙,富贵非吾图。

蔽月山房

明代 王守仁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夜宿宣风馆

明代 王守仁

山石崎岖古辙痕,沙溪马渡水犹浑。
夕阳归鸟投深麓,烟火行人望远村。
天际浮云生白发,林间孤月坐黄昏。
越南冀北俱千里,正恐春愁入夜魂。

回军上杭

明代 王守仁

山城经月驻旌戈,亦复幽寻到薜萝。南国已忻回甲马,东田初喜出农蓑。

溪云晓度千峰雨,江涨新生两岸波。暮倚七星瞻北极,绝怜苍翠晚来多。

别湛甘泉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行子朝欲发,驱车不得留。驱车下长阪,顾见城东楼。

远别情已惨,况此艰难秋。分手诀河梁,涕下不可收。

车行望渐杳,飞埃越层丘。迟回歧路侧,孰知我心忧。

芦子渡

明代 王守仁

百里晴沙江水长,芦花风起碧天凉。客舟会泊西城下,满地砧声两岸霜。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绿野春深地,山阴夜静时。冰霜缘径滑,云石向人危。

平难心仍在,扶颠力未衰。江湖兵甲满,吟罢有馀思。

夜寒

明代 王守仁

檐际重阴覆夜寒,石炉松火坐更残。穷荒正讶乡书绝,险路仍愁归梦难。

仙侣春风怀越峤,钓船明月负严滩。未因谪宦伤憔悴,客鬓还羞镜里看。

送蔡希颜三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何事憧憧南北行,望云依阙两关情。风尘暂息滁阳驾,鸥两还寻鉴水盟。

悟后《六经》无一字,静馀孤月湛虚明。从知归路多相忆,伐木山山春鸟鸣。

即席次王文济少参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此身未拟泣穷途,随处翻飞野鹤孤。霜冷几枝存晚菊,溪春两度见新蒲。

荆西寇盗纡筹策,湘北流移入画图。莫怪当筵倍凄切,诛求满地促官逋。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