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古文

爱中华 爱国学
爱古文> 诗文> 寄慧公上人用前寄在犙禅师韵

寄慧公上人用前寄在犙禅师韵

明代 陈子升

袈裟西出雪峰寒,舍卫曾分一钵餐。白马经惟童寿译,黄梅心自祖师安。

春江欲引回肠去,浊世宜将慧眼看。居士辩才今善病,君来酬对未应难。

诗人陈子升的古诗

山枝

明代 陈子升

去年今日咏山枝,风细金墉月满池。竹尾虽遥应有实,藕心频折不胜丝。

画图想像轩皇态,歌调殷勤帝子嬉。何幸丈人峰顶坐,碧笙吹罢对弹棋。

晓题楼上

明代 陈子升

年来踪迹太东西,归卧高楼思转悽。睡醒五更闻百舌,朝朝都在一枝啼。

别诗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六合为广厦,各自开房居。往来廊径间,焉得免行途。

我非无敝室,之子静且都。帏帐容我寝,饮食令我腴。

三暮敛心神,凌晨拜前除。辞毕不我拒,劝戒成芳模。

寄言同堂子,聊复充此闾。

山子禅师还宝峰经佛山为众说法作诗纪事

明代 陈子升

龙象高高幸得攀,法筵开在水云閒。好教大众为禅侣,方许兹乡号佛山。

一马自天无不踏,五羊馀石亦非顽。谁能洗发摩尼色,供与吾师系衲还。

虎贲将军

明代 陈子升

不谓丹心热欲焚,星光炯炯烛黄云。从来草泽堪龙见,转忆花田葬虎贲。

去垒燕犹飞旧社,交锋人亦拜高坟。秦家督责田横在,未必韩彭独策勋。

戏画并题

明代 陈子升

碧涧深深一线天,薜萝空冷石根悬。老僧独在涧中过,不识往来何处禅。

张山歌

明代 陈子升

偶问山名识山姓,张山若个张君命。未见留侯松子游,今看仲蔚蓬蒿盛。

蓬蒿萧萧秋满山,长松之下水潺潺。愿君姓名皆不著,杖屦因君忘往还。

唐倩明藜之潮州谒宋太守索予赠诗

明代 陈子升

唐勒游何事,东寻宋大夫。披云看揭岭,乘月过丰湖。

生计愁鹏徙,归期约鲤趋。丈人何足赖,八口向人糊。

续作锁柳销鸿之曲

明代 陈子升

烟锁池塘柳,烽销极塞鸿。东枝罢春水,南翼怨秋风。

寄澹归上人

明代 陈子升

谏草重焚入绀园,昙花初发掩黄门。何能容易谈天下,祇学阿难白世尊。

南海潮音通瀑布,西泠花雨接风幡。二樵青翠堪相问,明月依依九逝魂。

自感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夸父深林托杖根,巫咸渺渺自天阍。空江落日双悬泪,衰草秋山九逝魂。

何处归耕无妄邑,有人搔首莫愁村。孤清得学于陵子,李下寒浆足灌园。

述哀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黄竹歌残雪,苍梧泣断云。三年曾克鬼,诸□乃无□。

逐日还何及,呼天竟不闻。定知图箓秘,哀痛为斯文。

送区公式同何景常之任溧阳

明代 陈子升

临行资馆谷,赎得敝裘回。微雪飘长荡,閒云到大坏。

寻幽知独往,望远倩君催。铸剑前徽在,羞称笔札才。

述交篇送郭皋旭还平湖

明代 陈子升

君家在平湖,相识松江上。风雪古招提,羁离两相向。

我谢孟尝舍,君将茂陵返。携我归湖居,解衣劝加饭。

平湖先子泽,故旧情欢然。缱绻相问遗,郭生先礼贤。

寒夜风飕飕,高斋四座稠。腊拟吴门过,春期粤海游。

淼淼大江还,迟迟玉山度。我老子非少,焉能任长路。

雪鬓满头白,荔枝千树红。归人迎客子,重为说南中。

八月高凉道,山车碾秋草。不嫌逆旅恶,惟觉诗篇好。

折尽庾关梅,还同北雁来。未寻蓬荜地,孤负菊花杯。

我昨过庐山,白衣受僧戒。君从胎已斋,旅食忘鲑菜。

我违五岳愿,千里归训子。君今纳粤妾,有子从此始。

王门一曳裾,赠橐知何如。千金何足贵,所贵真南珠。

浙水白迢迢,应通南海潮。寄语湖中旧,音书肯寂寥。

偶成书壁

明代 陈子升

拱手仙城谢故庐,挨身来卜佛山居。开门或有新朋至,编户还将旧秩书。

杂遝商船分水路,轰腾神火走雷车。傥然现出毗耶室,何似乌衣洒扫初。

珠江与严伯玉话旧

明代 陈子升

鸣鸟难闻羽翼稀,身馀萍梗涕沾扉。故山在客云松老,初服从谁昼锦归。

世弃君平方卖卜,年高蘧瑗早知非。南中芜绝乘骓路,目尽吴阊匹练微。

七夕过李琬若希素兄弟斋中时有谈禄命者

明代 陈子升

秋宵疏柳下,群坐见双星。独作江头月,浮来满户庭。

候虫参语默,天爵测玄冥。莫论纷纭事,邻箫细可听。

四时诗

明代 陈子升

子春振琴响,卜夏擅诗家。还邀奕秋戏,一路款冬花。

八音二首 其一

明代 陈子升

金母防閒贮绛宫,石城烟水戏鱼通。丝抽园客心还乱,竹写湘娥泪亦工。

匏叶春舒迷鷕雉,土囊秋启怯雄风。革言尚未闻三就,木落寒宵倚断鸿。

发舟言怀 其二

明代 陈子升

独自装瓢笠,还谁宠远行。人人嬉上巳,物物得由庚。

话就官亭短,诗将客货轻。江风与山瀑,初作枕间声。

陈子升

陈子升

(1614—1673)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559篇诗文

国学| 诗文类型|诗文作者|古诗作者|诗词作者|古诗诗人|古诗Tag|诗文Tag| 免责声明 | 备案号:闽ICP备2023015952号-1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爱古文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版权,请告知,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联系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