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书九江行台壁

书九江行台壁

明代 王守仁

九华真实是奇观,更是庐山亦耐看。幽胜未穷三日兴,风尘已觉再来难。

眼馀五老晴光碧,衣染天池积翠寒。却怪寺僧能好事,直来城市索诗刊。

诗人王守仁的古诗

赠黄太守澍

明代 王守仁

岁宴乡思切,客久亲旧疏。卧痾闭空院,忽来故人车。

入门辩眉宇,喜定还惊吁。远行亦安适,符竹膺新除。

荒郡号难理,况兹徵索馀。君才素通敏,窘剧宜有纡。

蛮乡虽瘴毒,逐客犹安居。经济非复事,时还理残书。

山泉足游憩,鹿麋能友予。澹然穹壤内,容膝皆吾庐。

惟营垂白念,旦夕怀归图。君行勉三事,吾计终五湖。

李白祠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谪仙楼隐地,千载尚高风。云散九峰雨,岩飞百丈虹。

寺僧传旧事,词客吊遗踪。回首苍茫外,青山感慨中。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明代 王守仁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寄石潭二绝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见说新居止隔山,肩舆晓出暮堪还。知公久已藩篱撤,何事深林尚闭关?

雪望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风雪楼台夜更寒,晓来霁色满山川。当歌莫放阳春调,几处人家未起烟。

郑伯兴谢病还鹿门雪夜过别赋赠三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之子将去远,雪夜来相寻。秉烛耿无寐,怜此岁寒心。

岁寒岂徒尔,何以赠远行?圣路塞已久,千载无复寻。

岂无群儒迹?蹊径榛茆深。浚流须寻源,积土成高岑。

揽衣望远道,请君从此征。

无寐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穷崖多杂树,上与青冥连。穿云下飞瀑,谁能识其源?

但闻清猿啸,时见皓鹤翻。中有避世士,冥寂栖其巅。

翳予亦同调,路绝难攀缘。

杖锡道中用张宪使韵

明代 王守仁

山鸟欢呼欲问名,山花含笑似相迎。风回碧树秋声早,雨过丹岩夕照明。

雪岭插天开玉帐,云溪环碧抱金城。悬灯夜宿茅堂静,洞鹤林僧相对清。

山途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南北驱驰任板舆,谪乡何地是安居?家家细雨残灯后,处处荒原野烧馀。

江树欲迷游子望,朔云长断故人书。茂陵多病终萧散,何事相如赋《子虚》?

除夕伍汝真用待隐园韵即席次答五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向忆青年日,追欢兴不孤。风尘淹岁月,漂泊向江湖。

济世浑无术,违时竟笑愚。未须悲蹇难,列圣有遗谟。

白鹿洞独对亭

明代 王守仁

五老隔青冥,寻常不易见。我来骑白鹿,凌空陟飞巘。

长风捲浮云,褰帷始窥面。一笑仍旧颜,愧我鬓先变。

我来尔为主,乾坤亦邮传。海灯照孤月,静对有馀眷。

彭蠡浮一觞,宾主聊酬劝。悠悠万古心,默契可无辩。

淑浦山夜泊

明代 王守仁

淑浦山边泊,云间见驿楼。滩声回远树,崖影落中流。

柳放新年绿,人归隔岁舟。客途时极目,天北暮阴愁。

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

山中示诸生五首 其五

明代 王守仁

溪边坐流水,水流心共閒。不知山月上,松影落衣斑。

喜雨三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辕门春尽犹多事,竹院空閒未得过。特放小舟乘急浪,始闻幽碧出层萝。

山田旱久兼逢雨,野老欢腾且纵歌。莫谓可塘终据险,地形原不胜人和。

别方叔贤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西樵山色远依依,东指江门石路微。料得楚云台上客,久悬秋月待君归。

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

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答朱汝德用韵

明代 王守仁

东去蓬瀛合有津,若为风雨动经旬。同来海岸登舟在,俱是尘寰欲渡人。

弱水洪涛非世险,长年三老定谁真。青鸾眇眇无消息,怅望烟花又暮春。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从来尼父欲无言,须信无言已跃然。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

芦子渡

明代 王守仁

百里晴沙江水长,芦花风起碧天凉。客舟会泊西城下,满地砧声两岸霜。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