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瘿盆

瘿盆

宋代 司马光

瘿盆生以丑自鬻,突兀当轩耸群目。
海蛙门怒腹斡张,耆交蟠蛰鳞鬐秃。
昔时仙客浮孤槎,波痕渍朽成凹洼。
蜀都买卜置之去,乐来流落严遵家。
谁逢好事得宝蓄,裁供盥濯真可辱。
况为饮具承欢娱,未必蟠根胜珠玉。
不若刳为太古尊,满斟明水羞百神。
凷桴苇筌芦忠信,坐使风俗还深淳。

诗人司马光的古诗

送冯状元归鄂州

宋代 司马光

夙昔负奇节,琅然为众殊。
下鞲连得俊,出手尽成卢。
喜气兼邻曲,荣名溢道涂。
风云俱动色,非复旧江湖。

送王校理

宋代 司马光

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

御筵送李宣徽知真定府

宋代 司马光

秋风萧瑟引华旌,祖宴高张出斗城。
玉馔芳菲罗百铁,绣衣照耀拥千兵。
骊歌未阕长杨苑,骑吹先临细柳营。
雨露浓恩何以报,沙场不惜树功名。

赏花钓鱼二首 其二

宋代 司马光

日丽芙蓉阙,春荣太液波。苑门鸣玉集,辇路翠华过。

芳树门阿密,嘉鱼在渚多。浮英入樽斝,颁首出蒲荷。

人乐熙熙德,臣赓旦旦歌。万生同鼓舞,相与醉天和。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九 惜花亭

宋代 司马光

春意复蹉蛇,园林日愁寂。枝边绿阴重,砌下红英积。

兹亭花最繁,飘零尤可惜。

送张景淳知邵武军

宋代 司马光

闽岭窅何在,东南千里遥。仳离伤草草,会合更迢迢。

隋岸微吹絮,吴江欲上潮。肯无同舍念,回首弭轻桡。

八月十五日夜陪留守宣徽登西楼值雨待月久不见

宋代 司马光

经岁侍佳节,无如阴霭何。果然时雨足,安用月华多。

未免银缸进,空闻玉漏过。庾公兴不浅,久为驻鸣珂。

上元书怀

宋代 司马光

老去春无味,年年觉病添。
酒因脾积断,灯为知疴嫌。
势位非其好,纷华久已厌。
唯余读书乐,暖日坐前檐。

柳枝词十三首 其四

宋代 司马光

属车隐隐远如雷,陈后愁眉久不开。杨花都不知人意,故入长门宫里来。

和梅圣俞咏昌言五物 怀素书

宋代 司马光

上人工书世所稀,于今散落无复遗。君从何处获数幅,败绢苍苍不成轴。

云流电走何纵横,昏醉视之双目明。烈火烧林虎豹慄,疾雷裂地龙蛇惊。

须臾挂壁未收卷,阴风飒飒来吹面。秪疑神物在闇中,宝秘不令关俗眼。

嗟余平生不识书,但爱意气豪有馀。欲求数字置座侧,安得满斗千金珠。

朔会堂

宋代 司马光

朔旦集僚吏,兹堂簪组繁。
舞空孤鹤下,映日两凫翻。
共散东方骑,萍浮北海樽。
须知太守贵,铙吹引朱轓。

戏书宋子才止足堂

宋代 司马光

举世恋荣禄,夜行无乃劳。
独君年未至,止足一何高。
矮制乌纱帽,宽裁白氎袍。
华榱坐终日,闲按紫檀槽。

王书记以近诗三篇相示各摭其意以诗赓之·投

宋代 司马光

圣俞精为诗,坚重比白玉。
于宝识之希,未必庇众目。
应辰宝高风,跂从自西蜀。
平生示相识,歉歉不自足。
薄游困京师,旅食止脱粟。
得官当入秦,行李示结束。
先求圣俞门,执贽请所欲。
九衢季冬月,风沙正惨黩。
羸马惮远行,毛鬣寒瑟缩。
旅拒不肯前,一步九刺蹙。
饥童袖拥口,手足尽皲瘃。
论时久未出,窃骂怨满腹。
归来面扬扬,气中饫粱肉。
累累数十字,疏淡不满幅。
自谓获至珍,呼儿谨藏蓄。
长安十五驿,重复间川陆。
轩诗怀袖间,倦懑辄披读。
高吟桑野阔,目瞑即投宿。
自可忘羁愁,行瞻灞陵曲。

夏日西斋书事

宋代 司马光

榴花映叶未全开,板影沉沉雨势来。
小院地偏人不到,满庭鸟迹印苍苔。

昔别赠宋复古张景淳

宋代 司马光

昔别如飞蓬,飘荡随所适。
那知十六载,卮酒对今夕。
渺然思旧游,间不容一息。
百年讵几何,会事难屡得。
复古素恺悌,志行重金锡。
皎如百鍊精,不为燥湿易。
景游气高逸,洁荡谁与敌。
下笔惊雷霆,龙蛇走屋壁。
居然器业美,但有富贵逼。
佗时绾金印,羁束愈愁寂。
须穷今日欢,决意浮大白。
勿辞簪弁倾,颓然倒樽席。

送皇甫寺丞知蓝田县

宋代 司马光

南山三辅剧,百里古诸侯。
谁谓弦歌小,不分宵旰忧。
烟横辋水暝,云照武关秋。
安得无羁束,从君一纵游。

春贴子词 皇太后阁六首 其三

宋代 司马光

脍肉纷银缕,兰芽蔟紫茸。太官遵旧俗,岁岁与今同。

又和雪霁

宋代 司马光

南宫来几时,挟纩易春衣。
意谓花将晚,何言雪尚飞。
夜声通旅枕,晓色弄晴晖。
继日劳王事,离鸿已北归。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宋代 司马光

公厨敕许酿芳樽,屡唤宾朋醉后园。
谑浪略无名位间,谁人知道太师尊。

训俭示康

宋代 司马光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吾性不喜华靡,自为乳儿,长者加以金银华美之服,辄羞赧弃去之。二十忝科名,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年曰:“君赐不可违也。”乃簪一花。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亦不敢服垢弊以矫俗干名,但顺吾性而已。众人皆以奢靡为荣,吾心独以俭素为美。人皆嗤吾固陋,吾不以为病。应之曰:“孔子称‘与其不逊也宁固。’又曰‘以约失之者鲜矣。’又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古人以俭为美德,今人乃以俭相诟病。嘻,异哉!”

近岁风俗尤为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吾记天圣中,先公为群牧判官,客至未尝不置酒,或三行、五行,多不过七行。酒酤于市,果止于梨、栗、枣、柿之类;肴止于脯、醢、菜羹,器用瓷、漆。当时士大夫家皆然,人不相非也。会数而礼勤,物薄而情厚。近日士大夫家,酒非内法,果、肴非远方珍异,食非多品,器皿非满案,不敢会宾友,常量月营聚,然后敢发书。苟或不然,人争非之,以为鄙吝。故不随俗靡者,盖鲜矣。嗟乎!风俗颓弊如是,居位者虽不能禁,忍助之乎!

又闻昔李文靖公为相,治居第于封丘门内,厅事前仅容旋马,或言其太隘。公笑曰:“居第当传子孙,此为宰相厅事诚隘,为太祝奉礼厅事已宽矣。”参政鲁公为谏官,真宗遣使急召之,得于酒家,既入,问其所来,以实对。上曰:“卿为清望官,奈何饮于酒肆?”对曰:“臣家贫,客至无器皿、肴、果,故就酒家觞之。”上以无隐,益重之。张文节为相,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所亲或规之曰:“公今受俸不少,而自奉若此。公虽自信清约,外人颇有公孙布被之讥。公宜少从众。”公叹曰:“吾今日之俸,虽举家锦衣玉食,何患不能?顾人之常情,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吾今日之俸岂能常有?身岂能常存?一旦异于今日,家人习奢已久,不能顿俭,必致失所。岂若吾居位、去位、身存、身亡,常如一日乎?”呜呼!大贤之深谋远虑,岂庸人所及哉!

御孙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共,同也;言有德者皆由俭来也。夫俭则寡欲,君子寡欲,则不役于物,可以直道而行;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故曰:“俭,德之共也。”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贪慕富贵,枉道速祸;小人多欲则多求妄用,败家丧身;是以居官必贿,居乡必盗。故曰:“侈,恶之大也。”

昔正考父饘粥以糊口,孟僖子知其后必有达人。季文子相三君,妾不衣帛,马不食粟,君子以为忠。管仲镂簋朱纮,山节藻棁,孔子鄙其小器。公叔文子享卫灵公,史鰌知其及祸;及戌,果以富得罪出亡。何曾日食万钱,至孙以骄溢倾家。石崇以奢靡夸人,卒以此死东市。近世寇莱公豪侈冠一时,然以功业大,人莫之非,子孙习其家风,今多穷困。其余以俭立名,以侈自败者多矣,不可遍数,聊举数人以训汝。汝非徒身当服行,当以训汝子孙,使知前辈之风俗云。

司马光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宋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