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来自西伯利亚的寒流,炸出了柳宗元。
本来广东人民的反应是这样的↓
结果好事者突然发现有个现在不太常用的成语叫“粤犬吠雪”,意思是广东的狗很少见到下雪,看到雪就汪汪叫……然后发现这个词是一个叫柳宗元的人发明的。
好多人在多年以后终于回忆起柳宗元这个名字,并想起小学语文课上,老师带大家背诵“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下午。
然后又纷纷想起来,蜀犬吠日、黔驴技穷,都是柳宗元这个现行地域歧视犯发明的。
黑完广东黑四川,黑完四川黑贵州……柳宗元同志“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他不是一个人形自走地图炮,是一个人形自走地图炮兵团。
不禁要问,好好的文学青年柳宗元,为什么那么喜欢地图炮呢?
叫嚣乎东西的值班壹读君丨刘十九
隳突乎南北的实习壹读君丨泊风
你以为柳宗元只黑了粤蜀黔吗?
关于地域歧视这个优良传统,已经在去年1月份说过一次了(请戳《古代中国流行哪些地域歧视?丨壹读百科》)。
这次我们只说柳宗元。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河东先生”
柳宗元黑过的地域,除了广东、四川、贵州,还有江西、湖南和山西。
其中黑得最狠的是湖南永州,因为他在那里生活过十年,本着不吃窝边草的兔子不是好兔子的原则,柳宗元把永州翻来覆去黑了个透。
除了九年义务教育不超纲的“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还有《永某氏之鼠》,说永州有个没名没姓的人,因为自己生在鼠年,就特别爱护老鼠,不准家里养猫,不许仆人捕鼠,家里老鼠横行,子孙满堂,而这个永州人感到自己的生活很岁月静好。
还有《哀溺》,说一个永州人翻了船掉水里,腰里有很多钱,要淹死了。同伴叫他把钱丢掉,永州人摇头不应。同伴说你要钱不要命啊?永州人又摇头不应,于是淹死了。
柳宗元黑山西是这样的:山西泽州一群年轻人在郊外玩,忽然天上掉下一个美少女,年轻人就很绅士地想去猥亵她。
△这张花了20万的图不能浪费,看不懂这个梗的请戳这里
少女大怒说,她来自天宫,偶然被贬到地上,虽然现在受辱于尘土,但不是你们惹得起的,不信你试试。年轻人纷纷认怂,之后少女化为白龙而去。
这一段出自《谪龙说》。
柳宗元是这样黑湖南的:湖南有个猎人,能用竹管吹出百兽的叫声。他上山学鹿鸣,吸引鹿来,结果吃鹿的豹子也来了。猎人赶紧学老虎叫,把豹子吓跑,结果老虎来了;猎人赶紧学熊叫,把老虎吓跑,结果熊来了。猎人卒。
这一段出自《罴说》。
至于著名的黔驴技穷——有一个说法,柳宗元黑的其实不是贵州人,而是重庆人。因为那时候的黔州虽然包括了贵州的一部分,但中心在重庆的彭州。所以贵州遭到地域歧视属于误伤。
不过觉得这个成语最诡异的地方在于:柳宗元明明说了贵州没有驴,驴是从外地弄过来的。所以技穷的不应该是黔驴,而是外地驴。
可能是保定的。一个猜想,不一定对。
柳宗元为啥要写粤犬吠雪蜀犬吠日
像这些专门写一篇文章来黑的案例,粤犬吠雪、蜀犬吠日,都只是顺手一黑而已。
粤犬吠雪和蜀犬吠日出自同一篇文章。准确地说,是出自柳宗元的一封回信,叫做《答韦中立论师道书》。当时,韦中立想拜柳宗元为师,柳宗元写了一封很客气的拒绝信给他。
这里壹读君要多嘴解释一下,如果你还记得韩愈那篇《师说》,里面说:“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
△柳宗元的基友之一的韩愈
相信壹读君的读者不会对这一段有阅读理解障碍,所以朕就不翻译了。总之,这就是当时读书人的风气,非常矜持自傲,以拜师为耻。
虽然今天我们觉得特别不能理解,但是当时就是这个样子,读书人以师徒相称,受到的压力跟你回家被亲戚逼问为什么还不结婚差不多。
所以柳宗元在给韦中立的回信中说(这一段可跳过直接看翻译):
“仆往闻,蜀之南,恒雨少日,日出则犬吠,余以为过言。前六七年,仆来南。二年冬,幸大雪逾岭,被南越中数州。数州之犬,皆苍黄吠噬狂走者累日,至无雪乃已。然后始信前所闻者。今韩愈既自以为蜀之日,而吾子又欲使吾为越之雪,不以病乎?”
翻译一下:我过去听说四川南边多雨,出太阳狗就叫,我以为那是扯淡。后来我到南方,在大雪的时候去到广东,看到狗都乱叫乱跑乱咬,那是被雪吓的啊。所以我才信了四川的狗会在晴天乱叫的传说。现在韩愈冒天下之大不韪当别人的老师,在狗眼里那就是四川的太阳啊;你让我当老师,在狗眼里那就是广东的雪啊,他们都会跳起来像水军五毛小粉红一样又叫又咬,所以您让我当老师,不是有病么?
好吧“不以病乎”不是“这不是有病么”的意思,不过不要在意这个细节。
柳宗元的意思就是比喻,用讲寓言故事的方法让too young ,sometimes naive的韦中立明白,这个世道就是那些少见多怪的人横行的世道。柳同志没有地域歧视的意思。
可能柳宗元黑的是他自己
柳宗元堂堂唐宋八大家之一,用不着给他洗白。
不过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在柳宗元的“地图炮”背后,是一腔怨愤之气。
这就跟他的身世遭遇有关了。
柳宗元出身于官宦世家,少有才名,胸怀大志,21岁就中了进士,26岁通过博学宏词科考试,33岁当上了礼部员外郎。
这时候是唐顺宗年间。政治家王叔文、王伾倡议改革,减免赋税、废止宦官把持的市场、反腐倡廉,史称“永贞革新”。柳宗元成为王叔文的重要助手之一。
△王叔文(753年-806年),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朝中期政治家
据说改革受到了底层群众的欢迎,但是宦官集团和藩镇联手反扑,迫使唐顺宗禅位给太子,王叔文被贬,不久赐死。柳宗元一家也被贬到当时特别蛮荒的永州。
一个年轻人,出身很好,从小就才华横溢,被周围人捧着,没受过什么打击,还一门心思想改造社会,为国为民。正在他意气风发的时候,忽然当头一棒,成了社稷的罪人,才发现世道险恶、人情凉薄,才体验到背井离乡,壮志难酬。
换了谁,也难免一肚子怨愤,一肚子牢骚。
不然怎么写得出“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么山穷水尽、地老天荒的诗句。
△宋代马远的《寒江独钓图》
但是他还是政治犯,还有个小官做就算天恩浩荡了,这牢骚不能直接说,说了搞不好要掉脑袋。所以柳宗元同志只好寄情山水,实在憋不住了,就学先秦时代“郑人买履”“宋人酤酒”这样的讽刺寓言,写寓言故事,把一肚子牢骚化作匕首和投枪,刺向黑暗的旧社会和愚昧的人……呃,这一段好像串词了。
也可能,他在寓言故事里嘲笑的就是自己。
比如那个著名的“黔之驴”,讲完这个故事,柳宗元感叹说:“噫!形之庞也类有德,声之宏也类有能,向不出其技,虎虽猛,疑畏,卒不敢取;今若是焉,悲夫!”
它形体庞大,好象很有德行,声音洪亮,好象很有本领,假使不暴露出自己的弱点,那么老虎虽然凶猛,也因为疑虑畏惧而终究不敢进攻;而此时却落得这个样子,真是可悲啊!
这段感慨,说的多像是年轻时那个春风得意、锋芒毕露,却不懂得世事艰险的柳宗元自己。
壹读君有话说
壹读君和凤凰FM的小伙伴联合推出了栏目“壹读说”,恩...也就是壹读百科语音版,点击“阅读原文”听萌妹子给你说几段轻幽默、有情趣的百科小知识。
如果你觉得文章还不错,请给壹读君点个赞;公众号转载,请联系我们并取得授权。
日常生活中的百科、文艺背后的历史,热点深处的冷知识。用轻幽默、有情趣的方式一起涨姿势、正三观。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邠人偷嗜暴恶者,卒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太尉自州以状白府,愿计事。至则曰:“天子以生人付公理,公见人被暴害,因恬然。且大乱,若何?”孝德曰:“愿奉教。”太尉曰:“某为泾州,甚适,少事;今不忍人无寇暴死,以乱天子边事。公诚以都虞候命某者,能为公已乱,使公之人不得害。”孝德曰:“幸甚!”如太尉请。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晞一营大噪,尽甲。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甲者愕。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
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命持马者去,旦日来。遂卧军中。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邠州由是无祸。
先是,太尉在泾州为营田官。泾大将焦令谌取人田,自占数十顷,给与农,曰:“且熟,归我半。”是岁大旱,野无草,农以告谌。谌曰:“我知入数而已,不知旱也。”督责益急,农且饥死,无以偿,即告太尉。太尉判状辞甚巽,使人求谕谌。谌盛怒,召农者曰:“我畏段某耶?何敢言我!”取判铺背上,以大杖击二十,垂死,舆来庭中。太尉大泣曰:“乃我困汝!”即自取水洗去血,裂裳衣疮,手注善药,旦夕自哺农者,然后食。取骑马卖,市谷代偿,使勿知。
淮西寓军帅尹少荣,刚直士也。入见谌,大骂曰:“汝诚人耶?泾州野如赭,人且饥死;而必得谷,又用大杖击无罪者。段公,仁信大人也,而汝不知敬。今段公唯一马,贱卖市谷入汝,汝又取不耻。凡为人傲天灾、犯大人、击无罪者,又取仁者谷,使主人出无马,汝将何以视天地,尚不愧奴隶耶!”谌虽暴抗,然闻言则大愧流汗,不能食,曰:“吾终不可以见段公!”一夕,自恨死。
及太尉自泾州以司农征,戒其族:“过岐,朱泚幸致货币,慎勿纳。”及过,泚固致大绫三百匹。太尉婿韦晤坚拒,不得命。至都,太尉怒曰:“果不用吾言!”晤谢曰:“处贱无以拒也。”太尉曰:“然终不以在吾第。”以如司农治事堂,栖之梁木上。泚反,太尉终,吏以告泚,泚取视,其故封识具存。
太尉逸事如右。元和九年月日,永州司马员外置同正员柳宗元谨上史馆。
今之称太尉大节者出入,以为武人一时奋不虑死,以取名天下,不知太尉之所立如是。宗元尝出入岐周邠斄间,过真定,北上马岭,历亭障堡戍,窃好问老校退卒,能言其事。太尉为人姁姁,常低首拱手行步,言气卑弱,未尝以色待物;人视之,儒者也。遇不可,必达其志,决非偶然者。会州刺史崔公来,言信行直,备得太尉遗事,覆校无疑,或恐尚逸坠,未集太史氏,敢以状私于执事。谨状。