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题岁寒亭赠汪尚和

题岁寒亭赠汪尚和

明代 王守仁

一觉红尘梦欲残,江城六月滞风湍。人间炎暑无逃遁,归向山中卧岁寒。

诗人王守仁的古诗

南游三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南游何迢迢,苍山亦南驰。如何衡阳雁,不见燕台书?

莫歌沣浦曲,莫吊湘君祠。苍梧烟雨绝,从谁问九疑?

雪望四首 其四

明代 王守仁

法象冥濛失巨纤,连朝风雪费妆严。谁将尘世化珠玉,好与贫家聚米盐。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操持存养本非禅,矫枉宁知已过偏。此去好从根脚起,竿头百尺未须前。

夜雨山翁家偶书

明代 王守仁

山空秋夜静,月明松桧凉。沿溪步月色,溪影摇空苍。

山翁隔水语,酒熟呼我尝。褰衣涉溪去,笑引开竹房。

谦言值暮夜,盘餐百无将。露华明橘柚,摘献冰盘香。

洗盏对酬酢,浩歌入苍茫。醉拂岩石卧,言归遂相忘。

蟂矶次草泉心刘石门韵

明代 王守仁

江上孤臣一片心,几经漂没水痕深。
极怜撑住即从古,正恐崩颓或自今。
藓蚀秋螺残老翠,蟂鸣春雨落空音。
好携双鹤矶头坐,明月中宵一朗吟。

南宁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劳矣田人莫远迎,疮痍未定犬犹惊。燹馀破屋须先缉,雨犬荒畲莫废耕。

归喜逃亡来负襁,贫怜繻绔缀旗旌。圣朝恩泽宽如海,甑鲋盆鱼纵尔生。

夜泊石亭寺用韵呈陈娄诸公因寄储柴墟都宪及乔白岩太常诸友二首 ...

明代 王守仁

怅望沙头成久坐,江洲春树何青青。烟霞故国虚梦想,风雨客途真惯经。

白璧屡投终自信,朱弦一绝好谁听?扁舟心事沧浪旧,从与渔人笑独醒。

袁州府宜春台四绝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宜春台上还春望,山水南来眼未尝。却笑韩公亦多事,更从南浦羡滕王。

又游牛峰寺四绝句 其四

明代 王守仁

两到浮峰兴转剧,醉眠三日不知还。眼前风景色色异,惟有人声似世间。

徐都宪同游南庵次韵

明代 王守仁

岩寺藏春长不夏,江花映日艳于桃。山阴入户川光暮,林影浮空暑气高。

树老岂能知岁月,溪清真可鉴秋毫。但逢佳景须行乐,莫遣风霜著鬓毛。

杨邃庵待隐园次韵五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绿野春深地,山阴夜静时。冰霜缘径滑,云石向人危。

平难心仍在,扶颠力未衰。江湖兵甲满,吟罢有馀思。

繁昌道中阻风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阻风夜泊柳边亭,懒梦还乡午未醒。卧稳从教波浪恶,地午长是水云冥。

入林沽酒村童引,隔水放歌渔父听。颇觉看山缘独在,蓬窗刚对一峰青。

移居胜果寺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江上但知山色好,峰回始见寺门开。半空虚阁有云住,六月深松无暑来。

病肺正思移枕簟,洗心兼得远尘埃。富春咫尺烟涛外,时倚层霞望钓台。

四明观白水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邑南富岩壑,白水尤奇观。兴来每思往,十年就兹观。

停驺指绝壁,涉涧缘危蟠。百源旱方歇,云际犹飞湍。

霏霏洒林薄,漠漠凝风寒。前闻若未惬,仰视终莫攀。

石阴署气薄,流触溯回澜。兹游讵盘乐,养静意所关。

逝者谅如斯,哀此岁月残。择幽虽得所,避时时犹难。

刘樊古方外,感慨有馀叹。

白云堂

明代 王守仁

白云僧舍市桥东,别院回廊小径通。岁古檐松存独干,春小庭竹发新丛。

晴窗暗映群峰雪,清梵长飘高阁风。迁客从来甘寂寞,青鞋时过月明中。

重游化城寺二首 其一

明代 王守仁

爱山日日望山晴,忽到山中眼自明。鸟道到非前度险,龙潭更比旧时清。

会心人远空遗洞,识面僧来不记名。莫谓中丞喜忘世,前途风浪苦难行。

泛海

明代 王守仁

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
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

清平卫即事

明代 王守仁

积雨山途喜乍晴,暖云浮动水花明。故园日与青春远,敝缊凉思白苧轻。

烟际卉衣窥绝栈,峰头戍角隐孤城。华夷节制严冠履,漫说殊方列省卿。

桶冈和邢太守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守仁

战乱兴师既有名,挥戈真已见风行。岂云薄劣能驱策?实见皇威自震惊。

烂额尚惭为上客,徙薪尤觉费经营。主恩未报身多病,旋凯须还陇上耕。

游牛峰寺四首 其三

明代 王守仁

偶寻春寺入层峰,曾到浑疑是梦中。飞鸟去边悬栈道,冯夷宿处有幽宫。

溪云晚度千岩雨,海月凉飘万里风。夜拥苍崖卧丹洞,山中亦自有王公。

王守仁

王守仁

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号阳明,封新建伯,谥文成,人称王阳明。明代最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王阳明不仅是宋明心学的集大成者,一生事功也是赫赫有名,故称之为“真三不朽”其学术思想在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因此,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 502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