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 :司马光
春意复蹉蛇,园林日愁寂。枝边绿阴重,砌下红英积。
兹亭花最繁,飘零尤可惜。
虞部刘员外约游金明光以贱事失期刘惠诗见嘲
送丁秘丞知雍丘
送昌言舍人得告蜀三首
员村坂
郑待郎挽歌辞
送王校理
金门倦鸣玉,千骑出东方。封略依沧海,枌榆近故乡。
秦碑苔蚀字,鄅稻日翻芒。国吏遥应识,当年丞相郎。
文太师挽歌三首
送冯状元归鄂州
钱子高挽歌二首 其一
炜烨传家学,连翩射策荣。走丸过省阁,破竹取公卿。
埋玉嗟何早,为山惜未成。空令泽宫友,相顾泪纵横。
正月二十四日夜雪
谏院题名记
和之美舟行杂诗八首 都门路
红尘昼夜飞,车马古今迹。独怜道傍柳,惨淡少颜色。
初见白发慨然感怀
万物壮必老,性理之自然。我年垂四十,安得无华颠。
所悲道业寡,汨没无佗贤。深惧岁月颓,宿心空弃捐。
视此足自儆,拔之乃违天。留为鉴中铭,晨夕思乾乾。
送史馆唐祠部
豪杰争唐鹿,江南号富强。明时虽混一,馀俗尚彫伤。
税版诛求急,词曹牒诉忙。皇心悯颓弊,使节付才良。
贫吏先投绂,奸民尽越乡。闾阎无插笔,田亩有栖粮。
汉阁归期阔,隋河去驿长。风高片帆疾,钲鼓入秋光。
柳枝词十三首 其九
多愁尤是别离深,折条相赠各沾襟。留住不住居人意,欲去未去行人心。
宿石堰闻牧马者歌
大河之曲多宽闲,牧田枕倚长堤湾。乌栖鹊散堤树寂,柝木声稀宵欲阑。
牧儿跨马乘凉月,历历绕群高唱发。幽情逸气生自然,往往鸣鞘应疏节。
歌辞难辨野风高,似述离忧嗟役劳。徘徊不断何妨近,彷佛微闻已复遥。
长川冷浸秋云白,露草翻光凝碧色。星疏河淡夜初长,展转空亭奈孤客。
洞箫音律京君明,可怜骨朽不更生。安得使传哀怨意,为我写之羌笛声。
招子骏尧夫
数日不至后圃今晚偶来芳物都尽率然成诗
又和二月五日风雪
过故洛阳城 其二
烟愁雨啸奈华生,宫阙簪蕖旧帝京。若问古今兴废事,请君只看洛阳城。
司马光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宋史》,《辞海》等明确记载,世称涑水先生。生于河南省信阳市光山县。北宋史学家、文学家。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有史学巨著《资治通鉴》、《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 ► 701篇诗文
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赐之以诗谨依韵酬和
追和张学士从沂公游广固城
洛阳少年行
宫漏谣
寄题洪州慈济师西轩
送高陟归金陵
春贴子词 其三
南园杂诗六首·苦雨
又是和夜雨宿村舍
再呈宜甫
和留守相公寄酒与景仁
花庵多牵牛清晨始开日出已瘁花虽甚美而不堪留赏
秋雨新霁游水北马上偶成
酬邻几问不饮栽菊
寒食南宫夜饮
和邵不疑校理蒲州十诗 其五 静斋
早春戏作呈范景仁
和不疑送虏使还道中闻江邻几梅圣俞长逝作诗哭之
寄陜西提刑江学士
自渑于洛循谷水行百余里
复古诗首句云独步复静坐辄继二章·独步
寿安杂诗十首·灵山寺流泉
同舍会饮金明沼上书事
效赵学士体成口号十章献开府太师
又和秋怀
题杨中正
送次道和太平州
晚春病起呈择之治臣
题致仕李太傅园亭
邵尧夫先生哀辞二首
送济川知汉州二首 其二
陶侃惜谷
送仲更归泽州
送杨秘丞通判扬州
同君倚过圣俞
秋日登观信亭
御宴送李宣徽
致政王侍郎
送李侍郎西京留台
执酒
始产公新作双樗庵命光为诗
资善堂宴饯应诏
龙女祠后塘自生荷花数枝与史诚之更相酬和 其三
辞坟
送何万下第归蜀 其二
始平公以光得免使北以诗谨依韵酬和
安之朝议哀辞二首 其一
致政杨侍郎挽歌二首
和君倚日本刀歌
寿安杂诗十首·游神林谷寄邵尧夫
柳枝词十三首 其六
小诗招僚友晚游后园二首
送丁正臣知蔡州
和始平公郡斋偶书二首 其一
早春 其一
送伊阙王大夫歌
酬邵尧夫见示安乐窝中打乖吟
同圣民过杨之美听琵琶女奴弹啄木曲亲诸公所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