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赠唐太史养疾寺居五首 其二

赠唐太史养疾寺居五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期君物外踪,解牿暂相从。檐际飞轻霭,城隅见远峰。

行唫循软草,趺坐荫长松。已是如愚者,何须谷口逢。

诗人王慎中的古诗

同吴泉滨游灵源山紫云室访静上人

明代 王慎中

千峰高处一峰深,未到遥闻钟磬音。径路渐通难进步,山门忽睹已生心。

色空矗矗迎窗岫,禅寂嘤嘤在树禽。愿与尔投庐远社,莫凭陶令傲东林。

过黄后溪江楼十首 其六

明代 王慎中

题鴂声藏斑竹岸,揭车香满白沙洲。美人独倚江楼暮,浑似潇湘木叶秋。

天坛郭道士院

明代 王慎中

轩盖凌晨集,盘觞此地赊。蕊云鲜五色,瑶草粲三花。

篁桂清仙院,蓬壶接帝家。晚闻凤吹咽,疑度赤城霞。

奉祈于朝天门迎词

明代 王慎中

汉主斋居太乙坛,方春修祀表祈年。祥虬扶箓交仙葆,青鸟衔书近法筵。

尚玺亲承苍玉案,羽师跪授紫泥编。长奉光天神道教,登釐无谢福为田。

赠翁仁夫司

明代 王慎中

光仪慰深衷,聚散会有渝。条风熙自南,王事遑启居。

扬旆首朔郊,结轸临广衢。恻怆杯酒间,揽袪一踟蹰。

岂曰无居士,非子谁为愉。流尘奄忽至,服马遄驰驱。

斋居柬刘比部叔正

明代 王慎中

落月曙窗虚,幽人好静居。官无公务扰,意与世情疏。

出户霜涂屋,垂帏草上除。同声虽可悦,异舍欲何如。

寄本兵苏舜泽公 其四

明代 王慎中

训警疲驽成练卒,招还携散号全厢。共言昔日亡军地,便是今番破敌场。

送胡中丞可泉西归

明代 王慎中

广野微尘柳眼青,衣冠饮饯一城倾。还家且有藏书富,解组真同脱躧轻。

路出崤陵桐树尽,旌飞灞岸岳莲迎。归田赋就身犹系,因送将归客念盈。

访吴泉滨先生山居赋此投赠

明代 王慎中

家在深山非避秦,相寻正及桃花春。迎看道气眉间异,暗接心期语下亲。

草木欣时同我恍,鸡豚得性与人驯。好栽五柳垂门外,雪棹重来免问津。

齐天乐 送陈武举

明代 王慎中

鸡声喔喔催难寝,横戈况是危枕。裹革雄心,封泥伟略,肯近宴安毒酖。

英躯满仞。漫李广多奇,季心藉甚。报效酬知,腰间七尺寒光凛。

紫骝骄汗血浸。市墟垂柳,不顾娇姬似锦。六郡良家,五原健子,结约好同襟衽。

频摩雪刃。待星敛欃妖,障销烽祲。印纽盘螭,在明光醉饮。

送宋龙门行甘州太仆

明代 王慎中

碛路萧萧关树微,君行万里事戎机。忽到河源知地尽,试登陇首见人稀。

时平塞下降羌静,野旷秋馀牧马肥。却笑汉家求大宛,贰师再出只空归。

答周成山见寄

明代 王慎中

可叹当年贤吏部,不防谗间失高名。危机骇发曾谁料,抗节独行已自明。

弃置堪怜终白首,沉沦无复念苍生。欲知吾道今何在,坐席从教野老争。

访郭白峰山庄不值留题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东郭先生真好静,柴扉聊寄碧林间。青山舍后经秋老,流水门前尽日閒。

禾廪不茨禽共食,松巢无扰鹤知还。一廛欲买相从隐,此地由来可闭关。

论学示友人杂诗 其三

明代 王慎中

俗学牵缠醉不醒,而今指破与君听。沉迷传注何殊蠹,依仿科条即是伶。

过辙却来寻轨道,辞家翻去傍门庭。宣尼若晓今人学,应悔当时著六经。

送曾汝诚给事使边四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马嘶柳帐前,使者欲行边。插羽黄金弭,擐缨白玉鞭。

飞云迷夜月,积雪冻晨天。燕将闻书泣,君看鲁仲连。

和李司业懋钦登庐山石耳峰读空同先生之诗作

明代 王慎中

同声殊世易怀思,惆怅风流不在兹。真迹爱从苔刻认,旧题多是野僧持。

张衡不负扬云待,屈子能令宋玉悲。流落当年何足恨,斯文今见后贤知。

雨中忆尤子伟卧疾二首 其一

明代 王慎中

风吹斜雨湿窗纱,危坐惟看书满家。幽意须君来共对,门前不见玉人车。

赠写神徐子美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纷纷人面各媸妍,笔势传来画宛然。土木形骸常自笑,因君描得也堪怜。

吴默泉张鄮西二公游清源山有作投示辄用奉酬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秋中佳色绝微埃,身在高高气象开。缥缈海门蟠贝阙,氛氲天路出香台。

支离邑戍纷如点,破碎陂湖漂若杯。最是登高难作赋,诸公剩有大夫才。

奉和方西川公中秋夕与黄东石郡斋对饮之作用韵二首 其二

明代 王慎中

佳期三五仍秋半,月色中天自不同。举酒聊将酬顾兔,当歌宁复羡非熊。

郡斋下榻缘徐孺,客座芳尊接孔融。皎皎银盘悬绮席,华颜照见两殷红。

王慎中

王慎中

王慎中 (1509年10月10日—1559年8月19日[1]  ),字道思,早年因读书于清源山中峰遵岩,号遵岩居士,后号南江。因家庭排行第二,又称王仲子,晋江(今属福建)人。明代诗人、散文家,嘉靖八才子之首,为明朝反复古风的代表人物之一。 ► 935篇诗文

明代古诗词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